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一江春水,两岸青山,数以万计的动植物、微生物聚集,相互竞争、相互成就,充满生机与活力,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 "。天赐酱香,成就仁怀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美名。
传递生态知识,讲好自然故事,更好赋能仁怀酱香白酒产业。本期『仁怀物种』,讲述 " 杜仲 " 的故事。
绵延的群山与深切的河谷,是仁怀的地貌标志。在这片山水间,杜仲这味古老而珍贵的中药材,却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书写着一部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史诗。
杜仲,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一位名叫杜仲的人,在山林中偶然发现一种树皮有诸多神奇功效的树,他因长期服用该植物树皮而身强体健。后来他用其树皮为乡亲们治病,效果显著。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这种树命名为杜仲。
▲杜仲果荚
杜仲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独特地位,其文化内涵丰富而深远。从古至今,它的身影便频繁出现在历代文人的诗词歌赋中。杜甫在《寄赞上人》中写道:" 杜仲高居寺,云深不知处。" 诗人以杜仲为背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白居易在《杜仲》一诗中写道:" 杜仲树边行药圃,枸杞丛畔步芝田。" 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景象,杜仲成为田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文人更加注重对自然物的观察和描写。苏轼在《杜仲》诗中写道:" 杜仲树皮厚,剥之如抽丝。岂惟治腰脚,亦可固牙齿。" 不仅描述了杜仲的外部特征,还记载了其药用价值,体现了宋代文人重视实证的学风。当代作家贾平凹在《秦腔》中写道:" 杜仲树皮里的白丝,能拉得很长很长,就像人的生活,看似要断了,却总是连着。" 用杜仲胶丝的特性比喻人生的韧性,富有哲理意味。
杜仲是第四纪冰川后仅存于中国的孑遗植物,被誉为 " 植物活化石 "。作为单科单属单种的独特存在,杜仲的叶片化石曾出现在 2500 万年前的中新世地层,堪称植物界的 " 活文物 "。
从植物学角度看,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属落叶乔木,高可达 20 米。它树形优美,树干端直,树皮粗糙,呈灰褐色。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边缘有锯齿。每年春季,杜仲会开出黄绿色的小花,花朵虽不艳丽,却充满生机。到了秋季,果实成熟,呈翅果状,扁平而薄,周围有薄翅。
▲杜仲胶丝
杜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那就是在树叶、树皮掰断后,可以清晰地看到细密、银白色且富有弹性的橡胶丝相互连接。闻之,其气味轻微,品尝则稍带苦味。
杜仲适应性较强,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它对土壤要求不高,在酸性、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中都能生长。不过,杜仲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更为旺盛。在我国,杜仲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及南部各省,如贵州、四川、湖北、湖南等地。贵州遵义全境,都是杜仲树的适宜种植区,20 世纪 80 年代种植高峰期,全市境内人工种植面积超过 150 万亩,几乎每个县(市)都有杜仲林场。清代的《仁怀直隶厅志》和《仁怀县草志》中,记载的仁怀县物产都有杜仲,仁岸清代早期至民国,随盐船外运的主要土特产中,包括杜仲。高品质的 " 遵义杜仲 ",是 " 贵州三宝 " 之首。20 世纪 90 年中期,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 " 遵义杜仲 " 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杜仲的价值很高。《神农本草经》将杜仲列为上品,记载其 " 久服轻身不老 " 之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特别强调其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杜仲含 70 多种活性成分,具有 " 三降 "(血压、血糖、血脂)、" 五抗 "(炎、癌、氧化、纤维化、微生物)、" 六护 "(心肝脾肺肾脑)的复合功效。
▲杜仲叶子
这些医药保健价值,被广泛开发利用。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为提高杜仲附加值,遵义有的县还配套了杜仲产品加工厂,开发以杜仲为原料的系列保健品。其中,最为有名的产品是杜仲酒,因其具有一定保健作用,产品一度出口销售。今天,作为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仁怀,有酒企与杜仲加工厂合作,把优质的酱香白酒与具有保健作用的杜仲融合,开发生产杜仲养生保健产品。除了开发生产杜仲酒,仁怀市还有两家公司,还专门培育杜仲树采摘杜仲叶,用以制作杜仲茶。
但近年来,因杜仲精深加工不足,单纯的医药消耗量有限,导致杜仲种植的优势未能很好发挥,加之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征收致富的途径更丰富,遵义市杜仲种植面积大幅下滑,截至 2024 年底,遵义市杜仲树仅剩 6.47 万余亩。现在,人们在乡间所见杜仲大树,多为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至本世纪初期种植。个别乡镇,可见近年来矮化种植的杜仲,但面积不大。
除作为医药保健,以及其在工业领域的价值,杜仲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杜仲可作为行道树、庭荫树或景观树单独种植,也可与其他树种搭配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茂密的树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杜仲林还能为鸟类和其他小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成片的杜仲树
杜仲这棵古老的树木,从《神农本草经》的记载到现代实验室的研究,从诗人笔下的意象到百姓日常的保健品,经历了漫长的文化旅程。它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既是物质的资源,也是精神的象征。
秋天,当我们漫步在杜仲树下,抚摸它粗糙的树皮,欣赏它的秋叶,或许就能够感受到这种古老树木与中华文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杜仲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本活的历史书,记录着中华民族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历程。
来源 酱香仁怀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