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红古区聚焦优化金融营商环境,通过搭建 " 政银企 " 合作平台,协调金融机构强化融资服务,保障金融市场要素,畅通服务渠道,推动各项金融惠企、助企政策落实,进一步优化全区金融营商环境,提升了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的便捷性、获得感和满意度。
对接企业需求 强化融资服务
红古区金融办把提升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的便捷性、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先后组织召开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稳增长专场融资对接会,并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辖区各银行机构开展园区企业、餐饮企业、房地产企业专项对接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此过程中,先后对接企业 23 家,达成意向贷款协议 3900 万元。向驻区各银行印发了重点项目、企业融资项目清单、银行信贷产品手册等,督促各银行积极对接,强化纾困帮扶。通过密切 " 政银企 " 协作,聚力推进融资畅通,开展各类线下融资服务活动。驻区各银行机构持续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积极助力中小微企业,加大金融纾困力度。10 月末,全区各项贷款余额 119 亿元,较年初增加 17 亿元,同比增长 13.07%。
加大惠企力度 服务中小微企业
在深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红古区金融办通过开展 "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百日攻坚 " 行动,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让利,不断强化贷款市场利率定价(LPR)、再贷款、优惠利率贷款等政策工具应用,持续推动降低融资成本,加大惠企力度,落实贷款延期等政策支持措施。对于资金拮据、还款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协调银行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办理延期还本付息。今年以来,全区金融助企纾困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延期还本付息 42 笔 2.36 亿元。
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在办理抵押贷款中,不动产中心办理抵押登记时间较长的问题,红古区金融办负责人通过 " 走流程 ",积极协调红古区不动产中心压缩不动产抵押登记时间,使企业和个人抵押登记时间由 3 个工作日缩短为 1 个工作日办结。同时,在红古区政务大厅设立了首贷中心,辖区 9 家银行轮流办公,受理企业贷款、个人经营贷款等业务。
完善联动工作机制 提升防范风险能力
红古区金融办将健全完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联动机制,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风险宣传列入全年常态化工作。红古区处非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围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 " 七进 " 活动,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基础上,强化工作措施,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有效提升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同时,强化对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对辖区内各金融组织先后开展六次专项工作检查,现场核对被查单位的银行账户对账单、会计账簿、贷款合同、财务报表,调阅数据上报系统录入情况,质询相关工作人员,切实维护了全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安全稳定。
创新金融产品 组建服务团队
红古区金融办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引导各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研发银税贷、政采贷、供应链融资等一系列信贷产品。截至目前,通过 " 云税贷 "" 纳税 e 贷 "" 税易融 " 等 " 银税互动 " 产品,累计为 72 家企业发放贷款 1.12 亿元。创新开展动产、仓单、存货、应收账款等抵质押融资业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力。目前,已发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 8 笔 5100 万元,存货贷质押款 8 笔 6900 万元,动产质押企业贷款 26 笔 8384 万元。同时,探索建立金融顾问制度,推动金融顾问深入企业,提供 " 一对一 "" 面对面 " 专业金融服务。
红古区金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用足用活各项金融政策,服务实体经济是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红古区将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小微贷款倾斜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领域及相关企业。联合区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推动创业担保贷款、农担贷政策的落实,通过政策引导等多方式、多渠道广泛宣传,普及直接融资知识和国家有关政策措施,提升企业对直接融资的认知度和关注度,鼓励企业转变观念,从过去单一向银行借贷的间接融资逐步转变为直接融资,以更加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助推包括中小微企业在内的各类实体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一审丨马丽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总值班 汪世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