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一年后,港股 AIGC 第一股交出了第一份、也是足够亮眼的一份年终财报。
出门问问日前发布 2024 年度业绩报告,关键数字如下:
AIGC 业务营收突破 2.2 亿,同比增长88.5%;
全年毛利2 亿元,毛利率达52.1%;
AIGC 注册用户超1000 万,付费用户超100 万;
海外业务收入1.63 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41.8%。
作为 AIGC 第一股,出门问问交出了一份足够 AIGC 的成绩单。
一方面,业务结构完成优化,高毛利的 AIGC 解决方案成为主导业务,传统项目制业务比例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实现从定制化服务向标准化产品转型。丰富产品矩阵 + 订阅制模式,营收飞轮快速转动。
更关键的是,财报业绩展现出的趋势——
非项目制的订阅制产品前景可观,一旦飞轮效应形成,规模化商用效果显著。以及 AI 的时代也是全球化的时代,中国 AI 出海的竞争力,正在被验证和看见。
1 年时间 AIGC 业务挑起大梁
出门问问的这份财报,更像是「如何跑通 AIGC 商业化」的答案详解,每组核心财务数据都是这道题的例证。
先从收入层面来看,2024 年出门问问实现全年营收 3.9 亿元,同比增长 6%。
按照不同业务类型细分,其中AIGC 解决方案的收入为 2.2 亿元,同比大涨 88.5%,占总收入的 56.8%。
来自AI 企业解决方案和智能设备及其他配件的收入,分别为 0.16 亿元和 1.52 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 4.2% 和 39%。
贡献过半收入的 AIGC 业务,无疑成为公司 2024 年的主要增长动力,同时更加印证「AIGC 第一股」的实至名归。
仔细拆开 AIGC 业务收入路径,会发现其增长并非一蹴而就:
从 2021 年 -2024 年,公司 AIGC 业务的收入分别为 680 万元、3990 万元、1.18 亿元以及 2.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19%。
AIGC 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逐渐从 1.7%、8%、23.2%,最后增长到 56.8%,实现了规模化增长。
这部分业务猛涨的直接原因,主要来自更多种类的 AIGC 矩阵式产品,以及更多的付费用户数量。
从 2021 年起到 2023 年,出门问问 AIGC 的累计注册用户人数分别约为 150 万、450 万、850 万;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 AIGC 注册用户数量已超 1000 万。
其中,付费用户数量从 2021 年的 6.3 万人,增长到 2024 年达到超 100 万,年复合增长率达 151%。
而增长背后的根本原因,实际是出门问问业务战略转移的主动选择:
2024 年,出门问问不再发展基于传统项目制的 AI 企业解决方案,例如结束向汽车附属公司 A 提供知识产权业务,而是全力转攻纯软件 AIGC 产品。
要知道,2023 年 A 公司为出门问问提供了 1.39 亿元的收入,占据当年总营收的 27.4%。
因此,这种战略转移体现在毛利方面时,公司 2024 年毛利为 2.03 亿元,同比减少 37.6%;毛利率为 52.1%,低于 2023 年录得 64.3%。
实际上,如果想更清晰地对比 AIGC 业务的毛利,可以扣除 2023 年 A 公司的收入影响,调整后的毛利和毛利率分别为 1.87 亿元和 50.9%,和 2024 年的相应数据基本持平。
研发方面,出门问问 2024 年的研发开支为 1.37 亿元,同比降低 11.5%,主要是公司对 UCLAI 及「序列猴子」的投资已迈过初期阶段,且研发转化效率更高。
从过去一年的研发产出来看,出门问问推出 " 产模结合 " 策略,旨在打造一家具备模型迭代能力的 AIGC 软件产品公司,在产品侧和模型侧都实现了更新:
产品方面,推出了 WetaAvatar 4.0 等数字人产品、AI 视频创作平台元创岛、AI 配音助手魔音工坊等 AIGC 创作工具。
模型方面,出门问问自研大模型序列猴子,在文本、语音、视频 / 图像领域进行了升级;同时顺应趋势,整合外部 DeepSeek 等领先大模型,提升了产品的多模态能力。
最后一部分,也是未来具备巨大增长空间的一部分,就是出门问问的海外市场布局。
2024 年,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 41.8%,比 2023 年提高了 6.6 个百分点,达到 1.63 亿元。
AIGC 业务对其贡献显著。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创始人兼 CEO李志飞透露:
公司智能硬件产品,95% 以上交付于海外市场;软件层面,例如配音产品 DupDub、数字人产品 LivGen 也都主要面向欧美市场。
在他看来,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正具备巨大的需求以及增长空间。
这是出门问问的机遇,也是 AIGC 企业的机遇。
出门问问业务构成?
