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研究社 16小时前
关税战打到现在,美国玩家快买不起PS5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8 月 20 日,一则坏消息降临在美国的主机玩家群体中:索尼宣布,自 8 月 21 日起,美国地区所有型号的 PS5 将全部涨价,涨幅统一为 50 美元。

也就是说,原先北美售价 499 美元的光驱版 PS5 Slim,现在已涨至 549 美元(约 4000 元人民币)。

这一突如其来的涨价势必引起部分玩家的不满,尤其是对那些刚打算入手一台 PS5、准备好好奖励自己的玩家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或冷水浇头。

有人可能会问,索尼为何突然涨价,而且仅针对美国市场?原因其实很简单:贸易战还没有真正结束。

随着 8 月 1 日及之后多个国家与前总统特朗普达成贸易协议,以及中美多轮贸易磋商均以 " 暂缓 90 天 " 告一段落,让许多人感觉贸易战似乎已经停火。

但贸易战的余波,还在影响消费市场。" 暂缓 " 不等于彻底终结,"90 天缓冲 " 更像是双方为保留颜面而采取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在与各国达成协议时还上演了一出 " 阴阳内容 ",把某些国家(比如日本)搞得措手不及,导致贸易谈判事实上仍在继续。

根据美联社消息,在日本谈判代表尚未回国时,特朗普抢先公布了自己的协议版本,令日本方面不知所措

在这种不确定的阴霾之下,美国玩家的日子自然也越来越不好过。

突然涨价

这次涨价并非完全没有征兆。

作为全球主要市场中唯一一个始终未曾涨价的市场,美国一直以来对索尼而言仿佛是一块 " 不可触碰的净土 "。

自从 2020 年发售以来,PS5 已在全球多个市场涨过价。比如日本就经历了三次调价,从最初的 54978 日元一路涨至 79980 日元(约 3800 元人民币);欧洲和大洋洲等地也均有不同幅度涨价,甚至连一直以来不算主力、略显低调的中国大陆市场也涨过一波(目前标准版的市场指导价为 3599 元)。

尽管各大市场轮流涨价,北美却始终稳如泰山,任凭风吹雨打、地动山摇,价格始终不变。

原因无他:北美卖得实在太好了。

根据 VGchartz 的数据估算,目前北美地区的销量略高于欧洲,达到 2800 万台(欧洲市场为 2600 万台)。

VGchartz 估算的销量数据(当然,这个数据与真实数据会有不小出入)

即便在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北美市场销售依然稳健。例如今年 5 月,在全美硬件支出整体下降 15% 的情况下,PS5 的销量反而逆势增长了 3%,可见其市场根基稳固。

来自游戏市场研究专家 Mat Piscatella 的公开贴文,后文还会再次提到他

这样的市场表现,也难怪索尼此前一直不愿对北美市场 " 动刀 "。一个占全球 40% 销量且还在持续增长的市场,任谁都会谨慎对待。

不过市场虽好,索尼也不是毫无知觉。尤其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发起的贸易战,以及第二任期开启后国际局势和市场环境再度动荡,使得索尼不得不有所应对。

特别是 4 月特朗普发起的那波 " 全球攻势 ",几乎把全世界都卷入其中。早已开始转移生产线的索尼也难以完全规避风险——尤其中国仍是其 PS4 的四大主要生产国之一(其余为日本、东南亚和另一个尚未公开的国家)。

面对中美互相加征关税、连日本也要被征税的局面,索尼作为跨国企业,所能做的也和其他玩具、小商品商家一样:在美国猛囤 3 个月的库存,试图扛过贸易战初期的冲击,甚至还一度表示 " 可能在美国本土生产 PS5 以规避关税 "。

5 月份 X 上的消息就已暗示可能涨价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即便囤了三个月的货,最终也没支撑太久。

库存见底之后,索尼终于 " 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对美国市场 " 动了手 ",全面上调 PS5 售价。

尽管 PlayStation 官方博客并未明确解释涨价原因,但只要回顾近期的国际贸易动态,就不难得出结论:这次涨价主因是美国对日本征收 15% 的关税。

这就需要我们回过头去看看此前已进行多轮的美日贸易谈判。

与闹得沸沸扬扬的中美贸易摩擦相比,美日谈判似乎低调许多,但整体依然麻烦不小。

在特朗普 " 宣战万国 " 的初期,日本就被课以 24% 的关税。后续经过诸如 " 七次访美无功而返 "" 临门一脚被砍价 " 等一系列操作,税率最终调至 15%。即便如此,对日本厂商(自然也包括索尼)仍是不小的冲击。

前文提到,日本是索尼四大生产基地之一。中国虽然也是生产地之一,但受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产业链危机影响,索尼已着手将产能迁出中国。

可日本本土企业却是 "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更何况索尼的产能调整要到 2025 年 9 月才大致完成,而贸易协议却必须在 8 月敲定。

结果就是,无论索尼如何未雨绸缪、如何积极应对,最终仍没能完全躲过特朗普这波 " 无差别攻击 "。面对 15% 的关税,索尼显然不可能自己承担这部分额外成本,调整方式只剩下一个:像其他企业一样,通过涨价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好让自己 " 袋袋平安 "。

于是,21 日的这波 " 突袭涨价 " 就这样发生了。

可是," 突袭 " 归 " 突袭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最后笑的未必是厂商,也有可能是所有人一起受伤的结局。

要玩,还是要活?

