新快报 2022-03-14
同心抗疫 | 内地援港医疗队共75人赴港开展工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14 日下午,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由广东省组派的内地援港医疗队共 75 人,经深圳湾口岸启程赴香港,全力配合特区政府开展病人救治工作,帮助香港尽快稳控疫情。

本次内地援港医疗队包括 36 名医生和 39 名护士,队员分别来自广州、深圳、佛山、珠海 4 市的 14 家三甲公立医院,从事呼吸内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等与老年患者救治密切相关的科室,其中还包括 6 名感控专家以及 4 名中医师。此前,由广东组建的 16 人内地援港医疗队已前往香港,对接特区政府需求,提前准备工作场地,了解当地医疗管理制度,熟悉医疗工作模式,为后续医疗队员陆续入港协助做好了充分准备。

记者了解到,这批工作队的 75 名成员,都是各家医院的临床一线骨干,大多参与过广东、湖北等多地疫情防控工作,不仅抗疫经验丰富,而且大都熟练掌握粤语和英语。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14 日早上 8 时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港医疗队 7 名队员集结完毕,整装待发,他们将要服务香港的方舱医院。

这支医疗队由多位专家组成,领队余涛既肩挑医院面向新冠肺炎疫情各项医务工作安排的重担,又身负建立急诊科 " 抗疫前线 " 的重任,有丰富的抗疫经验,还获评 2021 年广州市 " 最美抗疫战士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务科科长、主任医师余涛担任本次医疗队的领队,他长期从事急诊科和医务科相关工作,表示将运用自身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以高度责任感完成本次援港任务。" 能够参加内地援港抗疫医疗防疫工作队的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的这批医疗队也是按照香港特区政府要求和内地援港抗疫专班的安排入港抗疫。我们的 75 名队员均来自广东省 14 家三级医院,其中大部分都是广东省的高水平医院,队员也经过遴选和岗前培训,相信能够尽快融入香港抗疫防疫的大家庭中,尽快开展相关工作,为香港的抗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余涛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队员梁思华出发前,孩子为她画了两幅画,一幅画着一个寓意吉祥的红色舞狮头,还工整地写着 " 平安 " 两个大字,另一幅是一只千纸鹤,同样寓意平安顺利。" 带着孩子的祝福出征,让我充满了力量。" 她说。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队员陈婉芝的丈夫丘伟忠是广东省中医院的一名护士,一个月前参与援港核酸采样队赴港支援,夫妻两人已分别良久。如今,陈婉芝也毅然出征。远在香港的丘伟忠细细嘱咐,给她讲解在港工作的注意要点。" 对香港我们都有特别的感情,他落脚的酒店就在我们当年度蜜月的酒店旁边。这次能同时为香港同胞服务,我们都很高兴。" 陈婉芝说。

夫妻二人不是第一次同时离家 " 出征 "。去年 5 月份广州本土疫情发生时,家住封控区的他们就分别在医院驻守工作,留下大儿子和小女儿在家中由爷爷奶奶照顾。" 公婆是我们最强有力的后盾,非常感谢他们。儿子和女儿也特别懂事,每天都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陈婉芝说,出发前,4 岁半的儿子还在陈婉芝的行李箱上贴上 " 抗击新冠疫情医疗队 " 的标签,期盼父母尽早战胜疫情、回家团聚。

医院贴心地为医疗队员们准备了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防护物资和个人生活物资,保证队员无后顾之忧。比如有连花清瘟等 37 种药品,涵盖各类常见不适症状及病症,并配备了球囊面罩、听诊器、血糖仪等设备。总务科积极为援港抗疫医疗队员准备各类生活物资,共计 24 品类。物资为方便队员整理,首次采用套装管理形式,多而不乱,井井有条。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 月 14 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派出 7 名医疗队员支援香港抗疫,队伍中包含了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心血管医学部等科室的 2 名医生和 5 名护理人员,由副主任医师匡煜坤担任队长,副主任医师郑梓煜、主任护师黎渐英、副主任护师何瑾云、主管护师王爽、主管护师郑华文、护理师叶蕾组成队伍。

