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前天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缔造百姓幸福生活 兰州多领域攻坚书写宜居宜业新答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城关区盘旋路口袋公园

近年来,兰州市聚焦民生痛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在生态建设、住房改善、城市治理、商贸升级四大领域同步发力:街角绿地织新景、润民心,167 座口袋公园助力实现推窗见绿;老旧小区穿新衣、强筋骨,1077 个改造任务为老旧小区带来新生;智慧城管提精度、优服务,数智化手段破解治理难题;商贸场景添活力、便民一刻钟邻里商业中心点亮市井烟火。一系列硬件升级与服务提质工程,既擦亮了黄河之滨的城市颜值,更夯实了市民生活的幸福质感,持续书写宜居宜业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绿意润民生 绘就城市温暖画卷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生态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提升生活品质。近年来,我市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始终以民生为导向,将 " 人民城市为人民 " 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从街角新绿到黄河清波再到白云蓝天,让生态红利切实惠及每一位市民。

在兰州,街角的一抹新绿总能带来不期而遇的惊喜。南关十字西北角,一处 4000 多平方米的口袋公园,与西南角的游园遥遥相对,园内栽种雪松、白皮松等乔木 217 株,高杆卫矛球、月季等灌木 6 万余株,实现 " 三季有花 " 的绿化效果。负责养护的朱宗学面对市民夸赞时,总笑着坦言:" 这是政府为老百姓办的实事。" 如今,167 座口袋公园如珍珠般散落在街头巷尾,全市城市公园体系服务半径覆盖率达 85.6%,不仅达标国家标准,更让 "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 从愿景变为现实。这些藏在街巷里的 " 青绿果子 ",既用四季色彩软化了钢筋水泥的棱角,又以方寸温情承载着市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推窗有槐香漫入,漫步转角遇见自然诗意,传递着生态与民生共赢的发展理念。

生态建设的成果不仅藏在街角,更展现在黄河之畔。兰州黄河风情线上,晨练老人伴流水打太极、孩童在柳荫下追逐的画面,是水质治理的生动注脚。" 黄河干支流国控断面优良率 100%,饮用水源地达标率 100%!"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自豪地报出 " 双百 " 成绩单。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全天运转、宛川河生态湿地的默默净化,是对入河排污口的精准整治,是 19 座水质监测站 24 小时守护的共同努力。如今,二类水质的黄河水穿城而过,既为下游送去一河清水,更让 " 黄河之滨也很美 " 从愿景变为日常。

生态,是最能让广大民众普遍受益的民生福祉;环境,是城市发展进程中最为亮丽的底色。如今的兰州,正以生态优势化作发展胜势,让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都满含温度,不断续写黄河之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老旧换新颜 筑牢民生幸福根基

近年来,兰州市聚焦市民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推进城市硬件设施升级改造。

从老旧小区 " 逆生长 " 到污水处理厂 " 地下变公园 ",从供热管道改造到雨污水管道分流,一系列民生工程与生态项目落地见效,不仅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更让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是关乎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民生工程。如今,行走在金城的大街小巷,改造带来的新变化随处可见:七里河区温馨花园加装了外墙保温,安宁区甘政法家属院楼宇外墙焕然一新,西固区四合院小区更新了地下管网,城关区辰北花园彻底告别了行车难、积水深等问题 ……2023 年以来,全市 1077 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如春风般,为斑驳破旧的小区注入新生。目前,46 个小区已穿上 " 新衣 ",276 个小区正在施工,755 个小区正在办理改造的前期手续。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和老化供热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工作。2023 年以来,累计将 482 部电梯列入加装计划,目前 470 部已完工投用,12 部正在施工;更新改造供热管道 399 公里、燃气 151 公里,完成供热分户改造 2.5 万户。老旧小区正告别 " 老旧 ",成为映射兰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盛夏尾期,黄河北岸的兰州水生态科普示范园绿树成荫,成为市民纳凉休憩的好去处。令人惊叹的是,这座生机盎然的公园下方," 藏 " 着一座占地 162 亩的全地埋式污水厂。在 18 米深的地下,32 个车间被管道串联,每天近 40 万吨生活污水经过层层处理,变成清流汇入黄河。

作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全地埋式 MBR 污水处理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采用 MBR 膜深度处理技术,将水和杂质彻底分离,使污水直接达到城市再生水标准。" 污水厂 + 公园 " 的创新模式,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科普教育融为一体,既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又为居民提供了休闲空间,为黄河风情线再添新景。

