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网 03-30
科技巨头起手下一局:造车的终局是造机器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来源 / 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刚刚,vivo 宣布有大动作。

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5 年年会现场,vivo 官宣成立 "vivo 机器人实验室 ",正式进军家庭机器人行业。

一边是官宣,另一边某招聘平台上,vivo 开始年薪百万招人。

入局家庭机器人赛道,vivo 这波是来真的。

仔细琢磨 vivo 这波动作,发现颇有深意:友商们重金押注汽车行业之时,vivo 为何选择走一条截然不同的路?选择家庭机器人这个大赛道,vivo 的底气在哪?

透过蛛丝马迹,我们不妨来一窥究竟。

vivo 做家庭机器人:与其说是跨界,不如说是战略的延续

vivo 有没有造车的能力?

答案是肯定的。

作为头部科技巨头,vivo 不缺用户、不缺技术,也不缺品牌能力和生态能力。最核心的产品定义能力 vivo 也很强,手机市场的份额领跑行业就是一个力证。

有能力做某件事,不意味着一定要去做。

官宣成立 "vivo 机器人实验室 ",瞄准家庭场景正式布局机器人领域的背后,显然 vivo 希望另辟蹊径:与其跟风去造车,不如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而 vivo 的战略始终是有洞见性的,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能抓住本质,汽车不是本质,机器人才是本质。

马斯克曾不止一次对外强调,特斯拉的定位根本就不是一家汽车公司,而是机器人企业。李想也有同样的观点,按照理想的思路,理想汽车应该是一家 AI 企业,汽车将进化成 AI 时代空间机器人。

看来," 汽车只是过渡形态,造车的终点是造机器人 " 这事儿,造车界的大佬们是有共识的。

汽车行业今天卷成这个样子,再多一个玩家下场搅局没有多大意义,倒不如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回归本质。这其实也是 vivo 骨子里的内核:不盲目追风口,但找到对的战略方向,也一定会全力以赴。

从 2018 年成立 vivo AI 全球研究院,到后来发布蓝心大模型,如今又成立机器人 Lab,vivo 的风格一向是坚持做对的事,而且做擅长的事儿。

vivo 做家庭机器人,与其说是跨界,不如说是 vivo 战略上的延续。

机器人和手机,看似两个不同行业,但实则是同样的技术体系。比如,都是面对 C 端的终端市场,需要同样的技术体系和能力体系。

也因此,家庭机器人更像是 vivo 业务上自然生长出来的。

自然生长出来的新业务,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

亚马逊的云业务就是一个有力例证。

云计算和电商看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但实则是一衣带水,电商业务规模做得越大,也就需要更多的云计算资源来做大量实时高并发的数据处理,也因此,做电商平台的亚马逊,同样能把云计算做到行业第一。

vivo 做家庭机器人亦如是。

技术上,vivo 做家庭机器人是对现有技术体系的复用。

做机器人有两大最核心的技术体系,一个是 " 感知 ",另一个是 " 交互 "。

做手机这么多年,vivo 积累起了强大的 AI 算法技术(蓝心大模型)、影像空间感知技术(MR 视觉),做机器人产品的 " 大脑 + 感知 " 的核心技术其实已经搭建起来了。

端侧的 AI 技术、强大的 AI 和影像能力是做家庭机器人产品的地基。而在相关技术上,vivo 有三十多年储备,并且以此见长。

有技术是一方面,关键还得找对场景。

场景上,vivo 做家庭机器人,是消费级用户场景的复用。

手机也好家庭机器人也罢,都是 to C 市场,产品逻辑、业务逻辑、产业能力都是一样的,只是产品形态不同。"vivo 要做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桥梁 " 这个核心的目标并没有变,只是有了新的方法。

以前连接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最多的是手机,未来可能是家庭机器人。从手机到机器人看似是不同赛道,其实做的还是 vivo 最擅长的事儿:深掘用户需求,用好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

用好的产品满足了 C 端场景,也就自然而然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手机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的集合,也是产业生态的集合。布局家庭机器人赛道,vivo 可以更好地放大产业端的价值。

从生意逻辑看,家庭机器人赛道的价值未必比汽车差多少,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成长性,机器人赛道可能更有想象力。

这意味产业端有了一块儿难得新增量。

这年头,大家都在集中精力搞存量竞争,而真正能给合作伙伴,给整个行业带来增长动力的恰恰是增量。

增量到底该怎么找?vivo 的选择是开辟一个新赛道。

入局家庭机器人赛道,用户场景需求一致,技术体系能力可复用,再加上稳稳产业基石,vivo 做家庭机器人手里的大牌很多。

做家庭机器人更符合 vivo 的价值观。一方面,潜心端侧的 AI 技术研发战略上足够聚焦,也更能落地。另一方面,从已有的成熟技术体系出发、已有用户场景出发,本分文化一以贯之。

