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梅沙玩了一天,脚底板都黑了,不知道哪里的机油漏了,洗都洗不干净。"
" 大梅沙只有 1 次和 0 次,去了一次下饺子就再也不会去了。"
" 大肠杆菌超标的大梅沙,我小时候经常去那里,那时沙滩还没这么脏,现在特别脏!"
饱受诟病的大梅沙,总是被贴上 " 不值得去 " 的标签,可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大梅沙又 " 至少有一亿人 " 在下饺子。
根据官方数据,大梅沙海滨公园的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了 500 万人次,平均下来每天 1.36 万人次。
大梅沙在深圳的风评永远那么两极化,有的人周周去 " 签到 ",有的人只剩调侃:" 你的一句青春没有售价,我在大梅沙被挤得不上不下 "" 没体验过春运的可以来大梅沙 "……
我们挑选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周末,和上万人一起躺在大梅沙的沙滩上。抱着先入为主的批判心态,却久违地感受到了大梅沙的疗愈和温情。
或许,游客来这里不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大梅沙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不堪,而是游客们甘之如饴的" 深圳夏威夷 "呢?
在一个阵雨和晴天反复上阵的普通周末,我来到了大梅沙。
这里不像节假日般人满为患,人看起来虽多,身居其中,社交距离却也适中。海水很干净,人们玩得很开心。
即便烈日如火,这里这么多这么灿烂的笑容,我从未在市区见过。
在沙滩上坐了一下午,我明白了为什么关于大梅沙的吐槽层出不穷,来大梅沙的人却一直络绎不绝。
远离繁忙紧张的市区,光脚踩在沙滩上,幸福有了实感。生活在一个有海的城市,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即使不下水,那些目之所及的美好,也能治愈一切的疲劳。泡在海水里的人看起来真快乐,温润又有力量的海水,真是深圳人的精神布洛芬啊。
只要心中有海,哪里都是马尔代夫。每一朵蓝色 " 蘑菇 " 下都长满了人,或坐或躺,或吃或喝,悠闲自得。
妈妈,我可能不会记得那天是否下海玩水,但会永远记得你双手撑起了彩色的丝巾随风飘扬,小小的我像被一艘船庇护着前进。
山川湖海,我们姐妹俩要一直这样牵手看世界。
妈妈,你说这小贝壳是被海浪冲上来的吗?那为什么海底的动物不上来呢?
有钱没钱、有贷没贷、已婚未婚、已育未育,全部抛在脑后。当下如果没有一心想着跳多高来躲避波浪,这口海水先喝定了。
" 勇气 " 这个词,是爸妈让我不要怕海浪时,扎根在小小的心里的。
爷爷说他不怕晒,但是爷爷怕我晒。
一边是忙碌的海上航运,一边是悠闲的泡水冲浪,生活像海市蜃楼一般。
还记得那时,我光着屁股,我觉得害羞,弟弟都穿着纸尿裤。
在爸爸的镜头里,童年的我总爱做鬼脸。
和妈妈一起泡在水里聊天,柔软的沙子包裹着我们,心里也软软的。
一条绳子牵着两个娃,完美解决了在水里不能放牧这个难题。
真浪漫,大海和你各占一半。
像小孩一样无虑地玩沙子,又像大人一样深沉地思考。
戴上耳机,世间纷扰,又与我何关。
讨厌夏天,晒疼头皮。喜欢夏天,晒干泳衣。
有人说,大梅沙只有一次和无数次。只有真正认为大梅沙是深圳沙滩性价比之王的人,才会去无数次。
作为深圳最热门的沙滩,大梅沙地铁直达,配置丰富,实惠和方便不容置疑。
那些反反复复去大梅沙玩水的深圳人,有自己的三不原则,以此来提升大梅沙的性价比。
一是不在水上项目上花钱,更多的是泡泡海水、游游泳。二是雨天不来,晴天和阴天时来,最好是上午人少的时段,天气好人少时,海水更加清澈。
最重要的是,他们几乎不在节假日到大梅沙,只在普通周末或者工作日来。由于没感受过那种 10 万人 " 兵临城下 " 的逼仄感,所以能长久保留着对大梅沙的好感。
在大梅沙,可以看到新老游客的掺杂。有人全身泳装、轻装上阵如熟客,有人却穿着运动鞋、时刻担心浪花突然发力冲上岸。
除了深圳人,大梅沙作为深圳知名旅游景点,还接待了很多外地游客,内陆口音的游客非常多,香港人的含量很高,甚至还有少数外国家庭。
游客为什么只扎堆出现在大梅沙?答案之一或许为别无选择,因为深圳的海,要么很挤,要么很荒。
根据统计,今年的 5 月 1 日至 4 日,深圳地铁 8 号线大梅沙站,最高日客流量为 5 月 2 日,达到 32 万人次。四天内,大梅沙海滨园区共接待游客 54.6 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突破 21 万人次。
就连没有沙滩、娱乐性相对较低的深圳湾,在周末和节假日也到了人挤人的程度,海鸥旺季更是夸张,人比鸟还多," 长枪大炮 " 跨在海岸上,比鱼群还要密集。
大鹏的沙滩虽然多,但是出入大鹏的路不多。
若想在周末和节假日去一次大鹏,得先做好在路上堵上 2 小时及以上的准备。当花最多的钱,走最远的路,却受最多的气,再美的沙滩也失去了吸引力。
