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小鹏 P7
" 如果没有决策失误的话,全新小鹏 P7 本来是应该在 24 年内推出。" 延期上市一年后,全新小鹏 P7 最终在 8 月 27 日一锤定音,何小鹏在当天如是说道。
八年前的这天,何小鹏正式入职小鹏汽车。而八年后的今天,何小鹏在舞台上宣布代表小鹏汽车下一个时代的全新小鹏 P7 正式上市。
新车共推出了 4 款车型,其中 702km Ultra 售价 21.98 万元、820km Ultra 售价 23.98 万元、750km 四驱高性能 Ultra 售价 25.98 万元、最新亮相的 750km 四驱鹏翼 Ultra 售价为 30.18 万元。
" 虽然延期,但是我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如今年就可以上图灵芯片、5C 超充,P7 在任何时候推出全新一代都是当打之年。" 尽管经历决策失误,但何小鹏仍对全新 P7 的销量充满信心,现实情况似乎也正在往预想的方向发展。
价格发布不久后,小鹏汽车便官宣,7 分钟全新小鹏 P7 大定突破了一万台。
这一次,小鹏汽车为全新 P7 制定的目标,是进入纯电市场前三,并且为前三的目标准备了相应的产能。同时,新车也将成为第四季度能否实现盈利的关键一役。
何小鹏曾表示 " 这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车 ",但在 20 万元级纯电轿跑市场中,全新 P7 仍展现出了较强的产品力。
很长时间以来,小鹏以智能科技为核心标签,大模型、辅助驾驶、高算力芯片等技术成为其护城河,但也无形中限制了品牌向上突破的空间。
在全新小鹏 P7 上,小鹏意图打破 " 科技发烧友专属 " 的边界,将竞争维度延伸到 " 高级感 " 和 " 品质感 ",甚至将对标车型定位保时捷帕拉梅拉。
全新 P7 的 " 高级感 " 贯穿全车。外观经历 1259 版方案迭代,最终呈现低趴车身、流畅线条与溜背造型,风阻系数低至 0.201Cd,续航因此提升 90 公里。3008mm 轴距与 513mm 后排坐垫长度保障舒适空间,575L 后备箱及 56L 前备箱满足实用需求。
技术层面,新车全系搭载 800V 高压架构与 5C 超充电池,充电 10 分钟可补能 525 公里。三颗图灵芯片提供 2250TOPS 总算力,支持 VLA 与 VLM 大模型,实现复杂路况决策与智能交互。底盘采用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全铝结构,标配双腔空悬与可变阻尼减震器,高性能版零百加速仅 3.7 秒。
在豪华体验上,全新 P7 配备 NAPPA 真皮内饰、可转动三轴灵动屏、23 颗 HIFI 扬声器及多项沉浸配置,兼顾科技感与情感化设计。安全方面亦不妥协,车身高强度材料占比超 88,采用一体压铸技术,整车扭转刚度达 43000N · m/deg,刹车距离仅 33.16 米。
而相较之前变化最大的是,小鹏在营销策略上显著强化了 " 美学叙事 "。发布会重点介绍车身颜色、邀请明星助阵,社交媒体主打 " 高颜值 " 话题,有意的凸显设计与审美价值。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小鹏品牌正从单一科技导向,转向 " 科技 + 设计 " 的双轮驱动,从而吸引更广泛用户群体。
全新 P7 的意义在于,它在保持小鹏智能化长板的同时,开始通过高级感塑造重新卡位高端市场。既承载着小鹏的技术底蕴,也代表小鹏迈向更全面品牌阶段的决心。
关于未来的战略,何小鹏还提出新见解:" 汽车公司将走向高利润率时代。"
" 我们不光造车,还做技术供应商,布局机器人、飞行汽车等多元终端。" 何小鹏认为,智能电动汽车的三电成本占比高,但小鹏通过全栈自研和跨域融合,正在构建网络效应和群体智能。他总结道:" 汽车将来是科技产业,而不仅是制造产业。"
从初代 P7 的 " 偶然成功 ",到如今 MONA M03、P7+、G7 等多款车型的成功,小鹏已形成系统化打造爆款的能力。
尽管如此,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仍在不断 " 补短板、拉长板 "。相比之前做互联网公司,可以轻松搭建起技术壁垒,何小鹏觉得 " 造车太痛苦了,是一场永不停止的马拉松 "。
而正在 " 马拉松 " 途中的小鹏汽车发出预告,将在未来两年陆续推出大量新产品。
"2026-2027 年是新产品大年,到了下一个财报会告诉大家明年新产品有多少,将超乎大家的想象。" 何小鹏说。
以下是小鹏汽车董事长、CEO 何小鹏与小鹏汽车 P7 车型产品负责人尼克(Nick)在媒体沟通会的主要内容,略经编辑:
Q:全新小鹏 P7 为何全系标配 Ultra,而 G7 未这样做?
