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学习标杆企业 ,作者管理者都在
作者 | 管理者都在
来源 | 学习标杆企业 管理智慧 AI+
咨询合作 | 13699120588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
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我们要积极地先从改革前方作战部队开始,加强他们的作战能力,要综合后方平台的服务与管理,非主业干部要加强对主营业务的理解,减少前后方的协调量。
——任正非
"
在华为的组织由混沌走向秩序之后,任正非逐渐将重心转向组织能力与效率的提升,他认为设置机构的目的是为了作战,作战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而利润来自客户。这时,一线的作战部队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贴近客户,更了解客户的需求。所以,任正非提出华为要实现管理权力下沉,让一线呼唤炮火。
任正非说:"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我们要积极地先从改革前方作战部队开始,加强他们的作战能力,要综合后方平台的服务与管理,非主业干部要加强对主营业务的理解,减少前后方的协调量。"
仗怎么打,由一线说了算
随着华为的不断壮大,原有的集权式管理不再适用于新环境中的华为,尤其是华为的决策机构拥有决策权却远离战场,往往不能真正了解一线的需求。而一线的作战部队因为权力有限,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频繁地与后方决策平台的沟通协调上,而不能在第一时间将目标和机会转化为成果。这种作战方式使战线不断拉长,而机会转瞬即逝,往往当一线得到后方支持时,机会已经不知不觉地流失了。
于是,任正非提出一线必须拥有更多的决策权,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客户需求,及时把握住市场机会。他说:"一个优秀的士兵应该听从将军的领导,但打起仗来,将军不在身旁怎么办?凡事都要看情况,企业也一样,员工没必要事事都请示。"
任正非为了让管理权下沉,让一线呼唤炮火,曾多次在华为内部讲话中解释为什么要让一线拥有更多的权力,从而使一线部队能够放心大胆地行使决策权。
任正非曾以美军在阿富汗的特种部队来举例说明。最初,美军前线的连长不能指挥炮兵,要向师部申请支援,师部下命令,连长才能指挥炮兵开火。随着战况日益激烈,美军意识到这种作战模式不利于快速消灭敌人,而且当时美军的系统支持能力足够,前方作战队伍功能全面,于是美军将权力下放,只要特种部队战士通信呼叫,飞机就开炸,炮兵就开打。
前线三人一组,成员有信息情报专家、火力炸弹专家和战斗专家,这三名成员对彼此的领域有所了解,在紧急救援方面也接受过培训,于是这样一个完备的作战小组就成立了。每当作战小组发现目标时,信息情报专家就会利用先进的卫星工具确定敌人的目标、方向、装备等一系列情况;火力炸弹专家会准备好炸弹和火力;而战斗专家则会及时测算出作战方式,在授权范围内用通信呼唤炮火,及时消灭敌人。
华为的情况和美军的作战情况非常相似,最初也是一线权力受限,导致目标不能及时实现。于是华为将权力下沉,让一线指挥作战,并且在授权范围内形成 " 铁三角 "," 铁三角 " 对准客户,最终目标是利润。这种贴近客户及时决策的作战方式让华为能够快速实现作战目标,抓住更多的机会,获取巨大的利润。
任正非在讲话后强调:"未来5~10年,我们将从中央集权式的管理,逐步迈向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当前正在进行的管理,从以功能部门为中心,转向以项目为中心的过渡试验,就是对这种模式的探索。若5~10年后,我们能实现管理权力下沉,后方支持的优质服务质量上升,那么我们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及速度就会增强,我们就能在大流量汹涌澎湃中存活下来。"
任正非认为权力集中在机关,将导致沟通成本越来越高,产生的价值会越来越少,最后的结果就是公司将面临倒闭的危机。而通过指挥权前移,可以避免后方机关过于庞大,使一线能够及时决策,抓住机会,满足客户需求,实现最终的作战目的。
后方以服务一线为宗旨
而不是发号施令
华为之前的固有模式是机关决策,指导一线作战,但改变以往的作战模式之后,一线有了权限,能够决定如何打仗,那么后方平台就应该及时响应一线的号召,为一线提供所需的资源和服务,让一线能够快速实现作战目标。
因此,任正非多次声明,机关要以服务一线为宗旨,不能在流程执行的过程中设置诸多障碍,影响前方的作战效率,那些只会发号施令、不能全力为前线服务的机关人员,一律要下岗。
