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智慧 前天
包政:年度战略任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以下文章来源于包子堂本质私塾 ,作者包政

作者 | 包政 管理智慧

来源   | 包子堂本质私塾  管理智慧

咨询合作 | 13699120588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企业战略以及年度战略任务的确定遵循的是管理思维,强调的是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并把事情做正确注意,是做事情而不是凑指标。

战略导向是做事情导向,业绩导向是完成指标导向,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关注能力还是关注业绩。管理思维强调,业绩是能力的结果,要按照提升系统能力的要求去做事情,而不是为了完成业绩指标去做事情。

绩效最大化

许多企业都在追求绩效最大化,强调高绩效,追求 500 大、500 强、500 年。其中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不只是为了挣钱,更是担心破产。

在赢家通吃的社会,只有 20%的企业能够活下来。进不了第一梯队,成不了龙头老大,企业就会活得很艰难,或面临衰退和淘汰。

企业总希望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或称年度战略任务,使年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保持在 25%(以上),迅速成长为大企业。

但它们在做法上往往不得要领,玩的是资本市场游戏。诸如,兼并重组、不相关多元化或多角经营,美其名曰,资本运作、集团化运营,与效率、人均效益、创造价值的能力毫无关系。原因在于不懂 " 绩效最大化 " 的含义,错把肥胖当强壮。只有强壮者才能长寿,才有理想的未来。

绩效最大化的含义是,使企业拥有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人类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资源,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是每一个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企业的存在价值和理由。否则,就是不经济,就是浪费社会资源。

总裁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如何使自己的职位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总裁是业绩指标的第一责任者,更是价值创造体系的第一责任者。

企业作为一项事业,靠的是价值创造体系,表现为分工一体化的关系体系,表现为业务流程、价值创造流程或企业内部价值链。

总裁的职位价值在于提升价值创造体系的能力。按照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提升价值创造体系的能力,实现绩效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是企业的前途、系统的效率和员工的成就。这是高绩效和持续高绩效的基本面。背离这个基本面,任何业绩都是无效的、不可靠的、不可持续的,甚至是有害的,会使企业丧失生命的活力。

很多企业只知道,董事会下达的年度业绩指标必须落到实处,落到总裁头上,并要求以计划与方案的方式做出承诺。不知道的是,总裁该如何承诺,打算做什么事情去兑现承诺?是用权宜之计或临机对策,还是努力强化系统的能力?是业绩导向还是能力导向?

总裁必须通过提高价值创造系统的能力去承诺绩效最大化,是谓 " 能力导向 ",也可以称为 " 战略导向 ";不然,就是 " 业绩导向 "。

战略是一种导向

许多企业不知道如何把战略与日常业务联系起来,问题出在对战略的理解上,误认为年度战略任务是从企业的战略中分解出来的,或者说,经过战略及路径规划,分解出来的。

殊不知,战略是未来的一种结果及状态,不是可以规划或设计出来的,只能在不断试错的实践中演绎出来。

谁知道未来会怎样?现实中并不存在未来,未来存在于 " 从今以后 " 的变化之中,难以预料、不确定或不可控。企业也不可能对未来进行 " 战略性 " 规划,画出一张蓝图或行军路线图。

战略是未来的一种理想状态,是企业的一种追求,或是一种企图心,企图在未来预期的竞争格局中谋求到某种理想的状态。这种理想状态中包括了核心能力与护城河,以使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具有不可取代的市场地位。

这种理想状态的构思来自企业人的想象力,来自企业人对使命与愿景的理想和追求。

尽管我们把它称为战略,但是以色列的新锐历史学者尤瓦尔 · 赫拉利认为它是一个故事,一个合乎逻辑与常识的故事,一个可以打动人的故事。而按照德鲁克的说法,则是一种事业理论或逻辑。

人类擅长编故事,也乐意活在故事之中。故事令人想入非非,使现实所做的事情变得有意义,变得更具有创造未来的意义。这也许是统一意志的一种方法。

在巴纳德看来,一个企业能否存在下去取决于两个互为因果的条件:共同的目标与协同的意愿因此,企业需要有一个故事,去建立这两个互为因果的条件。

换言之,按照马克斯 · 韦伯的说法,调动人们动机的是两条:理想追求与物质利益。没有理想追求的物质利益是无力的,没有物质利益的理想追求是空洞的。人们需要一个故事,去编织他们共同的理想。

所以可以这样说,战略是对美好未来的想象与追求,用以唤醒普遍的良知和良心。战略不是战争中 " 你死我活 " 的谋略。市场经济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不崇尚动物世界或野蛮社会的丛林法则。

