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气候中心发布 2023 年盛夏气候预测,预计今年盛夏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全省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高 0~1 ℃。全省盛夏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 ≥35 ℃)比常年同期偏多。
作为 " 火炉城市 ",南京的夏天总是炽热的。其实,除了漫长炎热,南京还有葱葱茏茏的梧桐树。
文脉君为你整理了南京最适合 citywalk 的林荫大道,走在这里,光影斑驳,暑气减半,相信你也会爱上南京的夏天。
陵园路
地铁苜蓿园站北行 500 米,是被网友评选出的 " 南京最美林荫大道 " 陵园路。
一入陵园路,绿色长廊的气氛瞬间拉满,山路两侧的遮天梧桐夹道欢迎,茂密的树叶行成天然屏障,将暑气牢牢隔绝在外。阳光透过梧桐的斑驳光影,湖光绿木间的交相辉映。
陵园路全长约 2.1 公里,从中山门蜿蜒至中山陵入口。为了方便大家欣赏这条美丽的公路,公路边设有步行栈道,也可以选择乘坐小火车。无论是去游玩还是避暑,陵园路都是夏日漫步的绝佳去处。
陵园路不是一条寻常之路,这里种植的梧桐树也非同寻常,它承载了厚重的历史。
1925 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他生前留下遗愿,将其遗体安葬于南京钟山。
1928 年国民政府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回南京,修建了中山路。然而这条路只到中山门为止,连接中山门与中山陵的这一段,就是建于 1929 年的陵园路了。
颐和路
青瓦黄墙、洋房坡顶、遮天法桐、蔽日枫杨 …… 南京最美的民国脉络就此铺开。走进颐和路,仿佛穿越到了民国的文艺电影里。
如果你身在鼓楼,你会发现通往颐和路公馆区的路四通八达,但文脉君还是强烈安利你从江苏路大转盘出发。
不同于陵园路,颐和路大多的行道树为枫杨,梧桐仅占一小段。
颐和路的全称叫做 " 颐和路民国公馆区 ",由于被列入中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也叫做 "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 "。
一幢幢民国小洋楼掩映在古朴的高墙之内,门扉紧闭,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每个门牌号背后都是名流。
最繁盛的时候,颐和路有花园洋房 9265 幢、宫殿式官邸 25 幢,云集了民国时期的达官显贵、外国公使、社交名人。
《江苏文库 · 书目编》收录的《江苏地方文献志》中提到,出台于 1929 年的《首都计划》,成就了南京的辉煌一页。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发轫与形成,正是这座城市发展的 " 黄金十年 "(1928~1937)。其规划理念前瞻,建筑风格多样,施工质量精良,基础设施完备,由此呈现出堪称经典的公馆区。
马歇尔、宋子文、薛岳、陈布雷、黄仁霖 …… 这些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令颐和路一带充满了神秘而沧桑的独特气息。
北京西路
离颐和路不远的地方,就是北京西路。
东西走向的北京西路,连接着草场门和鼓楼广场。
全长 3412 米的它,以宁海路为界,一半是银杏,一半是法桐。每一个春夏和秋冬,深邃的金黄和浓郁的翠绿在这里交替上映。
四周是林立的高楼,北京西路用连片的绿色,隔绝出了一个夏意满满的世外桃源。高大繁茂的枝叶,为行人和车辆送去了一路的清凉。
灰青的围墙内坐落着的民国建筑,走在北京西路上,浓烈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除了浓厚的历史感,北京西路也充满了鲜活的青春气息。
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艺术学院 …… 北京西路上,高校云集。南大鼓楼校区是这条路上名副其实的 " 元老 ",早在 1888 年,其前身金陵大学就已经在这里安家落户。
以北京西路为中心,一路排列着天津路、上海路、云南路、宁海路、玉泉路、莫干路、西康路、虎踞路 …… 三公里长的北京西路,却串联起了南京 80% 以上的网红路。
北京东路
" 也许谁都忘记谁的名字,但记得北京东路的日子 ……" 走在这条路上,很难不哼起这首《北京东路的日子》。这首歌出自南京外国语学校学子之手,镌刻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常年伫立于此的水杉和雪松,串联起北京东路上连绵的绿意。参天向上的树木延伸至天空,拂去了烈日骄阳。
和好友相约骑行,或是独自一人在这条路上漫步,能看到不同的风景,还可以打卡不同角度的紫峰大厦。
从北京东路西边出来,沿着鸡鸣寺路一直走,就到了南京城墙台城景区。
登临城上,东眺钟山龙蟠苍翠,北赏玄武十里烟柳。晚唐诗人韦庄写下了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足以看出当时南京城市绿化之盛。
长江路
六朝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南京图书馆 …… 千年的兴衰变迁都在长江路深深浅浅的绿荫里静静展现。
1800 米的长江路,道路两旁密集的梧桐树不只给人们带来阴凉,更是以一己之力,提升了整条长江路的颜值。
沿路的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饭店、南京总统府、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都在诉说着往日的风采。
浓浓绿茵下,是最有韵味的梧桐大道,更是活色生香的历史博物馆。闲暇时分,约上两三好友,感受长江路的六朝风骨,和梧桐大道的万种风情。
走累了,就在路边的长椅上,看树影散落;肚子饿了,就去附近的科巷、红庙 …… 品尝街巷的美味。
林荫大道在城市规划中出现,是在 1929 年《首都计划》开的先例。
△ 《首都计划》中规划的南京林荫大道鸟瞰图
《首都计划》中所设计的林荫大道主要为两条较长的路线 : 一条是沿秦淮河岸建筑,另一条则沿着城境内边建筑。
虽然最后没有能够完全实现,但如今的我们,依旧享受着林荫大道的清凉舒适。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裴诗语
图、视频 | 现代快报 + 记者 钱念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