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ZAKER 03-08
甲骨文,“活”在现代的安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第一百五十六场直播页面二维码

【地方做法】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经考古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 16 万片甲骨文,将汉字源头追溯至 3300 年前,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 1000 年。而今,这座以 " 文字 " 闻名于世的城市,通过保护与活化双轨并行的创新实践,让沉睡的甲骨文走出考古工地,融入现代生活。

制度先行,完善长效保护研究机制。近年来,安阳先后出台《在全市范围内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前置实施方案》《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条例》等文件,将勘探纳入土地开发流程,从法律层面解决遗址保护与城市、民生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源头为殷墟遗址筑起保护墙。与此同时,安阳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制订《殷墟考古工作计划》《殷墟考古研究重大科研课题清单》等,与多所高校合作开展殷墟多学科综合研究,为推动构建殷墟学学科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果说制度与学术为文化遗产撑起了保护伞,数字技术则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研究方面,安阳师范学院内的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有关企业共同启动 " 甲骨文全球数字焕活 " 计划,通过高清拍摄、微距拍摄、三维建模等技术,对甲骨进行全信息采集,实现了甲骨实物在数字空间的高保真还原和保护;传播方面,安阳借助全景沉浸和高科技光子成像,在博物馆搭建首个专家型考古数智人 " 妇好 ",游客得以在对话中沉浸式体验感受殷商文明的传承密码。此外,当地还推出 " 了不起的甲骨文 " 微信小程序,以故事性引入、游戏化互动、社交化分享等方式让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甲骨文及汉字的演变过程,带人走进甲骨文的世界。

文化的生命力,最终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座城市的街巷之间,甲骨文元素随处可见,处处都是汉字文化的 " 活态展陈 "。安阳市大力开展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在 66 所省、市级甲骨文特色学校里,孩子们在体育课上跳起 " 甲骨文广播操 ";中国文字博物馆旁,汉字公园用互动装置演绎 " 车 " 字从战车到高铁的演变;夜市中,年轻人举着甲骨文雪糕打卡拍照,拆开考古盲盒边玩边学 …… 这些充满巧思的尝试,让几千年前的古老文字变成了可触可感的生活美学。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今天的安阳用行动证明,文化遗产不是尘封的过往,而是流动的盛宴。当 3000 年前的文明基因注入现代城市的血脉,这座古城正以独有的方式,为 " 何以中国 " 写下跨越时空的答案。

(光明网记者 金凌冰 本报记者 王胜昔 丁艳)

相关标签

甲骨文 文献 博物馆 教育部 河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