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日历 昨天
还没到过“地狱”?现在快关门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大家好,这里是环境小喇叭栏目的第 38 期。这一期,我们为大家搜罗了以下值得一看的环境研究和新闻:

1)现实版 " 地狱之火 ",如今开始熄灭

2)山火?其实是一场谋杀案

3)你脚下的岩石,有可能是垃圾形成的

4)热浪来袭,温网采用新技术节省用水

5)全球变暖,南半球冬天出奇观(多图预警)

现实版 " 地狱之火 " 开始熄灭

如果现实真的有地狱,那它的入口很可能就在土库曼斯坦的一片沙漠中。

达瓦扎天然气坑(Darvaza),也被人们称作 " 地狱之门 " | flydime/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2.0

1971 年,前苏联科学家在卡拉库姆沙漠勘探时,意外钻探到一个天然气层,由于地质不稳定导致地面塌陷,形成了一个直径 69 米、深度 30 米的天然气坑。为了防止其中的有毒气体逸出,科学家们最终决定点燃天然气

出人意料的是,附近储存着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一把火自点燃起,便一直烧到了今天。由于天然气坑的火焰经久不息,在很远的地方也能望见滚滚黑烟,人们也给它冠以 "地狱之门" 的称号。

2016 年," 地狱之门 " 仍然在熊熊燃烧 | Nicole Lynn Smoot

后来," 地狱之门 " 成了土库曼斯坦境内的著名景点,不少游客甚至科学家都前往此地观摩研究。

然而,大火的燃烧也给地球环境带来隐患——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速全球变暖。为了减轻大火对环境的影响,该国政府也致力于开采周边的天然气资源,试图切断大火的蔓延。

作为天然气资源大国的同时,土库曼斯坦同时也是甲烷泄漏大国之一 | Jonathan Murrish / EyeEm

最近,土库曼斯坦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通过卫星图像发现," 地狱之门 " 的火焰终于开始熄灭,坑内的火势较过去已经减弱了三倍," 地狱之火 " 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终局。当然,对于想要去一睹究竟的游客来说,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

山火?一场谋杀案

6 月 29 日,一名男子在爱荷华州北部的坎菲尔德山故意纵火,导致山中爆发山火。当地消防员迅速出动扑救火场。然而,该纵火男子却埋伏在树丛中,伏击前去救火的消防员们,最终导致 2 人死亡、1 人重伤以及数人受伤。

周日,纵火现场烟雾弥漫 | Young Kwak / Reuters

事发后,纵火男子被警方击毙。警方搜查后在男子身上发现了一块打火石和一把猎枪,认为其有纵火诱杀的嫌疑。

由于纵火点附近地形复杂,救援力量很难达到,再加上凶手的伏击,消防员们错过了救火的最佳时机,山火也因此蔓延了约 40 英亩左右(约 16 万平方米)。目前这场山火已经受到控制,受伤人员和受灾居民也已得到处理。

事发后,当地消防局的美国国旗降半旗默哀死者 | Lindsey Wasson/AP

离奇的是,凶手出自树艺家庭,从小便和树木打交道,并且其家人声称男子的梦想便是成为消防员。至于他为什么会做出与自己理想截然相悖的行为,警方目前尚无定论。

脚下的岩石可能是垃圾?

最近,发表在《地质学》(Geology)上的一篇文章发现,人们过去所丢弃的垃圾已经开始混入岩石之中,并大幅加快了岩石形成的速度。

" 人造石头 " 的形成离不开人类丢弃的许多垃圾 | Miranda Daviduk/OPB

通常来说,岩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数千年到数百万年不等。在此期间,它们会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最终形成不同种类的石头。

然而,人们在英国坎布里亚郡发现的石头却是一堆 " 怪胎 "。

去年,中国科学家提出了 " 塑性岩 " 的概念,指出塑料垃圾能与石头融合 | AFP/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研究人员对当地一片滨海石滩的岩石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这些岩石是由矿渣碎屑形成的。这些工业废料与海水发生反应,从而胶结在一起形成岩石。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在岩石中发现了人类丢弃的各种废弃物,例如硬币、塑料、轮胎橡胶等。

研究人员在岩石中发现各式各样的垃圾 | Amanda Owen

根据其中一些废弃物的特征,研究者推断这些岩石的形成应该只用了大约35 年的时间,而垃圾可能就是加速岩石形成的原因。这些 " 速成 " 的岩石,可能会在环境中持续释放有害物质,带来持久性的危害。

温网采用新技术节省用水

作为网球最高级别的赛事之一,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简称 " 温网 ")是许多球员和球迷心中的 " 白月光 "。如此高级别的赛事,温网场地的维护也是十分奢侈。

