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 昨天
虚弱的金山云,股价飙涨 10 倍背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19 年前后的一个夜晚,雷军拨通了时任京东云总裁申元庆的电话:" 你猜我跟谁在一块?你老板!"

当晚,雷军提了个大胆的设想:让金山云和京东云进行合并。为此,雷军、刘强东、申元庆三人还拉了个微信群,并为这个愿景起了个掷地有声的群名:中国云。

后来,这个 " 合并局 " 越攒越大,雷军、刘强东、李彦宏、马东敏、申元庆、周受资、廖建文等人,就这样在云格局已半固化的 2019 年,共同密谋这场具有颠覆性的 " 金山云、京东云、百度云 " 合并大计。

然而,签约前夜,金山云和京东云没能谈拢," 中国云 " 局散。(更多 " 中国云 " 合并局的细节始末,可添加作者微信 Ericazhao23 了解)

这一散,让金山云再无力守住在云计算牌桌上的话语权:本来在游戏云领域打下的江山,很快被腾讯和阿里卷走;自身靠亏钱拿大单的 CDN 业务也已积重难返。

此外,弱势的金山云还被客户按在地上疯狂摩擦,曾因在财报问答会上公开披露了不愿露名的大客户拼多多,便立即被强势的拼多多叫停了合作。

三年前更是被大股东金山软件进行约 60 亿投资减值,去年 9 月,港股跌到了 1.08 元 / 股。

然而,2025 年开年来,金山云的成长轨迹峰回路转。港股金山云多次创下高点,2 月最高上涨至 11.40 元 / 股,短短半年内,飙涨超十倍。

金山云前两周发布的 2024 年 Q4 财报,也是其逆袭剧本中的关键一页:Q4 调整后的经营利润率为 1.1%,这是金山云首次实现调整后经营利润的扭亏为盈;且营收同比增长 29.6%,已经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速。

是什么给了金山云重振旗鼓的机会?跟股价一样跌宕的金山云命运线,到底经历过什么拐点?这一次,站在 AI 风口前的金山云,有望重新走上牌桌吗?

金山云当年凭什么进入第一梯队?

金山云曾步入黄金发展期,其间经历多个关键节点。

成立早期,金山云就得到了小米的全力扶持。

这种扶持不仅在业绩上,还对金山云的技术体系打磨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小米在 2014 年的用户量就已经接近 6800 万人,这对其底层基础设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服务器资源紧张、响应速度变慢是家常便饭。一次次挑战倒逼了金山云技术突破,为后续对外服务打下基础。

雷峰网在《金山云十年一梦,碎在须臾之间》中也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次小米遇到难以攻克的传输和云端存储技术问题,导致手机卡顿延迟状况频发。经验尚浅的金山云束手无策,焦灼之中,雷军作出决定:小米联合晨兴资本投资迅雷,成为其最大股东。很快,迅雷派出上百人的团队入驻小米办公室,难题才解开。

但也因与小米的合作紧密,金山云一度被看做是 " 小米内包 ",这让金山云很苦恼。

为了摒弃这一头衔,2014 年金山云以 3300 万美元的价格,把金山快盘个人版打包卖给迅雷,从此迈入销售产品给外部企业的 ToB 大战略时代。

而在新的时代里,金山云真正在云市场上站住脚跟,与其赌对游戏市场不无关系。

2014 年是手游的黄金时代,时任乐视云总经理的刘志刚离职加入金山云,并率先在行业推出了游戏云解决方案。

刘志刚在江湖上有口皆碑,销售能力极为强悍。为了拉生意,他会请 400 多个客户去海南,搞泳装派对;也曾聚集客户去内蒙古,一起开越野车玩。相形之下,竞对公司中规中矩的销售方式黯然失色。后来,为了抢客户,甚至曾演变出刘志刚一摆好酒桌、对面就也摆好一台酒桌的 " 对台戏 "。