于整个机器人行业而言,vivo 此番入局,也是一件好事。

一个初期的增量行业,需要成熟的巨头下场推动。就像 DeepSeek 接入腾讯微信,有了巨头推动,才能让 DeepSeek 这样的好产品服务更多人。

DeepSeek 时代,家庭机器人这个新赛道里,需要 vivo 来做领头羊的角色。

作为最擅长用成熟产品打开市场的巨头之一,vivo 下场的能量,足以撬动整个行业,此番躬身入局,受益的将是整个机器人赛道。

vivo" 追本溯源 ",科技的原点是 " 大写的人 "

" 科技的高度,终须回归人的尺度。"vivo 执行副总裁胡柏山说。

vivo 做手机,做机器人有着同一个出发点,都是为了用户。手机也好,其他的产品也好,其实都是以用户需求为原点的。科技为本原,用户为导向,也是 vivo 发展的最大长势。

用户不是自然人,是需求的合集。

vivo 手机业务为什么做得如此成功?从普通用户的角度来讲就三个字 " 不头铁 "。

用户想要更好的视觉体验,vivo 就把高刷护眼屏给安排上,想要更好的拍摄效果?" 底大一级 " 的传感器、长焦镜头安排上,打电话听不清楚?6 倍音量、免提增强,AI 过滤环境噪音安排上,让你的每一通电话都不错过细节……

充分尊重用户需求,以用户为原点出发做技术、产品,是过去 vivo 的成功之道。也因此,vivo 有了蓝晶芯片技术栈、蓝海续航系统、蓝心大模型、蓝河操作系统。

vivo 做家庭机器人这事儿,其实就像是过去做手机,从 " 需求的第一性原理 " 出发,去做技术创新、业务创新。

用户买产品的本质,是买解决方案,用户为啥喜欢屏幕、配置高的手机?说白了是想要更方便、流畅地获取信息、服务。

但手机这个产品形态决定了,用户只能通过获取、传递信息来解决衣食住行等需求。而机器人完全不同,它能构建起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链接。

正如 vivo 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所言:" 机器人可以‘看得懂场景,听得懂需求,给得了回应’ "。

以此观之,vivo 战略布局落子背后,永远都是 " 大写的人 "。

追本溯源,vivo 做家庭机器人,其实也是从用户需求中 " 长出来 " 的。

胡柏山演讲中说的一段话其实很触动我。

他是这么说的:" 当‘ vivo 看见’通过 AI 大模型把视觉信息转化成语音提示,告诉视障用户‘天空很蓝’、‘夕阳很美’、‘左边的是沐浴露’、‘ 23 号登机口到了’的时刻,是 vivo 蓝心大模型最有温度的时刻,也是科技最美好的时刻。"

你看,技术创新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温度感的。

这正是这份温度感,让冰冷的技术有了生命力,也正是这样的生命力,正在推动着整个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不断进步。

看着互联网、科技赛道发展了这么多年,看见无数新兴企业、科技巨头兴衰交替,有人昙花一现,也有人最终成为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推动人类历史滚滚向前。

这个历程中,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企业大概都经历过这么三种境界。

第一种,做极致的产品。比如做相机的索尼,用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到了极致。

第二种:做繁荣生态。比如谷歌做安卓生态,苹果打造 iOS 生态。

第三种境界,也是最难达到的,成为基础设施,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生产力进步。

科技的本质是什么?是工具,是先进生产力。

手机作为通信工具,一开始只是电话短信,智能手机时代,有了一整套操作系统、应用生态,承载各种服务,于是手机成了新的生产力平台。这个过程里,手机厂商其实就成了某种 " 基础设施 "。

而现在,有了 AI 之后,那么下一个生产力基座是什么?是不是机器人?

这个问题,可能依旧需要时间来回答。

不过,一家伟大的科技企业,做到了极致的产品、繁荣的生态,最终还是发现,要去探索下个时代的生产力基座。

就像微软做出了 Windows 谷歌做出了 Chrome,苹果做出了 MAC,如今都聚焦到 AI 这个赛道上来。

今天的 vivo,也同样如此。

机器人是不是新的生产力基座?也许需要 vivo 用业务探索来给出答案。这也可能是为什么,vivo 要坚定地做家庭机器人的原因之一。

于 vivo 自身而言,成立机器人 Lab,布局家庭机器人赛道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沿着这一领域持续创新,创造更深远的社会价值,才是全体 vivo 人新时代的使命所在。

最后:

消费级机器人是个大赛道,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这个赛道需要人工智能、MR、6G 等诸多前沿技术应用,也需要有务实的巨头来推动。

如今,这盘新质生产力创新的棋局,vivo 下完了起手式。

未来还会如何落子,值得期待。

查看原文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vivo 科技巨头 ai 云计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