尼克(Nick):基于车型定位差异 P7 是小鹏的 " 图腾车型 ",需搭载 " 最好的 " 配置;P7 对品牌至关重要,定位简单纯粹、站在品牌技术最前端," 全系列 Ultra" 是科技最高水平的体现。
Q:产能是否充足?定价策略出于什么考虑?
何小鹏:模块化技术提升,产能能力增强,目标是冲击同级轿车前三,按此目标准备产能;四驱版本最初定价更高,最终下调价格,带动整体价格调整,预期四驱销量会超预期。
Q:为何为 P7 请四位顶流代言?发布会为何少讲智能化、多讲驾控?
何小鹏:最初计划按 6 款车色请 6 位,核心是用代言人个性匹配对应车色的个性,而非传统代言;P7 是极致运动轿跑,试驾时 " 不想放手 ",需突出其驾控、底盘、加速带来的肾上腺素感;正跨越技术时代,年底或明年会展示成果,目前先搭载硬件,软件后续升级至 " 极致好用 "。
Q:小鹏与特斯拉产品相似,但市值差 50 倍,是否觉得被低估?
何小鹏:中美科技公司估值约 7 倍差距(类似汇率差),并非个例;小鹏部分科技能力(如明年将推出的 RoboTaxi)刚公布,半年后进展会提升市场认同感。
Q:小鹏 VLA 投入多少?几亿能做出 VLA 吗?
何小鹏:今年 VLA 投入近 50 亿,一年需数十亿级投入;几亿仅能做 " 微型 VLA"(端到端逻辑,二维结构化信息),而真正的 VLA 是空间多维 + 时间维、非结构化信息直接到运动的逻辑;真正 VLA 量产还需时间,效果需比当前第一阵营强 10 倍以上才达标。
Q:VLM 晚推对 VLA 效率有何影响?为何不上二次 AES?
何小鹏:VLM 需独立硬件,当前 VLA 实际是 "VA"(语言推理能力因算力弱);VLA 是 " 聪明小脑 "(快模型),VLM 是 " 聪明大脑 "(慢模型),年底或明年逐步融合。
尼克(Nick):AES 策略是先做好 130km 时速 AES、低附着路面 AES,一步提升安全性,再推进后续功能。
Q:辅助驾驶会同质化吗?小鹏如何保持特色?
何小鹏:辅助驾驶有分层,年内会分享具体看法;小鹏的优势是 P7 的 VLA 去年 10 月已启动研发,AI 领域无 " 低成本捷径 ",需打基础;2026 年中国辅助驾驶将大跳跃,会出现新第一阵营。
Q:P7 是否因毙掉版本延迟上市?新 P7 与老 P7 有哪些延续性?
尼克(Nick):关于延续性,新车保留了上一代生动力曲面设计、升级 2020 年首发的灯语、保留鹏翼门等家族语言。
何小鹏:至于上市节奏,若无决策失误去年应上市,今年上市可搭载图灵芯片和 5C 电池,属 " 塞翁失马 ",新 P7 何时上市都是 " 当打之车 "。
Q:小鹏在 GPU 和国产大模型上有何布局?为何劝雷军造车?