好技术加上好销售,还有小米强势手机渠道的加持,金山云在云行业内崛起。

当时安卓平台移动游戏排行榜上,TOP100 的游戏中有四成厂商都选择金山云,包括爆款手游《全民奇迹》、《花千骨》等。《全民奇迹》开测第一天,5 组服务器支撑了 3 万用户的涌入,8 小时充值突破 20 万元。

而金山云在云市场上的高光时刻,也得益于其抓住游戏云之后,又抓住了视频云风口。

2015 年,直播和短视频大潮迭起,同年 6 月金山视频云也正式上线,成为金山云第二个增长点。金山云在风口中积累起漂亮的业绩数字,有段时间,公司内部燃起这样的希望:在云计算领域,与阿里云和腾讯云一同鼎立,成为 "KAT"。

三云合并失败,金山云沦为 "Others"

然而,金山云一路高歌猛进之际,也埋伏了许多危机。

外部环境上,金山云在游戏、视频云等市场上吃香喝辣,很快吸引了另外几家云厂商 " 眼馋 "。

背靠游戏帝国版图的腾讯云,在加入这场战斗后,立马要求生态合作伙伴、被投企业、以及腾讯发行的产品必须用腾讯云,50% 的游戏公司就这样收入腾讯云囊中。

阿里云,虽然没有游戏基因,但靠着疯狂给低价,也拿下了完美世界这样的头部游戏公司。此后,华为云也加入其中,进一步瓜分金山云的蛋糕。

到 2019 年,华为云顶替了金山云于 IDC 公有云报告中稳占的 IaaS 市场第三名之位。从此,金山云沦为前五名之外的 "Others"。甚至,还曾因为在财报问答会上披露了拼多多的名字,而被拼多多取消合作。

外部遇强敌的同时,金山云内部也十分动荡。那些年里,金山云高层频繁变动,尤其技术一号位,在几年内经历了三四波更迭。(了解更多高层变动细节,添加作者微信 Ericazhao23 交流)

这也导致金山云错过了许多的机会:

金山软件和小米集团曾投资世纪互联,原本计划由雷系资本牵头,把世纪互联私有化。

在 2015 中美经济论坛上,小米公司宣布,在以金山云为首要供应商之外,也将采用基于微软技术、由世纪互联运营的 Windows Azure 公有云,作为 " 小米云服务 " 的云存储平台。这一步,能为两者合并做准备。

然而,这一整合最终宣告失利。一种说法是,2016 年世纪互联引入了启迪系,金山系丧失了控制权,于是不欢而散;另一说法是,2016 年小米遭遇的空前重大危机使雷军心不在云,无力推动小米手机之外的事务。

急转直下之时,也曾有 " 改命 " 的机会眷顾金山云。这个故事可以从一通电话讲起。

某个夜晚,雷军拨通了京东云前总裁申元庆的电话:" 你猜我跟谁在一块?你老板刘强东!"

雷军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让金山云和京东云合并。当晚,三人拉了一个微信群,群名非常响亮——中国云。

回京后,雷军就和申元庆进行了单独面谈。那会儿刚加入京东云、位置都还没坐稳的申元庆直言:京东一个月就有 4 次故障,还不具备合并的条件。

之后,雷军还是安排周受资继续对接此事。

周受资和申元庆约在鸟巢旁边的盘古七星谈过,但申元庆仍然觉得为时尚早," 中国云 " 的愿景就暂时束之高阁。

2019 年前后,京东遭遇特殊事件,国内云市场格局也逐渐半固化,眼见 " 天时 " 已到,谈判重启。

这次谈判开局,参与者又多了一方——百度。这是时任京东首席战略官的廖建文的提议。

彼时阿里和腾讯两座大山矗立,一边用资源打法圈住大型政企客户,一边以低价打法辗转互联网用户和中小企业间。没有足够资源和体量的整合,这三家云厂独自作战已很难撬动国内云计算头部市场的份额。