市场竞争的作用在于创新,在于鼓励创新,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与价值。然而,创新手段是全方位的,没有企业会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更不会知道打败谁或灭掉了谁,自己就可以活下来。

没有企业是被谁打败的,打败企业的一定是自己,忘记了价值创造与贡献,瞎折腾,最终被顾客或社会抛弃。

企业真正要做的事情是在价值创造的体系上,在产品和服务的供应上,不忘初心,坚守本行,提升系统能力,超越竞争对手,令顾客满意。

战略导向所强调的,是企业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持续价值创造能力的机构,一个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安身立命于产业社会的机构。

正如日本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先生所认为的," 决定未来命运的是现实中现在的你,以及你亲力亲为的行动 "。

年度战略任务

把年度战略任务看作从战略中分解出来的任务,这是一种普遍的误解,有点望文生义。

企业没有这种想象中的战略规划、战略蓝图或行军路线图,也无法从中解出年度战略任务。

战略只是一种导向,引导企业通过价值创造和价值贡献,融入产业社会,获取自身的长期存在价值。进而,引导总裁及其班子成员积极思考,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年复一年去提高价值创造的能力,获取并释放各种资源的能量,创造出更高的绩效。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年度战略任务或 " 正确的事情 " 就是强化业务流程及其体系,提高价值创造的品质与速度。

具体而言,通过正确的事情持续改善现有体系,向顾客提供价格公道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核心能力,包括经理人队伍的管理能力,然后不断探索前行方向,使企业的未来之路越走越宽。

企业只有凭借系统能力,以及强盛的经理人队伍,才会有未来,才会有未来的想象空间与发展预期。

凡是能改善或强化现有能力体系的事件,都是正确的事情,就可以成为年度战略任务,并配置资源以及支配资源的权力,安排专人或副总裁去落实。

年度战略任务的导入不会与现有的业务体系,及业务部门的日常工作相冲突,相反,有利于加强业务体系的能力,消除业务体系内在的障碍或缺陷,能够使业务体系的日常工作更加顺畅、有序与高效。

需要明确的是,导入年度战略任务不是为了实现未来的战略状态,而是为了强化现有价值创造体系及其能力。

在选择年度战略任务的时候,必须考虑现有业务体系的承受力,包括资源、条件和基础的承受力,以及可能达到的预期目标与检验指标。

同样,现有业务体系及其业务部门、团队与人员必须围绕着战略任务,展开日常工作。

人们为什么称其为 " 年度战略任务 ",而不是 " 年度重要任务 "?为什么要突出 " 战略 ",而不是冠以 " 重要 " 两个字?就是因为 " 战略 " 一词在大多数人的脑子里,具有全局性、未来性和根本性的含义,也是在强调企业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以强化价值创造体系,确保企业能够活下来,长期地活下来,由小到大地活下来,同时活出精彩,活出不一样的未来。

系统解决方案

对于许多企业来讲,价值创造体系往往疏于治理、支离破碎、千孔百疮,到处都是问题,改善与强化的余地很大。从哪里入手?如何治理?这是年度战略任务的关键一环,也是摆在每个总裁面前的大问题。按照德鲁克的说法,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思考。

总裁是操盘手,必须完成系统思考,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按下葫芦浮起瓢。企业中的问题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成堆的,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背后有着因果关系,必须借助于理论思维进行深入分析,寻求系统解决方案。

普利高津提出 " 七步研究法 ",创立了耗散结构理论,获得 1977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 " 七步研究法 " 值得企业界人士借鉴,有助于完成系统思考。

(1)剖析旧理论,打开突破口。

(2)不断提问题,寻求要害。

(3)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4)反复思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5)提出方案,严格论证。

(6)切实求解,升华理论。

(7)应用实际,以求验证。

稳定产品的良好品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以成为一项企业的年度战略任务。品质有问题或品质不稳定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顾客不满意,口碑不好,销量下降,价格下滑,交易条件恶化,销售毛利下降。这会导致生产过程更加困难,产量上不去,产能发挥不出来,生产效率上不去,使品质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企业陷入两难境地,形成了恶性循环。系统解决方案的关键在于弄清楚恶性循环背后的逻辑,把握住要害,从两难境地中走出来。换一种说法,就是在互为因果的状态中找到突破口,从而摆脱恶性循环。

