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Auto 前天
仰望U7登场:以“技术创新”重塑高端汽车品牌形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最近日程紧凑,奔波于多场发布会之间,但有一场发布会必须到场——那就是仰望 U7 的发布会

其实,去年 1 月,仰望品牌就发布了第一张仰望 U7 官图,可直至今年 3 月底,仰望 U7 才正式上市。

为什么等这么久?

因为有真东西。

在当今中国汽车市场,新车层出不穷,但大多数新车型在我看来,更像是 " 精装修 " 的产物,仅仅停留在更大的屏幕、更柔软的皮质以及堆砌配置的层面上。

而仰望 U7 则带来了一场真正的技术革命:它搭载了云辇 -Z 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易四方 - 四电机独立驱动平台,以及专为插电混动版本开发的水平对置发动机。这些技术不仅赋予了仰望 U7 强劲的动力和极高的舒适性,更实现了全地形原地掉头、高速爆胎稳行、平行横移泊车等前所未有的功能。

可以说,仰望 U7 是中国汽车从 " 堆配置 " 向 " 真创新 " 跨越的分水岭。它不再满足于表面的华丽,而是深入挖掘技术的内核,用极致的体验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豪华与高端。

仰望 U7 简直把比亚迪 20 年来的黑科技精华倾囊而出,这份极致的体验是无价的。等待虽久,但绝对值得。

我们先从它的底盘说起。

仰望 U7 搭载了全球首个全数字主动悬架——云辇 -Z,将过去应用在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磁悬浮列车上的电磁原理技术首次运用到汽车领域。

有什么提升呢?

传统的悬架技术,主要依赖于机械结构和油液系统来进行调节。即便采用了行业顶尖的车身控制方案,完成一次全面的调整也需要 300 毫秒的时间。

但是,在雨天湿滑的路面或是突发的高速爆胎情况下,300 毫秒的反应时间,车辆已经开出一米甚至更远的距离了。

还有,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会遭遇来自纵向、横向以及垂直方向的各种冲击。传统的油液介质传递指令方式存在滞后性,碰上减速带,还没来得及调节就过去了。

而云辇 -Z,由 4 悬浮电机直驱,让响应速度达到 5 毫秒,每秒 15000 次动态调节,实现 " 磁悬浮级 " 滤震。

云辇 -Z 的技术原理不复杂,在电的世界里,时间单位是微秒、纳秒级别,速度之快超乎想象。所以,底盘全链路都能实现电信号后,其响应速度是远远超过传统的机械和油液系统。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悬浮电机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动能,输出主动力,抵消来自路面的震动,实现上下车身震动减偶,上车身就像悬浮在路面上,带来极致平稳的体验。

平稳的过减速带,画圆都是小儿科,搭载云辇 -Z 的仰望 U7 还挑战了更极限的上楼梯。

更关键的是,纵横垂三项全电控带来的不仅是平稳,更是安全维度的质变。仰望 U7 公布了一个模拟美式截停的实验视频,当车辆以 100 公里的时速行驶时遭遇到侧后方的碰撞,即便是顶级的车手的反应时间也需要 100 毫秒,而结合了云辇 -Z 全链路电控反应时间仅需 5 毫秒,带来了 20 倍的安全冗余。

可以说,云辇 -Z,不仅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平稳驾乘新体验,还重新定义了安全的边界。

接下来说说," 易四方 " 平台技术。

可能外界对该技术的第一印象是 " 扭腰跳舞 "。

不过仰望的车会跳舞,不是单纯的在炫技。

背后原理是这套平台核心在于通过四电机独立控制对应的车轮,完成了单轮可以驱动制动,实现了车辆近乎任意轨迹的矢量控制。

用大家熟悉的原地掉头举例,在功能开启时,电机控制右侧的车轮向前,左侧的车轮向后,在四轮的共同作用下,车辆就能够绕中心进行旋转。

除了原地掉头,仰望 U7 还能横着开,连老司机也停不进的车位,仰望 U7 却可以做到了。

其他泊车能力也进一步升级,增加了极限的垂直车位泊入、易四方泊出、代客泊车等功能。

易四方的技术原理看似简单,实则技术门槛极高,一旦控制不当,车轮间就会产生干涉。目前为止,只有易四方能做到。

在这场发布会中,最令我震撼的,当属仰望 U7 搭载中国汽车首款量产水平对置发动机。看到这项配置时,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心中不禁冒出疑问:为何要选择水平对置发动机?