一旦合并成功," 百京金 " 会立刻成为公有云的前三,甚至可以挑战市场规模第二位。

而对命悬一线的金山云来说,京东优势能力的补给,无疑是输入了强劲血包。虽然金山云有小米和 WPS 这两个业务支点,在独立云厂商中条件并不算差,但其收入更多来自视频、游戏和个人存储,并不擅长资源型打法——而这正是京东的长处。

深谙此理的金山云,为这次合作表现出了极大诚意。有说法称,金山软件愿意为此次合并让出 20% 的股份;并且,在雷军和刘强东的讨论里,双方已经达成共识:未来金山云和京东云合体后,刘强东有更强的话事权。

甚至,金山云还延期了 IPO 计划,以等待合并的完成。

但一次整合三方的合规难度过大,合并不得不分为两轮:首先是金山云和京东云的合并,此后再整合百度云。

合作低调推进,当时两边知道这个消息的高管分别用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据说雷军和刘强东已经吃过好几次饭,一切似乎即将落定,文件都已俱备,只差签字。

然而,金山云翘首以盼的这场 " 中国云 " 之梦,还是破碎在了签约前夜。

对于第一次合并的高层组织架构设置,双方拟定出两种方案:一种是刘强东出任董事长、王育林担任 CEO、申元庆为总裁;另一种是雷军任董事长、申元庆 CEO、王育林联席 CEO。

但,此前雷峰网了解到,传闻刘强东始终无法彻底放心的是,由于京东云收入方式非常多元化,集团也刚采购了百亿级的服务器,无论是大客订单核算形式的更改,或是颇大手笔的基础设施投入,都要求京东对未来的云计算公司仍有超强的话事权。

或许是当时廖建文的身体出了问题,又或许是京东云内部推进独立的声浪太高,刘强东的终极安全感没能得到保障。最终,金山云的诚意付诸东流,这场合作不了了之。

而这次谈判中的另一个角色,百度,起初瞧不上云计算这个生意,认为本质就是 " 卖铁 "。但当时只有搜索为核心业务这一增长曲线的百度,发展前景寥寥。三云若能合并,在个人云业务发力早却在企业云发力较晚的百度,就可以把一些繁重的市场开拓工作,交给京东云和金山云分担;且三家 IaaS 整合后,百度云也能在不损害用户数据权益的基础上,用京东云上的电商类数据、金山云上的游戏类数据,来打磨百度云的 AI、大数据处理等能力。

跨行业的数据对百度云有着莫大吸引力。也因此,在金山云与京东云的局散了后,百度云也与金山云非正式地探讨过联手的可能性。但少了京东的参与,双方到底还是没有迈出那一步。(更多三云合并幕后考量,可添加作者微信 Ericazhao23 了解)

种种失落后,金山云启动了 D+ 轮融资,并于 2020 年在纳斯达克敲钟;2022 年底,又在港交所主板完成双重主要上市。

但此时资本市场对其讲的故事不感兴趣了。

为何不感兴趣?

其一是 CDN 营收不盈利。上市后一段时间,金山云的主要业务仍是 CDN,几乎占收入的一大半。CDN 业务门槛不高,却要铺开形成规模,属于下重本但盈利差、" 敢亏钱就能拿到单 " 的生意。

起初这种亏损还能换来市场份额,但随着各云大厂的卷入,金山云 CDN 利润越发微薄。招股书里的 CDN 业务毛利率好的时候是百分之零点几,不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这一数字常常都是负的。有一度 IDC 的 1M 带宽价格市场上只要 4 块钱,但成本价要 6 块,其中差价全靠大厂补贴。

金山云在补贴的路上也曾高歌猛进,甚至对 CDN 产品降价 50%。但它高估了自己的资本底气,2020 年 CDN 收入达到历史巅峰的同时,其亏损比也达到史无前例的 40%,行业排名迅速跌落。

尽管如此,金山云的 CDN 业务占比一度难降。当时别的业务已经难有起色,云主机之类的用户迁移成本高,多云策略也不会考虑已经跌出前五的金山云。缩减 CDN,意味整体营收的下降。

