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智慧 昨天
好流失与坏流失的分水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短阅读专栏:第 47 期

作者 | 刘国华   原创出品 | 管理智慧

员工流失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高了,就像一个漏水的木桶,前头拼命招人,后头却不断有人流走,永远填不满;低了,看着挺稳,其实可能是危险的温水——说明公司在对低绩效过度容忍,缺乏必要的新陈代谢。

人力资源领域有个常见结论:年均 10% 左右的流失率,其实就是一个健康区间。这个比例,既能保证组织的新鲜血液,又不会动摇团队的稳定性。

不过,真正的关键点,不在数字,而在质量。怎么才能维持这种合理的流失率?我建议抓三点:

第一,要分清 " 好流失 " 和 " 坏流失 "。优秀人才的离开,是企业最心疼的出血;而末位员工的离开,则是组织自我修复的必然。管理者的目标不是单纯降低流失率,而是要少掉 " 坏流失 ",多点 " 好流失 "。

第二,要保持真诚而持续的沟通。优秀的人才需要舞台和支持,中等的人需要辅导和帮一把,而末位的员工,就得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让他有危机感。没有沟通,人才就只能靠猜测来决定去留。

第三,对那些长期不改进的人,要敢于出手。对他们的过度容忍,本质上是对优秀员工的不公。因为当组织的标准被拉低,真正有价值的人,反而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

  小注  

此篇所录,出自所著《新商业思维》(第二辑)。并于原稿之上,多有略微删润,以增益其义。

套书共六辑,洋洋洒洒百万余言,以 " 短阅读,长思考 " 为成文原则,广涉商界诸般思维,常有洞见。然书成之后,阅者寥寥。虽或有读者妄语曰:" 读此六卷,世间再无新思维;纵有新意,亦不过换汤而已。" 此言或讥或赞,不可尽信。然有友人劝曰:" 观点思维若不传,终将珠玉蒙尘,实为可叹。" 余闻此,颇感其言有理。且其已久无再版,市井难寻,欲购亦不可得。

故此立志,将以数载光阴,择时细述,陆续刊布。惟愿诸君偶有所得,一言半句,能启思路,便不负笔墨一场。

作者|刘国华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品牌与传播事业部负责人,专注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企业史与企业家思想,常年为多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短阅读系列推荐▼

为您推荐: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最新推出 2025 企业内训大课:

增长停滞时代,经营顾客才是企业的增长护城河。这套完整的实操方法论,目前已为一线城市的企业内训超 300 场,超 60000 名企业家和管理精英参与学习,2 天学会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顾客经营体系,助力企业实现市场突破和组织变革。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为您推荐 :  

周末到北大听名家讲课!

项目:

学制:2 天,16 课时。

时间:正在报名中,2025 年 9 月 13-14 日开课。

结业:颁发北京大学结业证书。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

中国管理咨询的开拓者和领先者

彭剑锋、黄卫伟、包政、吴春波、杨杜、孙健敏领衔

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品牌

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

咨询合作扫码

感谢阅读和订阅《管理智慧》,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最新推送,敬请星标本公众号。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阅读 实操 辅导 一线城市 北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