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管理学 14小时前
刘邦的顶级用人术:真正厉害的领导,都敢公开承认比下属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你要想成就大事,一定要懂得用人的韬略。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用人之道呢?刘邦其实早就给出了答案。

他说:"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史记 · 高祖本纪》

灭了项羽之后,刘邦算是统一了天下。

他在洛阳南宫设下盛大的庆功酒宴。

席间,刘邦意气风发,喝到尽兴时,对大家说:" 在座的兄弟们,今天大家都别藏着掖着,咱们都说说心里话。"

其实,刘邦是想让大家谈谈:他之所以能够拥有天下,靠的是什么?而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

不得不说,刘邦这个问题问得有点自夸的意味,但其中也有复盘和总结的思考。

跟刘邦这样的领导相处,如果只会拍马屁,恐怕没什么好下场。

像他这样的老江湖,早就成了人精,刚刚得天下,头脑还很清醒的。

对于这种开创型的老板,拍马屁往往没什么用,所以大家自然要实话实说。

但实话实说,刘邦确实有些地方不如项羽,所以只能从老板身上找优点。

就在这时,有两个人站了出来,一个叫高起,一个叫王陵。

高起和王陵确实很会说话,尤其是在这种场合下。

他们明白,夸老板的时候既不能让老板尴尬,不能让他下不来台。

于是,两人开口说道:" 陛下,您这个人不拘小节,经常羞辱或怠慢别人。而项羽呢,虽然满口仁义,对人很有爱心、很有礼貌。"

想必刘邦听到这话,有点尴尬啊!

但是,高起和王陵接着分析:" 您每次派人攻城略地,凡是打下来的地盘,都会顺势分给有功之臣,真正做到了与大家共享利益。可项羽却不是这样。项羽这个人嫉贤妒能,对有功劳的人苛刻;对善良、老实的人,他反而怀疑人家心怀不轨。军队打了胜仗,他不愿意给人记功;获得了地盘,也不愿意分给大家。这才是项羽最终失去天下的根本原因。"

刘邦听到这些话,自然很欣慰。

王陵和高起这两个人确实懂得分寸,欲扬先抑,把刘邦和项羽做了鲜明对比。

先实话实说,贬低一下刘邦,再狠狠踩了项羽一脚,最后又把刘邦捧了起来。

这样的说法,刘邦当然会很高兴。

不过,刘邦却说出了另外一番话。

他说:" 你们只说对了一方面,还有一方面你们没提到。"

这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那一段话:" 在军帐中出谋划策、决胜千里的本事,我不如张良。安定国家、抚慰百姓、确保粮草供应畅通无阻,这些方面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又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俊杰,而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才是我夺得天下的根本原因。"

刘邦这段话情商很高。

他不仅表扬了张良、萧何、韩信三人,更从用人的角度展现了自己的领导智慧。

你琢磨一下,他仅仅是在夸三杰吗?

他夸赞张良善于出谋划策,萧何善于管理后勤,韩信善于攻城拔寨。

但是,更根本的是,刘邦在夸耀自己知人善任的能力——正是因为他懂得如何任用人才,才能将这些俊杰聚集起来,为自己效力,最终成就天下霸业。

说到用人这个超级大优点后,刘邦还不忘踩项羽一脚。

他指出项羽:虽有范增这样的谋士,却不能放心任用,所以最终被自己所擒。

这其实就是刘邦的成功秘诀。

虽然刘邦君臣的这段对话略带自夸成分,但也是一次比较客观的复盘。

更重要的是,刘邦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道理:要成大事,必须具备用人的韬略。能够识人、用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为你的事业添砖加瓦,这才是成就大事的根本逻辑。

千万不要效仿项羽那样独自打天下。他既不舍得分享利益,又总是独断专行,这种 " 吃独食 " 的行为是万万不可取的。

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持杯赞豪杰。

关注我,为你分享一读就上瘾的人物故事。

【作者介绍】

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