迫于业绩压力,金山云不得不砍掉、收缩了一些缺乏利润的成长期业务,比如已融合其视频云成熟业务技术优势的互动娱乐产品中心的 RTC(实时音视频)业务。

甚至,还裁撤了部分 AI 业务。

同时,在业务拓展上,金山云又拼不过其他几家云大厂。当时候金山云的故事里,有这样几个关键词:第三方中立云,深耕垂直行业,服务头部 KA 客户。但所谓的头部 KA 客户,都驻扎在政府、金融等领域,是 BATH 们厮杀的 " 重灾区 "。

打政务需要很强的政府关系和资源落地能力,如前所说,这并非金山云的强项。曾有金山云高管向雷峰网表示,阿里、腾讯、华为这样的厂商向地方卖云时,可以把云计算捆绑在大计划里,例如跟地区搞共建,投数十亿给地方,再用 10 年、20 年时间慢慢回本。但金山云在一个地方投 1 个亿就已显吃力,于是不得不放弃地级市以上的业务,后来启动全国 3000 个县级市的下沉策略。

此外,政府项目还有另一种打法:用资源换订单。比如地方政府本需给政府收钱用的支付通道提交通道费,而微信支付、支付宝可以免去这项费用,用这些换成对云计算的投入,这对现金紧张的地方政府来说有极大吸引力。但金山少有这样好的资源,很难谈出单子。

至于金融用户,则额外看重 PaaS 层能力,尤其数据库产品,这也是金山云的短板。单纯的底层云资源难以抓住金融巨头,金山云在金融界的垦荒也很快宣布无果。

上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金山云的股价陷入低迷。

金山云的救命稻草是什么?

然而,时间来到 2024 年底,一切又不一样了。

港股金山云在 2024 年 9 月曾跌至 1.08 元 / 股,但进入 11 月,股价开始回升。2025 年来金山云多次创下高点,2 月甚至最高达 11.40 元 / 股,飙涨超十倍,涨幅在云计算领域遥遥领先。

从资本市场的弃儿到资本市场的宠儿,金山云到底经历了什么?投资者又为何对金山云的看法有如此大的转折?

究其原因,一个是金山云在 CDN 上的 " 断臂求生 ",已初显成效。2022 年,金山云营收增速跌至谷底后,终于下狠心,削减 CDN 业务的比重。

这给金山云的黑夜撕开了一道口子。财报上的一系列数字便能率先为其佐证:

经过调整后的蓄力,到 2024 年 Q3,金山云的毛利率已达到 16.3%,相比 2022 年 Q2 的 3.6%,实现了 4.5 倍增长。利润率也可观起来,2024 年 Q3 季度利润率 9.8%,反观一年前的 -2.8% 及战略调整前为 -8.6%,盈利能力的提振可见一斑。

而刚刚发布的 2024 年 Q4 财报显示,金山云调整后毛利润创历史最高水平,达 4.3 亿元,且调整后毛利率已达 19.2%。而调整后的经营利润率 1.1%,这是金山云首次实现调整后经营利润的扭亏为盈。

但 CDN 业务的削减只是部分原因,引发金山云股价大涨,核心催化剂是大模型——大模型出现后,云市场需求暴涨,让投资者对包括金山云在内的所有云巨头重新估值。

在金山云最新发布的 Q4 财报中,AI 账单收入达 4.74 亿元,同比增长近 5 倍,占公有云收入的比例也由上一季度的 31%,继续提升至本季度 34%。而单单这个季度的 AI 收入,便已远超 2023 年全年的 AI 收入,后者只有 1.8 亿元。

然而这还仅仅是开始,不少投资机构对金山云未来几年也十分看好。

原因之一是,金山办公的智能文档处理与小米智能终端升级催生的 AI 算力需求,已为金山云未来三年的业绩提供确定性的支撑。

去年 Q3 季报发布后,金山云发布的最新关联交易公告明确,在 2025 至 2027 年间,金山云从金山集团和小米获得收入的上限总收入 113 亿元。主要收入大头来自小米,三年内分别为大约 23 亿、31 亿、40 亿,合计大概 94 亿元。

