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3-09
满园春色,写不尽海棠依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春天一来,万物都开始变得忙碌起来,早花海棠已经按捺不住她的热情,在暖暖的春风中悄然展颜。苏东坡眼里,海棠是 "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曹雪芹笔下,海棠是诗意的仙子;花迷叶圣陶更是乐于组织 " 赏花会 ",年年约赏海棠花。《江苏文库》里,尽是关不住的满园春色。

01

东坡海棠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在 " 乌台诗案 " 中深受打击的苏东坡被贬谪黄州,住在定惠院里。定惠院是一个寺庙,在院东的山上,有一株海棠。

苏东坡在《记游定惠院》一文中,就曾赞赏过这株海棠,"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与好友相约,带了美酒,醉卧于花开繁茂的海棠树下,该多潇洒。果然是我们熟悉的东坡,豁达开朗,但东坡也有 emo 的时候。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诗,写的也是定惠院院东山上的海棠,可能那天的东坡自带伤感,看到这株海棠,竟也有了同病相怜之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元丰七年(1084 年),苏轼离开黄州,也离开了定惠院那株 " 同病相怜 " 的海棠,但他对海棠的喜爱并未消减。

同年,他来到宜兴闸口天远堂,并带来 " 西府海棠 ",亲手植于学生邵民瞻的新宅中。

"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 阳羡山水让东坡心生好感,而那里的海棠更让他念念不忘。后来,每次与邵民瞻通信,东坡都会问一句:" 海棠无恙乎?" 学生则答:" 海棠无恙。"

《江苏文库 · 研究编》之《江苏地方文化史 · 无锡卷》中记载:" 东坡曾从蜀山带到江南三株海棠,唯宜兴的一株迄今仍逢春绽放。"

1952 年,苏东坡手植 " 西府海棠 " 主干被台风刮断,后继生枝干,叶茂花盛。1982 年,在邵氏后裔邵伯棠的奔走下,当时的宜兴县政府拨款在海棠树四周建围墙,辟为海棠园。1983 年,东坡海棠园被列入《宜兴历史地名保护名录》。2020 年,和桥镇人民政府对海棠园又进行环境景观完善,建成广场、园亭、园桥。

如今,在宜兴的东坡海棠园,900 多年前苏东坡亲手种下的海棠树,历尽岁月沧桑,依然吐露芬芳,为世人带去美丽。

02

海棠诗社

海棠不仅为诗人所爱,文人骚客也爱将它写入书中。曹雪芹就是个纯纯海棠花粉。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写的是红楼姑娘们结 " 海棠诗社 "、品海棠、咏海棠之事。

其时,贾政点了学差,离家外出,宝玉在大观园中乐得逍遥自在。探春合议结诗社,正巧贾芸给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众人提议就以海棠为诗社之名," 海棠诗社 " 从此成了姑娘聚兴作诗的地方。

姑娘小伙们即兴以海棠为题作起诗来。三姑娘先赋白海裳诗一首:"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此诗写尽了白海裳的美丽姿态。

林黛玉才高性洁,她所写的白海棠诗自然与众人不同,另有一番风流韵致:"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首句自写姿态,二句赞海棠之高洁,三四两句清新。无疑,全诗寓有黛玉自身形象中。

红楼姑娘多才多艺,在他们所咏的海棠诗中,都写出了格调不同的诗篇,均有各人不同性格和不同命运的象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此不仅为这群姑娘们暗暗伏下了结局,还借各自所作的海棠诗作了巧妙的铺垫,果真是位合格的海棠花粉。

在南京,能赏海棠的地方很多。《江苏地方文献志》《石城山志》中记录,古林庵道后有一座小山,小山面对一个照壁,这里遍植秋海棠,花开时红雨缤纷,连曼陀罗花开也不过如此,所以这地方又叫海棠屏。

今天想看春海棠,第一想到的便是莫愁湖。每年春季,海棠花开,壮如烟霞,美不胜收,这里种植海棠 50 多年,虽无古迹可寻,但却是南京人心中的一张风景名片。

03

海棠之约

离愁、相思、坚强,是海棠的花语。世人爱海棠,爱它的美丽,更爱它年年岁岁花依旧。

江苏现代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平生最爱海棠。他在北京东四八条 71 号的家中,就种有一株西府海棠。

每到春天海棠盛开的日子,叶圣陶必定会选一天,准备酒菜,邀请王伯祥、顾颉刚、章元善、俞平伯四位先生一同赏海棠,取名 " 五老赏花会 "。(《江苏文库 · 精华编》之《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 · 叶圣陶》记录)

1983 年的一天,叶圣陶去看望冰心,冰心问起这一年一度的海棠会,叶圣陶当即表示,明年海棠花开,一定请冰心先生去看看。不料此后一连三年,叶老都是在医院度过的。

医院中,冰心总是来看望叶圣陶,叶老写诗致谢:" 正候高轩看海棠,却于病舍接容光。" 到了第三年,叶老心里还惦记他与冰心的赏花之约,病床上又作了一首七绝:" 廊外春阳守病房,今年又负满庭芳。章俞二老冰心姐,仍歉虚邀看海棠。"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1987 年 4 月,叶圣陶终于出院回家,一进院门,子女便告诉他,海棠已经绽出花蕾了,叶圣陶马上回答说,今年可以邀请冰心阿姨来看海棠了。

然而天公不作美,大风呼呼地刮,叶圣陶之子叶至善回忆说,他们惴惴不安,生怕风大把花刮谢了,还得瞒住两位老人。没想到,后来大风停了,子女们赶忙打电话给冰心,并且联系好汽车接送。

这时的冰心也已近 90 岁,在家走动都得扶着步行架,难得出门,但她坚持要赴这个四年之前定下的海棠之约。下午阳光正好,冰心到了叶圣陶家,两位老人握住手,相看了好一会儿,都说想不到大家身体还好,站在海棠树下拍了好多照片。

叶至善回忆:" 父亲的耳朵背得厉害,冰心阿姨凑在他耳朵边上高声说话,他还得把手拢在耳朵背后听;拍摄在照片上,好像两个人在说悄悄话。" 冰心老临走时,叶老让孩子把新开的郁金香剪下三朵,请冰心老带回去。叶老送到二门口,两位老人一再互相叮嘱:" 千万保重身体!"

1988 年,海棠依旧开放,而彼时的叶圣陶先生已不在,子女们剪了两枝开得最盛的海棠和三枝郁金香,带着去看冰心。叶至善在文章中说:" 我们想,父亲要是还在,一定会这样吩咐我们的。"

一个海棠之约,一段弥足珍贵的友谊。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宋经纬 张然

图 视频 | 现代快报 + 记者 储希豪 赵杰

来源:江苏文脉

相关标签

江南 苏东坡 江苏 台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