这背后,实则是仰望 U7 独特的造型设计,给插混车型的布局带来了极大挑战。仰望 U7 前舱高度仅 869 毫米,前舱内已经布置了两台电机,还得为防碰撞功能预留充足的安全空间,这就导致留给发动机的高度空间仅 740 毫米,空间十分逼仄,现有的量产直列发动机根本无法安装。比亚迪的工程师团队一度考虑放弃插混方案,但插混车型对于仰望 U7 而言,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不可或缺。

为了给仰望 U7 用户带来极致体验,同时兼顾造型与性能,比亚迪毅然决定自研水平对置发动机。经过三年的日夜攻坚,一款专用于易四方插混系统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成功诞生。这款发动机功率达到 180 千瓦,扭矩为 380 牛・米,高度却压缩至 420 毫米,相较保时捷同排量的水平对置发动机,还要低 125 毫米。

除了卓越的动力性能,这款水平对置发动机在结构上天然具有出色的横向震动抵御能力,平衡性极佳。搭配整车顶尖的 NVH 系统设计,车辆启动时,几乎让人察觉不到发动机的介入;行驶过程中,插混模式与纯电模式下的车内噪音差距,更是被控制在 1 分贝以内,真正做到了和纯电车型一样静谧。

仰望 U7 的亮点纷呈,限于篇幅,这里难以一一详尽介绍。但整场发布会观罢,你定能深切感受到,自研技术才是高端化的坚实根基,而单纯依靠堆砌配置,是无法构筑起真正的技术壁垒的。

当我在现场看到,仰望 U7 在坑洼路面上展现出如履平地的稳健姿态时,中国品牌的高端化叙事终于不再需要借助 " 冰箱彩电 " 等表面配置来掩饰底气的不足。这是我体验完仰望 U7 后最大的感触。

的确,高端品牌的价值绝非仅仅体现在 LOGO 之上,也不是高端材料的简单堆砌。消费者是明智的,他们懂得区分真材实料与华而不实。也正因如此,个别欧洲豪华品牌电动车因技术空心化,导致终端价格在短短两年内暴跌 40%,这足以说明一切。而比亚迪,正是凭借 e 平台 3.0、刀片电池、DM-I 等持续不断的技术输出,实现了车型溢价的稳步上探。

当然,高端化之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雷克萨斯用了整整 20 年的时间,才在全球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对于仰望而言,现在就说遥遥领先还为时尚早,但仰望 U7 的价值在于,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汽车从 " 性价比 " 向 " 技术溢价 " 转变的潜在可能。

事实上,仰望 U8 的市场表现颇为亮眼,累计交付已近万台,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多次跻身百万级 SUV 销量前三,与奔驰 GLS、路虎揽胜等豪华品牌车型同台竞技,毫不逊色。这无疑打破了 " 中国品牌无高端用户 " 的固有偏见。

展望未来,U7 的增量预期同样值得期待。相较于 U8 的硬派越野小众市场定位,U7 切入了更为广阔的行政级轿车赛道,有望成为走量标杆。

说到最后

仰望 U7 的终极启示在于:在电动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唯有掌握 " 定义技术标准 " 的能力,才能打破百年豪车品牌的霸权。而这场战役的胜负手,或许就深藏于深圳坪山那 12 万工程师的心中,以及那高达 541.6 亿元的研发投入之中。

仰望 U7 这款车不简单,正以其实力向世界证明,中国汽车已经迈入了技术溢价的新时代。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DearAuto 立场。 )

————   END   ————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李国勇律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黑科技 磁悬浮 减速带 插电混动 航母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