索尼这次涨价看似是个别行为,但实则反映出另一个现实:在贸易战中,没有人能真正幸免。

随着贸易战持续,家用游戏机涨价似乎已成 " 可预见的 " 潮流。回顾 2025 年 4 月以来的涨价潮,便可略见一斑。

除了 PS5 涨价之外,Xbox Series X/S 也在 5 月份全线涨价 100 美元,任天堂 Switch 也释出涨价消息。

事实上,不论哪一家主机厂商,其背后都与当前供应链紧张密切相关——无论是芯片、组装还是零部件生产,每一个环节都与美国现阶段不同程度的贸易摩擦相关联。基于美国当前的税收策略,最终几乎所有主机成品都难免要吃一记 " 特朗普关税 ",这也让厂商在逐利本能下,有了更充分的涨价理由。

然而主机涨价,对美国玩家来说却是一大噩耗。尤其是这类消息实际上会迫使他们在 " 游戏娱乐 " 和其他消费之间做出抉择。

今年 6 月,游戏市场研究专家 Mat Piscatella(即前文引用贴文的作者)在 The Game Business Live 分享了一场演讲。也许是贸易战引发的物价问题引起了他的注意,因此他此次演讲的主题是 " 关税与可负担性:美国消费者的困境 "。

他在演讲中特别强调了消费者当前所面临的宏观经济挑战,尤其是通货膨胀问题。尽管第一季度零售支出仍保持韧性且持续增长,但通胀率已上升 2.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是大头。

三项数据分别为食品和饮料、非食品类商品、普通生活用品

数据显示,食品和饮料(包括外出就餐)支出同比增长 3%,非食品类商品(如医药用品)支出增长 2%,而普通生活用品(包括游戏)则下降了 2%。

除数据之外,Mat 还指出,消费者的消费情绪也随着特朗普上台和可预见的贸易战开启而急剧下滑。尤其是面对生活必需品(特别是食物)价格上涨,消费者的支出意愿持续下降,更加关注食品价格带来的影响。

除了支出调研,Circana 还就当前 " 食品价格上涨 " 对普通居民的影响进行了采访。其中有 44%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削减非生活必需品(如游戏)的支出,优先保障生存,55% 的人选择 " 寻找更多优惠和促销 "。

最后,面对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41% 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会节省开支,其中约 30% 的人表示会减少游戏方面的支出。

这样的现实,再加上主机厂商的涨价动作,或许正暗示着一种未来:随着非必要生活用品支出比例下降,游戏类支出在未来将继续缩减,整个美国游戏市场将因此受到影响。而受关税所迫,厂商势必会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最终推高主机价格,反过来进一步削弱玩家购买家用电器的意愿,很可能加剧这一恶性循环。

最终,内外因素交织,形成恶性闭环:尽管游戏机涨价的绝对值看上去并不算高,但大环境的变化却会使得美国消费者的娱乐消费意愿降低;如果厂商为了维持利润进一步涨价,导致玩家更买不起。结果所有人都受伤。

不得不说,特朗普这波 " 横扫万国 " 的攻势,也不可避免地影响那些只想安心宅家打游戏的玩家们——如今连吃顿饭都得掂量掂量,不得不为下一顿放弃游戏。

未来如何?

美国的情况虽与我们无直接关系——毕竟中国的国情与美国完全不同(至少我们没有 " 宣战万国 "),但反过来也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贸易战背景下,玩家和厂商之间的关系将如何演变?

美国当前的困境源于其自身因素,加上厂商逐利与现实环境产生矛盾,最终迫使玩家做出选择。尽管这一情况有其特殊性,但在未来未必不会以其他形式出现在其他主要市场中。

随着贸易战持续和国际局势动荡,美国其他地区也很可能出现食品成本上升、导致非必要支出削减的现象。

尤其是随着日用品价格上涨,以及厂商试图将关税转嫁给消费者的行为越来越普遍,玩家将如何取舍或许会成为一种趋势。

但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生存仍是优先选项——没有人愿意在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还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娱乐,这种逻辑并不现实。

也许在未来,欧洲、日本、大洋洲这些被大厂商重点投入的市场,也会出现类似美国的情况:厂商接连涨价,玩家的付费意愿却无止境地降低。

希望这种局面能早日改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ps5 美国 索尼 特朗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