说到荒,从整体上来看,深圳 95% 的海都不如大梅沙海滨公园那样 " 诱人 "。
大梅沙是深圳 260 多公里海岸线上 50 处自然沙滩中,各方面设施齐全、交通最便利、项目最多的沙滩。
大梅沙海滨公园有卫生间、淋浴区、超市、寄存柜等设施,卫生间免费,淋浴区收费 20 元 / 间,寄存柜是 25 元 / 天,超市不仅售卖饮料和零食,还售卖泳衣泳圈等装备。
进园免门票,基本上待一天人均 50 元内,在园内能一条龙解决吃喝拉撒。
图释:大梅沙海上安全员
园区外也有民宿、酒店、海鲜餐厅、商场等海滨配套设施,相比于大鹏东西涌、较场尾、玫瑰海岸、桔钓沙等一些沙滩,配套齐全不少。
景区水上娱乐项目有摩托艇、快艇、空中降落伞、海岛潜水、水上飞人、海上漂。
这些项目同样是丰俭由人,虽然价格相比起其他海岛没有多大优势,但感兴趣的依然大有人在,基本上没有停歇过。
但需要特别注意,很多沙滩上的水上项目,并非园区官方运营的项目,园区内也有很多黄牛在推销,为了自身安全,如想尝试需反复确认资质及安全保障的问题。
深圳海岸线上的 50 处自然沙滩,除盐田区大小梅沙两个沙滩外,48 个沙滩位于大鹏新区。
其中的大部分沙滩,要么就是未开发的野沙滩,平时只有本地人赶去赶海或野泳,靠的是艺高人胆大;要么便是缺乏娱乐性,礁石遍布,只能站在岸上观望海岸线。
深圳的海滨开发仍处于较原生态的阶段,不似东南亚的海滨旅游城市普吉岛、巴厘岛等,大力开发海滨生态,打造成世界知名的人文商业化场所。
比如每年固定在海滨上举办展览、音乐节、演唱会、电音派对、海上运动比赛等等,周边有配套的酒吧街、露营集市、日落餐厅等等,真正建立起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玩得尽兴的海滨景点。
当然,与此同时也需要考虑实际情况,比如地理位置是否合适、水电卫生设施是否完善、对海洋及附近社区生态是否会造成影响等等。
深圳,是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市区内拥有海景的沿海城市。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深圳上空可见一斑。飞机上俯视整个深圳,碧蓝的大海和气势恢宏的城建尽收眼底。
想当年,深圳市区也曾拥有过蓝天碧海椰树沙滩。
千年前,宝安开门见海,有 " 千年盐场 " 美誉,盐场遍布沙滩。距今 300 年前,新安县也有超半数子民为盐民,依海而生。
90 年代,蛇口海滨浴场可以下海游泳、沙滩上抓螃蟹、打排球。
那里留下了太多人的童年和青春记忆,每到夏天,他们涌入海浪里,在海浪拍打细沙的节律中,与大海融合在一起,海浪滔滔,凉风习习,念念不忘。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态的变化,沙滩渐渐成为高楼大厦。
20 世纪 50 年代后,随着地理测绘的改变以及珠江口潮汐、径流动力等因素的影响,伶仃洋两岸逐渐形成了新的分布格局,泥沙在西边沉积,导致西部的沙滩逐渐被潮水抹去。
失去比未曾拥有过更让深圳人惋惜,在那之后,深圳并非没有在市区尝试过再造出一片人工沙滩。
早在 2017 年,深圳湾一片乱石滩涂曾尝试改造为人工沙滩。但受限于深圳湾属于滩涂性内湾、临海淤泥堆积、水动力交换条件差等因素,大量优质洁净的海沙最终回归为滩涂,不适合再下海。
就在今年 2 月,深圳在市区又开始了新的尝试,在前海演艺公园建设人工沙滩。
该工程项目占地约 1.72 万平方米,长约 470 米,将建设广场中央大坐阶、都市沙滩、沙滩排球场、海堤坐阶、滨水休闲广场、滨海廊亭等标志性景观设施。
原计划是 5 月 30 日完工,但是目前暂无听到更多消息,或许由于各种原因,建设难度比想象中高。市区的人想重新拥有沙滩这个愿望,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鸟瞰效果图,图源前海控股
作为海滨城市,市区没有沙滩和海滨浴场,海岸线只能用来观望,缺少娱乐性和人文属性,一直以来是旅游方面最大的一个痛点。
前段时间,涵盖购物、海岸线公园、艺术活动为一体的 K11 ECOAST 海滨文化艺术区开放,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加上原有的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提供了一种艺术和海景相结合的独特体验,营造出深圳市的海滨特点。
大鹏作为其余 48 个沙滩的集聚区,目前正加速成为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不仅提速乐高乐园、金沙湾国际乐园、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等标志性景点景区建设和 A 级景区创建,更在加快推动第二引擎主题乐园、地标型度假酒店群、新大高端旅游度假综合体、野生动物园等落地。
我们不妨期待一下,未来深圳的海岸线,会不会创造出下一个人潮汹涌的大梅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