何小鹏:GPU 布局方面,在同时使用英伟达与国产 GPU,年底将推出 VLA+VLM 合围初步版本;未来车企年研发或达 500 亿,其中 300 多亿投入 AI;2017 年即认为小米有互联网软硬件基因,与汽车领域适配度高;但不建议无公司 / 创业状态的人造车,难度极大。
Q:如何保障用户隐私安全(如摄像头、麦克风数据)?
尼克(Nick):在硬件防护上,OMS 功能可大屏关闭,额外增加物理罩盖,兼顾红外夜间功能;
何小鹏:在技术保障方面,VLM 可实现本地数据处理,无需上传,更安全;同时考虑无网环境、运营商网关失效场景,目标是 " 网关出问题,车仍能用 ",明年功能将全球上线。
Q:老 P7(23 万辆)研发摊销、投资回报如何?车型周期缩短下如何衡量研发回报?
何小鹏:按互联网模式一次性摊销,三电占 40%-50% 成本,新造车前几年 " 全亏 ";但长期价值上,积累了研发、制造、质量能力,5 年后车企会 " 很挣钱 ";汽车将成科技产业,需靠高 AI 投入驱动创新,而非仅靠制造。
Q:新 P7 定价有吸引力,毛利率如何?创业过程中成就感是否大于痛苦?
何小鹏:毛利率不公布具体数据,但 Q1-Q2 毛利增长,定价需平衡技术、颜值、利润等多维度,注重长期价格稳定;造车像 " 永不停止的马拉松 + 泰拳 ",痛苦远多于表面的 " 开心瞬间 "(如总部亮灯时会关注装修细节是否达标),比互联网行业挑战更大。
Q:新 P7 为何价低配置高(比老 P7 四驱便宜 10 万)?
尼克(Nick):小鹏追求 " 用户每一分钱都有真金白银的配置体现 ",四驱版本突出运动性,让用户有获得感;
何小鹏:从成本逻辑来讲,小鹏不搞 " 压供应链、压员工 " 的 " 拧毛巾 " 模式,靠高研发推动科技变革(如 5 年前无 800km 续航、城市智驾),主张 " 卷科技、卷品质、卷服务 "。
Q:新 P7 预计多久破 10 万辆?四季度盈利需它达什么销量?
尼克(Nick):目标是冲击纯电轿车细分市场前三,希望破 10 万辆的时间超过老 P7。
何小鹏:将采用稳健策略,更关注 " 上市 3 个月后销量稳定甚至增长 ",内部目标不激进,先 " 坐稳第三 ",再考虑 " 守三望二 "。
Q:小鹏做轿车连续爆火,核心优势是什么?
尼克(Nick):核心逻辑是 " 颜值第一 + 细分市场科技属性第一 ",如 M03 的智能能力、P7+ 的 Ultra 与 VLA/VLM 大模型,均为细分市场顶尖;
何小鹏:没有固定 " 爆品方法论 ",需补短板、拉长板(如智驾接近 L4);2026-2027 年是新产品大年,覆盖 10 万 - 200 万价格带,含全尺寸 SUV。
Q:新 P7 产能交付节奏如何?产品打造中优先保证什么、牺牲了什么?
尼克(Nick):上市即交付,部分现车已到店,锁单用户可快速提车;全新 P7 产品比较平衡,没有明显牺牲,在轿跑造型下,实现二排大空间(188cm 用户膝部 120mm)、大后备厢(可拓展 1929L)。
Q:" 颜值第一 " 的战略转变是怎么来的?低利润如何支撑 AI 投入?
何小鹏:" 颜值第一 " 是 " 长板之一 ",与智驾并行(智驾年投数十亿,以前颜值投入少),现在让设计先决策,用科学方法做艺术;实体科技公司(如华为,年研发 1790 亿)也能高投入,汽车有硬件规模效应,比纯数字公司挑战大但可行。
Q:老款车型有无退出计划?新车型共线生产如何保障供应链与交付?
何小鹏:明后年新车型多为新定位,老款如 G6 明年有年度改款,侧重 " 情绪价值 "(低成本、有趣);共线管理的核心是从 " 平台化 " 升级为 " 模块化 ",搭配产规统筹、制度流程与监督。(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王垚,编辑|李玉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