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 · 豫视频记者 宁田甜
与时变,方能长远。
自 2023 年 8 月 17 日起,郑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 郑州公交 ")陆续分批公布了《郑州市公交线网服务提升方案》。
三年磨一剑。
这标志着,郑州公交线网全部优化重组。
显而易见,郑州公交迎来了新变革。
目前,郑州公交全部线网的优化调整已接近尾声。很多优化调整后的公交线路已运行一段时间。
那么,郑州公交精心打磨的这一公交线网新格局,目前来看,效果咋样?郑州公交这一重大举措,其背景是什么?郑州公交这一努力是否更能契合城市新发展格局,从而为郑州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和更坚强的公共出行支撑?
线网重塑,效果初现
郑州市民李女士家住中原区。
她之前就听说,郑州北郊的黄河边建得很漂亮,总想去玩,却苦于没有直达公交。开车吧,停车是个事儿。
" 自从这段时间有了 G9 路公交车后,对我来说真是方便了很多。周末带孩子去黄河边玩,不用担心停车问题了。" 她说。
2023 年 10 月 26 日,根据《郑州市公交线网服务提升方案》第十批公告,9 路公交正式更名为 G9,首末站更改为花园口村公交站—航海路秦岭路,是一条高频骨干线路。
调整后的 G9 路线由北至西发车,途经市区多条主干道,能满足花园路、中原路、桐柏路、航海路等道路沿线高频直达出行需求,并与花园路与中原路沿线高频干线形成同台换乘,实现了与地铁 1 号、2 号、4 号、5 号、10 号线有效衔接,是串联起惠济区、金水区、二七区和中原区最快的一条公交线路。
来自郑州公交第二运营公司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相比调整前的 9 路和 32 路,G9 路日均客运量上升 15.47%,日均公里上升 4.3%,运行速度提升 5%。大大满足了沿途市民的快速高效出行需求。
" 我在花园路农业路附近住,在航海路上班。线路调整后,真是节省了不少等车的时间。买杯豆浆的时间,下一班车就来了。" 近段时间,经常乘坐 G9 路公交车上下班的蔡先生告诉记者。
作为贯通郑州南北和东西主干道的一条典型公交线,优化调整后,给出行市民带去了更多便利。
连日来,大河报 · 豫视频记者也走上街头,就全新面貌出现的 G9 路车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在郑州市紫荆山人民路、花园路黄河路、花园路汽车客运北站等多个公交站点,记者发现,G9 路发车频次高,几乎每隔 2 — 3 分钟,便有一辆车到站,车到人走。在公交站点,乘客等待时间短。
来自郑州公交第一、第二运营公司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市 97 路公交改为 G97 路后,发车间隔从原来的 8~9 分提升到了 3~5 分钟,而客流也随之提升 90% 以上;郑州 11 路公交改为 G11 路后,末站从国棉六厂延伸至火车站北港湾,日均客运量最高由 5000 人次增至 1.12 万人次,客运量上浮 120%。
城市蝶变,势在必行
作为公共交通之一的公交,因其价格低廉、乘坐舒适,曾一度是群众出行首选。
有专家表示," 公交优先 " 的实质,其实就是实现百姓优先、民生优先。
国内城市公共交通专家在探讨公共交通重要性时曾表示,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定位和发展方向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经济适用、便捷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
说到郑州公交线网的大变革,郑州公交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背后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2013 年以前,公交在郑州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但随着轨道交通逐步网络化运营,以及小汽车、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网约车等交通出行方式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而新冠疫情又进一步加速了这一变化,公交线网急需调整以适应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发展的新趋势。
其次,市民对更高品质的出行需求日益增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加速升级,高效率、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不断释放,同时,日益多元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选择,公交急需通过线网优化调整,适应出行需求变化,建立多层次、多元化、高品质的出行服务格局,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者,公交线网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现有公交线网是随着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和以公交为主要出行方式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随着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以及轨道交通、私人交通等快速发展,公交线网重复度高、运行效率低、成本高、与轨道交通衔接不充分等问题日益凸显。
线网优化,是 " 良方 "
在此大背景下,一个城市如何才能秉持 " 公交优先 " 的发展理念,真正能吸引住市民出行时优选绿色公交?