这不是金山云首次有类似的关联交易框架,然而,过去三年上限并未用满,采购率呈现出从第一年 80% 左右、到第三年 50% 左右的递减趋势。

有业者认为,未来三年内的采用率有很大可能把上限打满。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核心原因是,小米与金山办公这两家兄弟公司 AI 算力需求,正呈现出的爆发式增长。(对金山云增长潜力的更多看法,欢迎添加作者微信 Ericazhao23 交流)

小米方面,手机、汽车、智能家居都是用 AI 算力的大户。以小米汽车为例,SU7 搭配的智能科技包括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等,其智能驾驶总算力达到 11.45EFLOPS,高质量训练数据储备超 1000 万 Clips。雷军透露小米已在智能驾驶研发上投入巨资,三年来总投入已达 55 亿元人民币,可见小米汽车在 AI 算力方面的投入巨大。

而金山办公也同样如此,自 2023 年底推出 WPS AI 产品后,WPS 的 AI 付费会员在成倍增长。2024 年年中的数据显示,WPS 的 AI 会员和大会员已有超过一百万数量级,之后每月付费会员数都有小几十万增长。

多位二级市场分析师预估,这一群体在 2025 年能达到 500 万人,也就是说,到时仅 C 端的 AI 收入便可能达到好几亿元。此外,DeepSeek 的出现让金山办公能进一步升级其产品体验,吸引更多 AI 付费会员转化变现。

内部兄弟公司为金山云未来三年营收打下基础,这相当于给二级市场吃下了一个定心丸。除此之外,金山云股价大涨还有一个原因是,大模型的出现正重塑云厂商的竞争能力。

以前,客户在选择云厂商时,仅是看云稳定性等,但现在还会看大模型的能力。

不少投资机构认为,金山云如果能打好大模型这张牌,有可能会给金山云重新上牌桌的机会。火山引擎的崛起就是一个例子,作为云牌桌上的后进生,因为豆包的出现,火山引擎去年正在弯道超车。

金山云也有这个机会。以前小米只做一些轻量级的小模型,但大模型出来后,可以看到小米内部对其重视程度。去年年底,有消息称小米正在搭建自己的 GPU 万卡集群,在大模型领域奋力赶超;传言小米大模型团队在成立时,已有 6500 张 GPU 资源。

未来的金山云,也能借助小米在大模型上的成果,拓展外部客户。这是二级市场对金山云重燃信心的另一重要原因。

为了抓住这一次机遇,金山云也是开足马力,在加大智算中心的建设。去年 12 月,总投资约 8.8 亿元的金山云青海智算中心项目已经开始运行,规划了 256 台算力服务器集群,总算力规模超 4000P。

今年 1 月份,金山云也公布新一年的战略布局是 " 全面升级智算服务体系 "。在国内多家厂商向万卡集群领域拓展业务之际,作为独立云服务厂商的金山云宣布,已经可以承载超过万卡的单一集群。

受益于 AI 领域的种种探索,金山云的股价近几个月回暖。在尚未单独拆分的阿里云、腾讯云的衬托下,金山云目前还是较稀缺的投资标的。并且,比起 A 股金山办公,目前港股金山云在估值上仍有优势,PS 也相对不高。据计算,金山云的 PS 值在 2022-2023 徘徊在 1.2-2 之间,或许,今年有望稳定在 4 左右。

2020 年,金山云上市当夜,雷军曾公开表示这对他来说是 " 梦想成真 "。但 All in Cloud 的冒险之路,并未就此变为坦途。金山云的市场估值在 2022 年出现巨大亏损,财务营收负增长,金山软件对金山云的投资进行约 60 亿的大额减值。不过,这个故事也已经过去。

2025 年,再一次选中风口的金山云,或有机会在漫长黑夜之后,迎来又一个 " 梦想成真 " 时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金山云 雷军 小米 京东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