匡煜坤曾于 2020 年驰援武汉协和西院,负责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有丰富的经验。看到新冠病毒在香港肆虐,他再次主动请缨加入医疗队。他表示,自己队员们已经接受过针对性的培训,希望能把本土抗疫的经验带到香港,同时也向香港的同行学习。

这是一支经验丰富的医疗队:其中 4 人在 2020 年初驰援武汉,积累了丰富的新冠肺炎救治与防控经验;2 人曾参加 2021 年广州、佛山等地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1 人曾作为广东省哨点医院监测专家,到深圳、潮州等 6 地调研及指导哨点监测工作。

" 感恩有机会奔赴抗疫一线,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助力香港同胞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郑梓煜在 2020 年至 2021 年曾作为医疗队员到西藏边坝县人民医院帮扶 14 个月。这次出发前,他与前来送行的妻子相拥。

" 据我们了解,方舱医院的老龄患者比较多,特别需要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我们的队伍也相应作了调整,派出了护理方面的骨干。" 黎渐英说,自己有很多亲友在香港居住,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个人力量,为香港人民服务。" 特别自豪能和香港同胞们站到一起,齐心抗疫。"

队员何瑾云,副主任护师,院感专科护士,2020 年春节期间迅速组织发热门诊多批队员进行防护知识与技能培训,参与中山一院抗疫特战队、援鄂医疗队培训,被医院护理部评为优秀抗疫培训教官。队员王爽,主管护师,作为广东省心血管专科护士在中山一院工作 12 年,熟练掌握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护理。2020 年参加中山一院发热门诊工作。2021 年参加广州、佛山、深圳、东莞 4 地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担任 50 人队伍副队长,先后出任务 13 次,做到零感染、零意外。队员郑华文,主管护师, 2020 年驰援武汉抗击疫情,从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参与重症患者的抢救与康复工作,具有丰富的抗疫经验。

2 月 19 日,中山一院已派出一支 22 人的核酸采样队到香港支援。此次出发的医疗队员将承担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工作,为香港抗击疫情贡献中山医智慧、中山医力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3 月 14 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再次派出援港医疗队。这支医疗队由感染科副主任护师李莉莉、副主任医师吴元凯、主治医师陈达标、主管护师董巧怡、主管护师何娜、护师张营营,呼吸内科主治医师郑文争,营养科医师肖知周 8 名医护人员组成。

" 希望把在广州的病例救治经验带到香港。" 李莉莉充满信心。她和崇雨田曾于去年广州本土疫情期间,作为支援抗疫医疗队领队带领中山三院 222 名医护人员接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4 个病区的本土病例救治工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 150 例本土阳性病例的 " 清零 ",有着丰富的带队经验。

曾驰援武汉抗疫、参与广州本土病例救治任务的吴元凯,在两周前还作为广东省专家组成员参与东莞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救治工作,陈达标也曾参与支援市八医院隔离病房救治工作,他们都有着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和过硬的专业素质。吴元凯说:" 会特别多带几双鞋子、几套快干衣物,这也是此前支援抗疫留下来的经验。"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3 月 14 日上午 10 点 30 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1 号楼门诊楼前,该院派出的 7 名援港医疗队员集结出发,他们是 1 名专家领队林周胜、1 名感控督导员林宇坤、2 名医生(神经内科袁明贤和心血管内科郭凯)和 3 名护理人员(包括心脏重症科陈洁琼、新生儿重症监护科李惠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吴珊珊),其中有曾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委派赴福建抗疫的医疗专家,有参加过湖北武汉方舱医院救治工作的感控督导专员,有深入负压病房参与救治的护士长,有具备二十余年新生儿重症救治经验的护士,有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 "95 后 " 护士小花。