有城市公共交通专家给出的两剂 " 良方 " 中,除了路权优先外,那就是 " 线网优化 "。
国际知名城市交通专家徐康明教授在接受大河报 · 豫视频记者采访时说,确保地面公共交通运营稳定性的提升,意义十分巨大。他建议,公交企业应该适应大环境的新变化做出调整,比如可以改变组织运营模式。因为过去是高客流密度模式,现在已经是低客流密度的现状。
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智库专家)、郑州大学城乡规划系教授汪霞在接受大河报 · 豫视频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地面公交客运量呈下降趋势是主要城市的普遍现象。如北、上、广、深等地的地面公交出行分担率近年来均呈降低趋势。国外的许多城市,如韩国首尔,美国纽约、旧金山、西雅图等城市也都经历过地面公交客流下降的时期。各个城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运营模式改革、服务质量提升等措施,使地面公交客运量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
汪霞说,韩国首尔公交改革的具体措施就包括线网重组,区分骨干线路和接驳线路,对线路重新进行编号命名等。首尔公交改革实施一年后,公交服务满意率由最低时期的 11% 提升至 50%,公交客流增长 7%,公交行业盈利能力同比提升 11.9%。尽管轨道交通规模仍在增长,但其地面公交客运量基本趋于稳定。
汪霞建议,提升地面公交吸引力主要对策有以下几点:首先,进入信息时代,要充分借助智慧交通、数字化交通优势,针对地面公交线网,利用大数据找出制约各线路运行的主要瓶颈,并对症下药。优化线路设计,精细化地制订提质增速的优化方案。其次,要结合轨道线网的布局,重新调整地面公交的线网布局和功能层级。再者,打造精细化出行体系。整合低效、重复线路,集中资源在主要大街上塑造高频骨干线路,形成换乘便捷的网络。目标要从 " 提高线路覆盖 " 转变为 " 提高高频、高水平线路的覆盖 "。
她说,以西班牙巴塞罗那为例,公交线网重塑后形成横、纵、斜穿等几十条高频骨干线路,全天候发车间隔 3 — 6 分钟,换乘系数高达到 1.8,这一措施使得地面公交客流大幅增长。
除此之外,汪霞还建议,要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将工作、居住、商业等功能区域合理分布,减少居民出行距离,从而减少私家车使用需求,增加公交客流。
" 阵痛 " 期后,
出行体验将获改善
打铁还需自身硬。
记者了解到,为发挥公交线网服务市民出行的最大效能,近三年来,郑州公交一直在做 " 功课 "。
本着 " 开门办公交 " 的宗旨,早在 2021 年,郑州公交集团就曾面向广大市民征集 " 金点子 "。市民纷纷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郑州公交集团还专门聘请了国内知名专业规划设计团队,为郑州公交线网全面深度优化提供智慧和技术支撑。
郑州公交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个公交线网调整完成后,地面公交将形成 " 快、干、支、微 " 层次分明的线网体系,将和轨道交通一起构成衔接顺畅、优势互补的公共交通系统。届时,线网层次结构、资源投入有效性和市民体验感等指标将显著改善,将会形成结构更清晰、衔接更顺畅、运行更经济、服务更优质的 " 骨干 + 接驳 + 多样化 " 的公交服务体系。
该负责人表示,公交线网调整也是公交线网 " 瘦身 " 和 " 精炼 " 的过程。线网调整后的公交与轨道交通重复线路将减少 53% 以上,公交自身重复线路则减少 45% 以上,但中心城区线网覆盖率不降低。调整出的运力,一部分用于骨干线路加密班次,一部分用于公交服务相对薄弱的城市外围区域,以达到出行更方便、服务更均等、资源更节约的改革目标,以此满足市民的美好出行需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