数智赋城管 激活精细治理动能

高新区红星紫郡小区内的智能垃圾分类箱房自动感应开门,城关区瓜果摊点扫码可查经营信息,市城管委数字中心大屏上环卫车辆的作业轨迹实时跳动 …… 从社区末梢到城市中枢,智慧城管正赋能城市更新,让精细化治理渗透到兰州的每个角落,重塑着城市的治理肌理。

在红星紫郡小区,4 座智能垃圾分类箱房成为居民生活的 " 标配 "。居民马阿姨投放垃圾时,箱房的红外感应装置自动开启投放口,完成垃圾投放后会响起语音提示并自动关门。小区物业经理指着箱房说:" 智能垃圾分类箱房通过红外感应、重量计量等技术实现精准分类投放。以前垃圾混投现象很普遍,现在有了智能设备和督导员,分类准确率也大幅提升。"

如今,垃圾分类设施配备不断更新和完善:主城区 53 个街道、338 个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8.5 万余个分类收集容器、1485 辆专业收运车、34 座转运站构成了完整的垃圾处理 " 毛细血管 "。在末端处置环节,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厨余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处理厂、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园、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各 1 座,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35% 以上。

街头治理的精细化,藏在小小的二维码里。每年 6 至 9 月瓜果上市旺季,如何平衡市容管理与农户生计?兰州市城管委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实地勘测 424 处 2027 个点位,在不影响交通消防的前提下划定专属经营区,为每个摊位建立电子档案。" 扫码能看摊主信息,还能提建议,买瓜也买得踏实。" 市民李女士扫码购买西瓜时,手机上清晰显示出摊主的身份信息和经营范围,对街头摊贩的管理从 " 粗放整治 " 转向 " 精细服务 ",既保障了农户收入,又维护了街面秩序。

市城管委数字中心的 " 智慧大脑 ",正推动城市治理从 " 经验决策 " 转向 " 数据驱动 "。走进市城管委数字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各类数据:智慧环卫系统显示着全市环卫车的实时轨迹;共享单车监管平台实时展示着全市共享单车的分布、停放等情况;智慧公厕的氨气浓度、人流量等指标一目了然 …… 这个整合了多个业务系统的 " 智慧大脑 ",正让城市管理从 " 经验决策 " 转向 " 数据驱动 "。

科技是手段,服务民生是目的。当智能设备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习惯,当二维码连接起摊主与市民的信任,当大数据优化着每一辆环卫车的路线,兰州正以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更新之路朝着更加宜居、更具韧性的方向稳步前行。

商业添活力 重构消费便民场景

傍晚时分,中天健环球中心早已褪去传统商业体的疏离感,化身充满生活气息的 " 社区欢乐场 ",户外用餐区的遮阳伞下,食客们围坐桌前,一边享用美食一边分享着日常趣事;特色小店前,穿着靓丽的女孩们举着手机变换角度打卡留影;不远处的儿童游乐区里,孩子们欢快地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此起彼伏,整个街区被这份鲜活的活力包裹,处处是看得见的热闹与惬意。

据介绍,这个商业中心辐射周边民主东路、麦积山路一带的社区居民,作为兰州市商务局打造的 " 一刻钟邻里商业中心 " 示范项目,该项目以商业步行街的形式打通民主东路与麦积山路南北方向的步行通道,解决了该区域内竖向步行交通问题,打通了城市核心区域的微循环。同时,积极引入生活配套及服务类品牌,不断推出各类消费业态,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休闲、购物、就餐、娱乐等需求,而且也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场内体验式的消费场景。

近年来,兰州着眼商业载体创新与消费场景重构,推动传统商贸焕发新生机:一方面,以万象城、万达茂、兰州中心等商业综合体打造吃喝玩乐购游一站式消费新体验,打造互动式、体验式、娱乐式的消费新场景。另一方面,着眼商业街区发展,推动中天健、吾悦广场、兰州老街等商业街区,向邻里中心、社区商业中心转型发展,通过商业集聚效应,培育便民消费新场景,为周边居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多功能服务,于城市繁华之中,让邻里生活更具品质感。如今,丰富而齐全的邻里商业,既充满人间烟火气,又有高标准的商业能级,已成为我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力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吕胜军 记者 郑丽君 陶奕冰 常亚金 文 / 图

来源:兰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黄河 兰州 生态环境 成绩单 生态优势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