出门问问的核心业务模式和发展理念是" 产模结合 "。
即通过将人工智能模型(Model)与实际产品(Product)紧密结合,实现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和业务增长。
产品方面主要有三大板块:
AIGC 解决方案
AI 企业解决方案
智能硬件及其他配件
先来看软件部分。
在 AIGC 解决方案部分,出门问问在自研大模型「序列猴子」的基础上,推出了 AIGC SaaS 矩阵。
魔音工坊:通过语音合成技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内容生成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文本输入,生成自然流畅的语音内容,广泛应用于视频配音、有声读物等领域。
奇妙元:AI 数字人短视频和直播解决方案,提供真人形象克隆、声音克隆、3D 数字人定制、IP 活化的服务。
奇妙问:面向政企、文旅、金融、展会展厅、电销、企业在线营销等场景,打造数字接待、数字客服、数字销售等交互型数字人。
元创岛:提供 3D 虚拟数字人制作、虚拟直播间打造、面捕 / 半身动捕 / 全身动捕等多种动捕方案于一体的 3D 虚拟直播神器。
在 AI 企业解决方案部分,业绩报告重点介绍了在 Agent 领域的落地进展,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助手,比如与某私人银行合作的企业知识助手,可以通过整合私有知识库来丰富大模型的知识储备。
除此之外,出门问问也进行全球化布局,率先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开拓市场,陆续推出海外 AI 配音产品「DupDub」和一站式数字人生成平台「LivGen」。
硬件方面,出门问问从 2014 年开始布局,至今推出了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能音箱等产品。包括 TicWatch 系列、TicPods 系列、TicKasa 系列等。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出门问问推出了一款集大模型、具身智能、AI Agent 于一体的产品「小问移动数字人」,它具备智能跟随、自定义路线巡航、智能避障等功能,搭载了 " 序列猴子 ""DeepSeek" 等领先大模型。
底层技术方面,出门问问在 AI Agent、语音、文生图、图生视频、视频理解、数字人等领域布局,并不断带来新进展。
AI Agent 领域:与多个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落地企业知识助手、数据分析助手、自定义流程助手等;
文本领域:发布「序列猴子」开源大模型数据集,「序列猴子」通过多项华为昇腾认证,可加速大模型应用和迭代效率;
语音领域:语音大模型引擎不断进化,上线视频翻译功能;
数字人领域:最新推出第四代全新 2.5D 数字人 WetaAvatar 4.0,发布实景行走数字人,推出新一代照片数字人引擎等。
视频 / 图像领域:自研动漫文生图模型,推出「序列猴子」视频理解大模型。
另外面向硬件产品推出了 Agentic AI 硬件引擎,它能赋予设备更强大的自主决策能力、智能交互和多模态感知能力,打造适应各种场景的、具备智能体能力的硬件产品。
如上为出门问问 " 产模结合 " 战略下的业务及技术总体布局。
在此基础上,出门问问形成了独特的ToSMB/ToPC 的商业模式。既避免陷入传统 ToB 的项目制,也避免和 ToC 互联网巨头直面竞争、影响流量增长。硬件方面实施「AI+Agent+ 硬件」战略,通过订阅制为硬件提供持续性软件服务,由此统建起「硬件 + 软件 + 服务」的盈利模式。
出门问问如何走来?
