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01-15
“懂王”就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高开疯走,因为一个拥抱又跌下热搜的《再见爱人 4》迎来大结局。透过他们在节目中的种种表现,不少人认为杨子拥有典型的 NPD 人格。那,什么是 NPD 人格?

过度自恋其实是种病

一直以来,你或许以为自恋仅仅是一种性格特点,但实际上,自恋一直是被精神病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等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 

1914 年弗洛伊德在《论自恋》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自恋,将自恋纳入精神分析领域;1980 年美国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3)开始提出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类目 (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简称 NPD ) ,DSM-5 则将其单独归类,并和反社会型、边缘型和表演型人格障碍统称 B 组人格障碍。

在我国的《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中 , 自恋型人格障碍被放在第十三章 " 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 " 中。 

图源:国家卫健委

自恋是一种长期性的、形式多样化的和综合性的人格构造,是个体对自身、自身想象以及自身在他人眼中形象的过分专注和沉迷,是一种对自身重要性的夸大感觉,认为自己比其他的人都优越,并相信自己有资格获得特殊权利和待遇。 

到目前为止,自恋尚无一个统一的、严格的操作性定义。我们一般把人的过度自我关注、自我夸大的特征称之为自恋人格。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普通人群中,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不足 1%;在住院患者中,其患病率为 2%~6%;男性更易患病。在青少年中自恋的问题比较常见,但是大多数青少年能够以此成长而不出现症状,只有极少数的自恋型行为会持续到成年,最终成为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

目前关于自恋人格有两个亚型一种是 " 脆弱的自恋者 ",他们有低自尊、依恋焦虑,以及对批评高度敏感;另一种是 " 宏大的自恋者 ",他们有高自尊,爱自我炫耀。 而纽约大学的临床心理学研究团队认为," 宏大的自恋 " 在很多方面都类似于精神病,更可能是精神病的一种表现,而 " 脆弱的自恋 " 更为普遍,可以被理解为 " 适当的自恋 "。 

在 DSM-5 中,人格障碍被分成古怪的 ( A ) 、不稳定的 ( B ) 、焦虑的 ( C ) 三个类别,各类别之间也会有一定的交叉覆盖。DSM-5 的第三部分还包含了人格障碍分类的替代方案。在 DSM-5 中,还保留着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

DSM-5 中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种需要他人赞扬且缺乏共情的自大(幻想或行为)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 5 项(或更多)症状:

①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例如,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成就时却盼望被认为是优胜者)。

②幻想无限成功、权力、才华、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先占观念。

③认为自己是 " 特殊 " 的和独特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机构)所理解或与之交往。

④要求过度的赞美。

⑤有一种权利感(即不合理地期望特殊的优待或他人自动顺从他的期望)。

⑥在人际关系上剥削他人(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别人)。

⑦缺乏共情:不愿识别或认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⑧常常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妒忌自己。

⑨表现为高傲、做慢的行为或态度。

自恋者也许更缺乏安全感

  此次纽约大学关于自恋人格的研究,考察了 270 位对象,他们的中位年龄为 20 岁。研究者使用了一系列测量方法来评估每个参与者的不同特质,包括自恋、自尊和精神病态,发现 " 凡尔赛 " 行为与那些同时具有高不安全感和内疚感的个体密切相关。 

纽约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 Mary Kowalchyk 表示," 结果表明,自恋更好地被理解为掩盖低自我价值的补偿性适应。"   " 自恋者没有安全感,他们通过炫耀来应对这些不安全感。从长远来看,这使得其他人不太喜欢他们,从而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不安全感,然后导致恶性循环。"  

而且大部分自恋者非常善于使用社交媒体,如通过微博、朋友圈等平台,晒自拍、晒美食、晒旅行照片、秀恩爱等,其用于描述的文字也大多 " 凡言凡语 ",极力以不经意的姿态来展现自己的优越感。 

对于这种现象,此次研究认为,这种参与社交的自恋行为 " 本身就会造成不断的社会比较和评价,这可能会加剧对自我价值的不安全感。"   不过,自恋并非一无是处,有研究表明,自恋具有双面性。虽然自恋者的极度敏感会使个体更缺乏安全感,更容易焦虑、抑郁;但另一方面,自恋的自我欣赏、优越感等特征也可诱发更多积极情绪,故其与个体乐观、主观幸福感等心理健康的指标变化呈正相关。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自恋的朋友,当 ta 总是 " 凡言凡语 " 的时候,可能不是发自内心的自大,而是在自欺欺人、自我保护,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就不要再拆穿啦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人格障碍 杨子 精神病 美国 纽约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