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 9小时前
英伟达、微软双双冲击4万亿:一个“卖铲子”,一个“找金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在人工智能革命的推动下,微软与英伟达正双双冲向 4 万亿美元市值的巅峰,有望组成股票市场上最顶级的俱乐部。

然而,尽管目标一致,两家巨头所代表的 AI 投资逻辑却截然不同——一个是对核心基础设施的直接押注,另一个则是对应用生态普及的长期信念。

英伟达的价值飙升,源于其在 AI 价值链中的独特地位。作为 AI" 军备竞赛 " 的 " 军火商 ",任何希望涉足 AI 领域的公司都必须首先采购其芯片,这使得英伟达的增长故事简单而直接。

相比之下,微软的路径更为复杂,其 AI 业务的回报也显得更为 " 模糊 "。作为一家年收入远超英伟达的庞大企业,微软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是否有足够多的企业和消费者愿意为其 AI 增强服务支付溢价。

对微软而言,微软在不到三个月内市值增长了 1 万亿美元,但达到 4 万亿美元估值后,其股价将创下 20 多年来最高的预期收益倍数。这意味着市场对其未来表现几乎不容有失。

卖铲人 vs. 服务商

英伟达与微软在 AI 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们的商业模式和风险敞口存在根本差异。

英伟达是典型的 " 卖铲人 ",任何公司要挖掘 AI 金矿,都离不开它的高端芯片。这种模式带来了爆炸性增长,其年销售额在过去三年里飙升了十倍以上。

而微软则扮演着 " 服务商 " 的角色。它的赌注在于,将 AI 技术深度融入其庞大的产品矩阵(如 Azure 云服务、Office 办公软件等),并说服用户为此付费。要实现这一目标,AI 必须成为像几十年前的 Windows 操作系统或 Word 软件一样,彻底改变企业运作和日常生活的颠覆性工具。许多人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但 " 何时 " 实现,对于支撑微软当前的高昂估值至关重要。

微软的烦恼:高估值下的内部挑战

尽管前景广阔,但微软近期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这为其高歌猛进的股价增添了不确定性。首先,公司与早期合作伙伴 OpenAI 的关系出现裂痕。据报道,OpenAI 希望转变为一家标准的营利性公司,这可能导致其与既是资助者又是竞争对手的微软之间关系重构。更令微软担忧的是,OpenAI 有权在技术达到 " 通用人工智能 "(AGI)这一模糊门槛后,限制微软对其未来技术的访问,这可能动摇微软 AI 战略的关键一环。

其次,微软在减少对英伟达依赖的努力上也遭遇了挫折。据称,公司在自研 AI 芯片方面遇到了困难。与此同时,公司内部正在进行大规模重组。在五月份裁员 6000 人之后,微软于周三确认计划再裁员 9000 人。

尽管裁员旨在提高效率并加大对 AI 的投入,但微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的数据,在大型科技同行中,微软的单位员工年收入几乎是最低的(仅高于亚马逊)。若要达到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效率水平,微软需要削减近 84000 个职位。

时间是关键:改变世界的技术需要耐心

从财务数据来看,AI 目前对微软的贡献仍然有限。根据 Visible Alpha 的共识估计,在其刚刚结束的财年里,微软 Azure 云部门内的 AI 服务创造了约 115 亿美元的收入。尽管这一数字是上一年的两倍多,但仍仅占公司总销售额的约 4%。这种有限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为微软提供了下行保护——即使 AI 业务增长不及预期,对公司整体的冲击也相对可控。

相比之下,英伟达面临的是一个更 " 二元 " 的问题。分析师预计,在未来三年,其年均增长率仍将达到 32%。然而,一旦其最大客户的 AI 需求未能实现,或者出现颠覆性技术使其芯片不再那么至关重要,这种增长可能会迅速消失。

展望未来,英伟达最大客户们宣布的资本支出计划表明,短期内对其芯片的需求不太可能减弱。然而,微软仍然需要等待 AI 真正成为无处不在的颠覆性工具。

正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在国会证词中指出的那样,颠覆性技术以改变经济的方式被实施,通常需要比人们预期更长的时间。对于规模和估值已达顶峰的微软而言,时机将决定一切。这家 Windows 和 Office 背后的巨头有足够的财力和影响力来推动这一进程,但能否以足够快的速度实现,从而证明其不断攀升的估值,仍是一个未知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微软 英伟达 ai 裁员 芯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