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西部城事 (ID:xibuchengshi0518),作者:西部君,题图来自:AI 生成
城市地铁格局,正进入新的洗牌节点。
日前," 成都地铁 " 宣布,成都轨道交通 10 号线三期 17 号线二期、30 号线一期工程全面启动空载试运行。
这标志着,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
与此同时,还有多座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也将 " 上新 ":
广州地铁 10 号线、12 号线面向媒体开放试乘;
深圳地铁 16 号线二期及 6 号线支线二期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济南地铁 8 号线进入热滑测试阶段;
合肥 6 号线一期开启动态调试……
可以肯定的是,2025 年,将是各地地铁密集 " 上新 " 的 " 大年 "。
然而,这也很可能是国内轨道交通建设的最后高峰。
一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截至 2025 年 5 月,全国共有 54 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326 条,运营里程 10978.3 公里。
其中,43 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 268 条,运营里程 9510.3 公里;
16 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 25 条,运营里程 970.7 公里;
18 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 33 条,运营里程 497.3 公里。
当然,每个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规模差距很大。
仅从 43 个开通地铁、轻轨的城市看,北京、上海的运营里程都接近 900 公里,垫底的乌鲁木齐地铁运营规模则不到 30km(不包括机场捷运线)。
这种巨大差异,是由城市人口、经济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所决定的。
毕竟,轨道交通建设的规模,一看需求,二看成本承受能力。
比如,地铁每公里综合造价,如今已普遍突破 10 亿元大关。
同时,绝大多数城市的地铁运营,都不得不依赖于长期的补贴。
所以,轨道交通,注定只能是少数城市才能真正 " 玩得起 " 的大工程。
不过,考虑到轨道交通在城市开发、改善交通拥堵乃至城市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增益,过去 20 来年,几乎每座城市都做过 " 地铁梦 "。
但如今,随着人口、地产都进入新阶段,这个梦想,显然距离绝大多数城市都已渐行渐远。
事实上,拥有地铁城市的数量已有多年未再增加。
相关部门也已明确,不再受理城市首轮地铁建设规划申报。
即之前没能实现 " 地铁梦 " 的城市,基本上已彻底失去圆梦的机会——包括此前唯一没有地铁的万亿 GDP 城市——泉州。
二
当然,对于拿到修建资格的城市来讲,留给地铁扩张的时间,也不多了。
除了建设门槛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批速度也进一步放缓。
一个耐人寻味的信号是,批复文件不再挂网公示。
2024 年仅有成都一座城市,成功拿下新一轮地铁规划的批复。
除此之外,有超过 30 座城市,仍在酝酿新一轮的规划编制和报批。但很显然,获批的可能性以及后期建设规模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
所以,确保已批复的线路如期完工、开通,就成了多数城市的最现实选择。
2024~2025 年,正好是上一轮地铁建设的收官之年。因此,多座城市的轨道交通在今年都将迎来集中开通运营的节点。
公开信息显示,年初就有不少城市明确今年将开通多条地铁线路。
成都 4 条:10 号线三期、13 号线一期、17 号线二期、30 号线一期;
广州 3 条:10 号线、12 号线东段及西段、14 号线二期;
南京 3 条:5 号线、3 号线三期、10 号线二期,并力争建成 6 号线、宁马城际;
重庆 2 条:6 号线东站段、4 号线西延伸段;
西安 1 条:15 号线一期……
从过往建设高峰期看,一座城市年内开通多条地铁的 " 盛况 ",其实并不鲜见。
如 2020 年底,成都 " 五线齐发 ",在同一天开通运行 5 条地铁线路(段),一举新增线路 160 公里,反超深圳、南京,跃升至全国城市轨道交通 " 第四城 "。
此外,深圳、广州、西安、郑州等城市也都有过 " 五线 " 或 " 三线 " 齐发的高光时刻。
三
然而," 盛筵 " 恐难再。
今年的开通运营高峰,很可能是地铁格局的最后一次大洗牌。
如广州、成都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突破 700 公里,进一步巩固前四的地位。
同时,运营里程在 500 公里以上的城市也将增加到 9 座,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武汉、杭州、重庆、南京。
后续的洗牌,及一部分城市线网运营规模的扩张,仍将继续。如西安、郑州、青岛,就将争夺轨道交通 " 北方第二城 "。
此外,部分超大城市都市圈内部的城际轨道交通尚处于加速建设期。
但是,洗牌、扩张的速度将明显放缓,多线齐发的盛况,更是将愈发少见。
因为,审批的速度明显放缓,建设规模也将受限。即便获批后,开工和建设的不确定性同样明显增加。
甚至,有些地方的轨道交通还可能面临 " 得而复失 " 的尴尬。近几年,就有佛山、珠海等地的有轨电车宣告停运。
这背后,说到底是由各城市在人口、资金和土地开发上所面临的新形势所决定的。
过去 20 来年,各城市都把重心放在轨道交通的建设扩张上,而未来每个城市,都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放在轨道交通的维护和运营上。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已进入大规模的检修周期。
据统计,2019 年全国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成本(不含大修更新)的中位数为 1126.15 万元 / 公里,进入大修更新期的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公司运营成本超过 1500 万元 / 公里。
相较于此前的建设投入,运维阶段给城市带来的考验,或将更大。
一些城市上演的地铁票价 " 涨价潮 ",个别城市开启地铁 " 省钱 " 模式,关闭部分空调节能,部分车辆提前半小时收车……就是直接信号。
一个现实已经无比清晰:曾经令人瞩目的地铁狂飙,真的要翻篇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