" 我们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随时出发。"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院感科公卫医师林宇坤是队伍中的感控督导员,此前他曾支援湖北,在武汉方舱医院负责流程设置和感控督导工作。

林宇坤介绍,感控督导员制度由该院首创,在 2020 年支援湖北时被广东医疗队采用,随后在全国推广。感控督导员由感控经验丰富的专职人员担任,熟悉负压病区感染防控要求,能够指导工作人员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实时通过监控系统观察负压病区工作人员脱防护用品,并实时传呼纠正其错误。

" 这次援港,我们也将这项经验带了过去,并且因时制宜,不断根据疫情变化与时俱进,全方面保障所有医疗队员防护到位。" 林宇坤说,出发前,医院对医疗队员进行了培训,队员们都通过了穿脱防护服、采鼻咽拭子、负压病房及发热门诊救治、方舱医院防控等实战训练和考核。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吴珊珊,是该院医疗队里最年轻的队员。刚过 24 岁生日的她,曾经参加过医院隔离病房患者救治、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疫情防控、省内多地核酸大规模采样等工作。得知此次援港任务,她主动报名参加,家里人也非常支持她。" 疫情当前,没有‘大家’,何来‘小家’。虽然年纪小,但我也想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田军章为队伍送行:" 医院是前方一线队员的坚强后盾,大家共同做好抗疫工作。"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瞿红鹰叮嘱队员:" 各位队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开展工作,保证安全出发、安全归来!"

广东省中医院

3 月 14 日,作为内地援港医疗队队员,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凌传仁、陶兰亭、王维亮、张军、王新、陈维生、陈名桂 7 位队员赴港开展患者救治工作。3 月 7 日,医院郑丹文副主任医师已经赴港开展工作。

在医院举行的出征动员大会上,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表示,此次赴港开展医疗援助工作,医院做了精心的筹备,7 位队员都参加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疗救治工作,其中 5 人曾于 2020 年赴武汉支援抗疫,2 人在 2021 年到广州市定点收治医院支援。在抗疫实战中,队员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辨证施治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精准护理病人等,这是一支经受过严峻考验的队伍,医院后方也会举全院之力为在香港支援的队员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医院党委书记翟理祥表示,无论是抗洪救灾、抗击 " 非典 "、抗震救灾,以及现在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广东省中医院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始终以社会责任为先,牢记初心使命,尽心尽力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践行 " 患者至上、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牺牲奉献 " 的叶欣精神。这次医疗队援港抗疫任务重,队员们已经做足了思想和临床能力方面的准备。7 位队员都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相信大家一定能早日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

队员凌传仁,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急诊科护士长。2020 年 1 月 27 日,作为第二批国家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队员赴武汉开展工作。在武汉支援的 54 天里,凌传仁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行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携手抗疫的情景。她说,赴港的 7 位队员中有 4 位护理人员,希望到时能够通过中医特色疗法服务香港有需要的同胞。临出发前,除了生活必须物品外,凌传仁还根据已经赴港支援的同事们发来的一些必备物清单进行了准备,同时还特地去剪短了头发,一是减少风险,二是方便打理。凌传仁说,此次赴港支援,得到家里人的大力支持,希望能够早日战胜疫情,静待香港国际大都市早日恢复当初的繁华。

"2022 年 2 月 14 日晚,正在值班忙碌中,突然接到医院医务处负责人的电话,问我如果去香港抗疫,有没有什么困难?我马上回答:没问题,随时准备出发。" 队员陶兰亭表示,两年前,她参与了武汉抗疫。

张军,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 他表示这次参与援港抗疫,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因为孩子患病在家,年迈的岳父岳母马上来粤,以便更好照料小孩,让我没有后顾之忧。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同事们也纷纷表示,只要有需要,他们定会伸出援助之手。

采写:新快报记者黎秋玲 摄影孙毅 林里 郭思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