出门问问独特的业务模式与发展战略,与其发展历程也不无关系。
出门问问成立于 2012 年,创始人兼 CEO李志飞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博士、自然语言处理及人工智能专家,前 Google 总部科学家、大模型领域专家。
他读博期间已开发了一款广为应用的开源机器翻译系统 Joshua,2010 年 5 月至 2012 年 8 月,在 Google Inc.(现称 Google LLC)总部担任研究科学家,负责语言翻译模型的算法研发。
2012 年,拿到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资后,回国创办出门问问。
出门问问最早以语音交互技术为核心,发力语音搜索软件,2012 年起从 0 到 1 开发声音信号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垂直搜索等技术,2014 年开发 AIoT 智能硬件,2017 年将技术进一步向企业场景商业化落地,为 B 端企业客户提供语音交互与内容生成为核心的 AI 技术。2020 年开始关注大模型趋势,自研通用大模型并推出相应产品,2023 年升级「序列猴子」大模型研发,开始面向全球创作者和企业提供 AI Copilot 服务。
2024 年 4 月,出门问问于港交所上市,成为 "AIGC 第一股 "。
出门问问的背后,有包括红杉资本、真格基金、SIG 海纳亚洲、谷歌 Google、歌尔声学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等知名投资者站队。
自 2012 年成立的 13 年间,出门问问累计完成七轮融资,募资金额超过 2.5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8.2 亿元。
此外,两大地方国资中关村国际有限公司和南京经开聚智科创投资合伙企业,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了出门问问去年 4 月的 IPO 发行。
出门问问的启发:订阅制 + 出海
梳理全貌,出门问问为何首份业绩报告亮眼,已有了进一步解答。
对于出门问问,这是面向大模型应用落地的首战告捷;而对于行业,它提供了大模型应用落地的范式参考,也将 AI 产业现状进一步对外显露。
最首要的,出门问问快速顺利完成业务结构转型且营收大涨,大模型规模化落地趋势不必多言,市场需求异常火爆。
在这之中,出门问问把握住关键两点:
第一,让非项目制收入成为主导。
大模型浪潮中,构建标准化产品是趋势,相较于定制化产品也更有优势。标准化产品复用率高、可服务更多客户,摊薄研发成本;同时减少了人工干预环节,降低运营成本,SaaS 模式下边际成本接近于零,随用户增长毛利率可自然提升,由此构建起健康的商业模式。
加之出门问问的自研基础与技术积累,为其构建起可靠技术壁垒,并通过 " 产模效应 " 形成的数据飞轮,进一步提升模型效率、优化产品性能、更好服务用户。
第二,看到了 AI 产品全球化的趋势。
出门问问抢先布局了海外业务,使其在国内 AI 企业竞争激烈的局面下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在具体业务布局上,出门问问更聚焦细分赛道,可避免与海外巨头直面竞争,在国际市场找到自己的蓝海。
同时巧妙利用在消费硬件的全球化积累和品牌效应,将既有国际业务作为新 AI 产品出海的跳板,降低市场进入成本。加之出门问问本身拥有全球化销售团队资源和媒体资源,有力支撑起国际业务拓展。
如今,随着 DeepSeek、智能体等技术浪潮此起彼伏,更大规模的产业化落地趋势初见端倪。越来越多 AIGC 企业将在浪潮中找到自己的机遇,构建起健康可持续的商业闭环,为市场提供创新及技术成果。出门问问还只是其中之一。
趋势之下,创新持续加速,更丰富落地成果将被推至台前。AI 浪潮也因为被更多人看见而被相信。
你觉得呢?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完 —
点亮星标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