从理论上来讲,要害或突破口就是向品质要成本,向品质要效率。最简单的手段就是强化工序品质标准,把握各工序发生品质偏差的状态,然后进行系统治理和整体控制。

如果是随机偏差,就是偶然性或不定性的偏差,只需要依据经验加强防范,对容易出偏差的品类、工序、时点、行为,等等,重点布防和监控。

如果是系统偏差,就是某些固定原因引起的偏差,具有重复性、单向性、可测性,必须找出原因,找到办法,予以解决。" 人机料法环 " 针对质量管理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因素,成熟的方法很多,足够应用。

改善品质与稳定品质是企业价值创造体系的根本,付出多大的努力都不为过。然而,狠抓品质又是牛鼻子,可以持续改善与强化企业价值创造体系,使未来有意义,并且可以做到现实见利见效。比如,提高一次通过率,减少返工与浪费,提高价值创造过程的通过速度等等。

持续推进改善

企业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能逐步改善,渐入佳境。奇迹不会突然降临,理想不能一步到位。

应该像宜家那样,紧紧抓住顾客及其需求,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走,逐层次建立商业帝国,分阶段获取商业价值,直至今天,在零售行当中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市场地位,成为产业社会中有价值的商业机构。

没人见过它的战略蓝图或行经路线图,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东西,有的只是管理思维与哲学,即把握要害,把握成败关键,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构建一个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体系,谋求高绩效。继而重复这个过程,不断改善这个价值创造体系,获取更高的绩效。

英格瓦 · 坎普拉德是宜家的创业者。当年,从行商转向坐商的时候,他考虑的就是一件事情,如何坐堂待客?当然,靠的是能力及吸引力,靠的是存在价值。然而在开店伊始,这一切还无从谈起,怎么办?

这就需要思考,把握要害。在没有形成存在价值之前,能不能刷刷存在感?英格瓦鼓足勇气,第一家店的面积就开到了 4.7 万平方米,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顾客前来观摩与选购。这是第一步的成败关键,能不能挣钱还需要第二步。

第二步的要害是,提高单位面积的品种数(SKU),以及畅销产品的百分比,从而提高单客成交量,即客效;提高每平方米的效率,即平效。

接下来的麻烦就来了,规模大了,品种多了,不挣钱,只挣辛苦。辛苦还不挣钱,就必须建立秩序。

这不是事先能够想到的,而是某种事情在演变过程中遇到的麻烦,更不是什么企业都会遇到这样的麻烦。做这种事情的人不到那一天也是不会知道的,就是知道了,也不知道怎么办。这就是基于实践的管理。

战略任务正是基于这样的麻烦而产生的事情。通过解决这些麻烦,而使整个价值创造体系得到提升,这就是所谓的管理。

按照台塑企业老板王永庆的说法,管理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一项自找麻烦的工作。你今天不去找麻烦,明天麻烦就会来找你,到那个时候企业就过不去了。这就有了第三步,建立秩序,消除麻烦。前两步如何见利见效是清楚的。第一步,招徕顾客,即便不挣钱,也能扩大现金流量。第二步,不仅能挣到钱,还能进一步招徕顾客,并留住回头顾客。

第三步的要害是有效经营,通过深化业务结构,在大规模、多品种经营的条件下,消除 " 多与不足 ",类似于精益生产,从而建立秩序,消除混乱、浪费与冗余。日本人喜欢把这称为 " 经营 ",把经理人称为 " 经营者 " 或 " 经营干部 "。

在大多数人的脑子里,管理是不挣钱的,经营是挣钱的。管理本身是花钱的,通过管理的事情可以挣钱。我们知道宜家是怎么挣钱的就可以了,不管它是经营还是管理。

第三步,宜家增加一个业务职能模块,即商品目录设计职能,包括专业设计的功能性团队,依靠不断更新的商品目录强化三件事情:供应链采购、商场导购与存货管理,以消除 " 多与不足 " 带来的无序和麻烦。同时,减少消费者在寻货上的麻烦,直接开源节流,见利见效。

从此,宜家渐入佳境,从商品目录设计到商品设计,再到家居设计,不断演变,成为独特的产品销售商、产品制造商[即 OEM、原始设计制造商(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ODM)与原始品牌制造商(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OBM)],以及木材供应商,并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复杂的业务结构与能力带来滚滚财源,且不受经济波动影响(见图 12-1)。

这是选择年度战略任务的真谛。借用普利高津 " 耗散结构 " 的思维来描述,即通过年度战略任务,促使体系的内在业务结构远离平衡态,产生负熵,吸收外在更多的能量与资源,进而形成更强大的结构及能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肥胖 长寿 资本市场 董事会 破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