任正非曾在 " 一线呼唤炮火 " 的公司会议上提出,后方平台就是以服务一线为第一要务的,他说:"前方要准确、清晰地提出并输入需求,后方要能清楚、准确地理解前方的需求,按需求提供支持。只要前方的需求没有发生变化,所有的协调工作都应该由后方平台之间自行协调完成,而且必须在前方需求的时限内完成。前方的需求变化了,要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后方。我们要找到提高作战部队效率的一把钥匙,找到后方平台高效服务前方的一把钥匙。应该说,如何提高作战部队效率的钥匙已经找到,而如何打开大门仍然困难重重。我们要积极地先从改革前方作战部队开始,加强他们的作战能力,要综合后方平台的服务与管理,非主业干部要加强对主营业务的理解,减少前、后方的协调量。"
在任正非看来,华为的前、后方不是独立的作战团体,而是一个整体组织," 前方作战,后方支持 " 是华为能够快速在战场上占据优势地位的重要原因。
任正非说:"今天我们的销售、交付、服务、财务,不都是这样远程支援的吗?前线"铁三角",从概算、投标,到交付、财务,不是一个人在孤立作战,而是后方数百人在网络平台上给予支持。"
华为的"联勤化"就是要求后方为前方需求提供切实保障,前方只要发一封电子邮件或打一个电话提出需求,余下的工作即使再困难也由后方协调完成。通常,企业的市场人员抱怨最多的就是协调难,客户要保障、交付很紧急、要配货……需要给这个打电话,给那个打电话。
任正非指出:" 这就不是联勤,这样不仅效率很低,而且后方的官僚之风会越来越严重。"
打赢一次战斗,需要的是一线部队的战斗实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但要真正打赢一场战争,需要全局运筹帷幄、前后方协调统一,一致对外。
任正非为了让华为在每次战斗和每场战争中都能获取胜利,除了重视一线的作战能力,还非常重视一线与后方机关的配合度。一线负责作战,后方则要完全成为支持角色,为前线的每一次战斗提供资源,并对前方作战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前后方的密切配合,提升作战效率,使华为无往不胜。
监控机制要及时跟上
防止一线乱打仗
事实上,任正非确立了 " 一线呼唤炮火,后方服务一线 " 的战术之后,对于权力下放还存在不少的担忧,如一线团队究竟能否做出正确的决策、是否会滥用权力等,这些都会影响华为的作战结果。他认为授权并不意味着放任一线作为,而是要通过有效的监管,确保一线决策正确,取得最后的胜利果实。
任正非说:"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我们既要及时放权,把指挥权交给一线,又要防止一线的人乱打仗,所以监控机制必须及时跟上。"
摩托罗拉公司的 CEO 高尔文曾经因为没有掌握好授权的度,将权力无限制地下放给下属,没有实施必要的监控,最终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高尔文是摩托罗拉公司创办人的孙子,为人随和、性格温和,当他接任摩托罗拉公司 CEO 的时候,被所有的员工看好,员工都认为他会是一个好领导。在高尔文接任 CEO 之后,他将权力下放,让下属充分发挥他们的作战能力,不想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放手去处理一切事务。
但是,高尔文将权力下放之后却没有及时监管下属的工作情况,致使他对公司真正的经营状况全然不知,他制定的工作目标也不符合公司的发展实情。高尔文曾经公开宣布,要在 2000 年售出一亿部手机,这个目标最终没有达到。其实早在结果出来之前,就有内部员工知道这个目标根本无法实现,只是高尔文看不清状况罢了。
此外,因为过度授权、缺少监管,摩托罗拉公司内部各事业部门缺少协调、各自为政,经常出现分不清楚设计和制造出的每个产品的界限的状况,极大地影响了摩托罗拉公司的运营和发展。
从 2000 年开始,摩托罗拉的市场占有率、股票市值、公司获利能力连连下跌。作为曾经手机行业的龙头老大,却落得市场占有率只剩下 13% 的下场,几乎只有劲敌诺基亚的 1/3,股票市值也缩水 72%。当时,摩托罗拉只能接受 15 年来首次亏损的结局。
高尔文将权力下放给一线员工这个举措的本意是好的,但没有掌握合理授权的度,最重要的是没有及时地监管下属,没有对员工的错误行为进行及时的控制和追踪。同时,由于缺乏监管,不仅没有激活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反而导致管理混乱、胡乱决策,最终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使企业亏损严重。
这些负面案例让任正非意识到,在授权给一线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度,一线需要的是有限的决策权,重大问题的决策权还是得由机关掌控,并且机关也不能只授权不管控,让一线胡乱作战。
任正非指出:"企业发展壮大要求权力要进行不断地再分配、要不断地下放,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资源去充分利用。但是如果对下放的资源不实施制约,任其放纵自流,将会引发许多问题。而如果不采取这种权力下放再制约的方式,我们就永远不能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