从场地到冠军奖杯,温网的精致随处可见 | Felix Diemer/AELTC

作为草地赛事,温网的场地全都使用了黑麦草作为唯一草种。这种草生长速度快,韧性强,可即便如此,人们也需要提前一年种下,精心修剪和灌溉,才能最终得到良好的草皮。

温网的草维护一年,只为那短短两周的比赛使用 | Tom Jenkins/The Guardian

在维护期间,水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之一。据统计,仅仅在开赛的两周时间,温网便能消耗约16 万升水来保持草地湿润,比 1000 个人泡澡用的水还多。更糟糕的是,随着热浪不断席卷欧洲,草地维护起来更费水了。如果用水不足,草地便容易变黄,让场地条件发生变化。在枯黄的草地上,球就像在粗糙地毯上滑行,球速会减缓。

场地中的草每天都会进行修剪和灌溉 | Thomas Lovelock/AELTC

为此,温网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湿润剂。这种化学物质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让水能够更轻松地被草的根系所吸收,从而提高草地灌溉的效果,减少灌溉用水的总量。

即使采用了黑麦草,进入第二周后温网的草皮仍会经常被磨秃 | Keith Prowse

为了进一步节省水资源,温网还逐步开始种植耐旱的花卉,以替换原本的植被。比赛场地也不例外,人们继续寻找着更耐磨耐旱的草种,减少草皮维护用水,来应对越发严重的高温危机。

南半球的冬季奇观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此刻的南半球仿佛变成了旅游指南。

首先是因极端降水重现世间的 "幽灵湖泊" ——艾尔湖。

随着气候不断变化,昆士兰内陆地区好几个月都迎来了创纪录的暴雨和洪水。这场水灾让当地许多居民受困,但也让艾尔湖 " 现身 "。

2019 年,艾尔湖也接近被降水填满并呈现出斑斓色彩 | Kati Thanda

艾尔湖位于澳大利亚最干旱的中部地区,也是该国的最低点。作为季节性湖泊,许多时候这片湖一滴水都没有,只有在水源充足时,才能分到水资源。

今年,在热带气旋袭击昆士兰内陆后,泛滥的洪水再一次填满了艾尔湖,这也是 160 年来的第 4 次。

艾尔湖在暴雨后藻类疯长,表现出彩虹般的色彩 | Lachlan Swan/South Australian Tourism

洪水将许多植被带到艾尔湖湖区,让周围的土地变得一片绿油油。大片湖水也吸引了不少动物,这片干旱之地忽然变得生机勃勃。

航拍下的艾尔湖盆地是一片绿色的汪洋 | Arid Air

而在智利,世界上最干旱的沙漠——阿塔卡马沙漠在六月迎来了十年一遇的飞雪

阿塔卡马沙漠的土壤呈红褐色,因酷似火星表面的环境而闻名于世。作为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年降雨量仅有 15 毫米左右。在 1845 年到 1936 年的 91 年间,这里甚至完全没有下过雨。

阿塔卡马沙漠向来是旅游胜地 | Giulio Ercolani

可正是世界的 " 干极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却迎来越来越多的降水事件。去年,阿塔卡马沙漠在异常降雨的作用下,迎来了一片广阔的花海奇景 ;今年,这里则直接开始下雪了!

银装素裹的阿塔卡马 |   F. BESSER / AFP

作为修建在沙漠中的天文台,ALMA 天文台表示,虽然附近的查南纳托高原(海拔约 5000 米)时常会下雪,但这是近十年来首次在海拔只有 2900 米的天文台观测到降雪。

天文台在黎明时分见证了白雪皑皑的沙漠,这也是 10 年来沙漠首次在如此低的海拔下雪 | M. AGUIRRE/AFP

参考文献

[ 1 ] https://newatlas.com/environment/darvaza-gas-crater-door-to-hell-closing/

[ 2 ] https://www.nbcnews.com/news/us-news/know-wess-roley-man-suspected-killing-2-firefighters-ambush-blaze-rcna216188

[ 3 ] https://www.popularmechanics.com/science/environment/a65096419/industrial-waste-rocks/

[ 4 ] https://www.theguardian.com/sport/2025/jul/02/it-makes-water-wetter-how-wimbledon-keeps-grass-green-in-soaring-temperatures

[ 5 ] https://www.france24.com/en/live-news/20250626-snow-cloaks-atacama-the-world-s-driest-desert

[ 6 ] https://edition.cnn.com/2025/06/25/travel/australia-outback-flooding-kati-thanda-lake-eyre-intl-hnk

作者:小小泽

编辑:黄线狭鳕

题图来源:flydime/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2.0

本文来自果壳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转载请联系 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伏击 土库曼斯坦 消防员 温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