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间藏着现代艺术,
产业园塔吊与文旅打卡地相映成趣
——珠海高新区那洲村,
这座有五百年历史的古村,
正在焕发新生。
9 月 1 日,
《珠海特区报》刊发
" 百名记者 · 百村纪行 "
主题采访系列报道文章
《那洲村:
从 " 低效洼地 " 到 " 智造高地 "》。
从 " 养猪村 " 变身
生态美、产业强的样板村,
一起来看这座古村如何打破旧貌,
书写乡村振兴新篇。
青砖黛瓦,绿道蜿蜒,艺术空间画展正酣,产业园中塔吊林立。
这不是都市中的创意园区,而是特报君蹲点珠海高新区那洲社区那洲村采访时所见的乡村新貌。
这座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有着五百余年历史的古村,是我国杰出人民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古元先生的故乡。行走村中,随处可见创意版画与涂鸦点缀于巷弄之间,传统村落肌理与现代艺术深度交融。
" 家乡变化可真大,每次回来都能‘解锁’新景点。" 从外地返乡探亲的谭先生骑行到 " 同洲 " 绿道边的 " 猪圈咖啡 " 门口,忍不住掏出手机打开视频通话,向家人展示眼前的景色,电话那头传来父亲的惊叹:" 真是大变样了!"
在 " 百千万工程 " 实现 " 三年初见成效 " 目标之年,这座古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打破旧貌、焕发新颜。而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产业格局上:那洲村已逐步摆脱以往依赖单一传统生产模式的路径,转向艺术文旅、创意产业与现代化园区经济多元并进的新阶段。
那洲村内一处,正在施工的塔吊群一片繁忙。塔吊之下,是投资 14 亿元、建筑面积超 30 万平方米的 " 港湾 9 号 · 大湾区生物智造健康产业园 "。
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高新区高端产业集聚地,吸引大批智能制造企业入驻,构成千亿级科创智造产业轴带的关键节点。
很难想象,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曾因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模式落后等多种因素陷入发展困境。
站在那洲村新修好的绿道环线上,70 多岁的老村民谭华秋用力踩了踩脚下的沥青路面:" 以前这里一下暴雨就淹水,布料城的老鼠满地跑。" 他指向塔吊方向," 现在老鼠不见了,‘凤凰’来了。"
" 以前这可是村里最不值钱的地,明年产业园建好,就是最金贵的地。" 那洲社区党委书记谷雄告诉特报君,两年多前,这里还是珠三角地区最早建成的布匹集散地之一——那洲布料城。
鼎盛时,那洲布料城每日数百吨布匹发往全国。但此后,产业形态滞后于时代发展,逐渐沦为地理与发展 " 双重洼地 ",曾经的 " 聚宝盆 " 也渐变成安全隐患突出、商住混杂的 " 城中村 ",商铺破旧、交通拥堵、消防隐患突出,租金逐年下降。
" 闻闻看,现在空气里是什么味道?" 谭华秋带特报君沿绿道行走,一旁的那溪河流水潺潺、碧绿清澈。老人笑言:" 是美好生活的味道!"
谷雄坦言,早年,村里有上千散养户和四大养猪场," 苍蝇追人跑是常态 "。
后来,高新区开展环境大整治,清理散养户和养猪场,经过多年发展,昔日 " 养猪村 " 蜕变为 " 产业强、环境美、文化兴 " 的珠海样板。
" 以前是‘臭味驱客’,现在是‘花香引人’。""90 后 " 村民唐雅静说," 姑姑退休后特意回村建房养老,她说村里比城里舒服 "。
环境虽变好,转型挑战仍在。那洲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谭国伟说," 布料城虽已式微,仍是村集体 60% 的收入来源,年租金 450 万元维系 200 多户商户生计,很多人不愿变、不敢变,不知怎么变,但不变就没有出路。"
转机来自一路之隔的永丰社区。
2022 年,珠海高新区以 " 百千万工程 " 为契机,创新推出 " 永丰模式 ",通过 " 土地流转 + 物业分成 + 统一运营 " 机制,采用 " 国企 + 村集体 " 合作方式盘活低效农地,打造 " 港湾 7 号 " 产业园,实现 " 开园即投产 ",既提升了土地价值,也壮大了社区集体经济。
2023 年," 永丰模式 " 入选广东省 " 百千万工程 " 经验案例,在全省推广。那洲布料城改建高端产业园也被提上日程,成为珠海高新区 " 百千万工程 " 强基立柱攻坚项目和 " 村村有物业 " 重点工程。
2023 年 6 月 8 日,那洲村召开股东大会,95% 股东同意拆旧建新。一场 " 腾笼换鸟 " 激活土地效能的乡村振兴大动作迅速摁下 " 启动键 "。
新模式核心是 " 土地流转 + 物业分成 ":村集体出地,区属国企高新建投出资,将 8.72 万平方米零散用地连片开发,建成后国企运营并向村集体支付分成。合作期满后,项目用地及地上建筑物无偿移交给村集体。
昔日那洲布料城正在 " 蝶变 " 为港湾 9 号 · 大湾区生物智造健康产业园,一栋栋高标准厂房拔节长高。
" 手中有实物,年年有分红,心里踏实。" 谭国伟算起经济账:项目建成后,将创造 3000 个就业岗位,年产值超 15 亿元,税收 1.3 亿元。集体年收入将从 450 万元增至 1600 万元,股民分红将由每年不到 3000 元增长至每年 10000 元。
布料城蝶变,也激活了那洲人的发展观念。村里计划将其它几块零散的低效闲置用地也盘活起来,用于建设口袋公园、停车场等设施。村民从过去养猪到现在争先开办民宿,文旅产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甜头。
村里还计划建设酒店大楼," 预计明年就能建成运营。" 谭国伟表示:" 要让零散用地也变成‘金鸡’下‘金蛋’。" 他还透露,村里正在规划艺术家营地,与那洲艺术创新园区联动。生态停车场 800 个停车位年收入预计达 400 万元,相当于原布料市场全年租金,可满足艺术园区二期和智联工厂的停车需求。
距离工地不到一公里,由废弃厂房改造的那洲艺术创新园区正在举办 " 画意那洲 " 美育活动。古元美术馆那洲分馆内,几名青少年临摹水彩画。旁边园区二期建设已近尾声,将进一步壮大古元 IP 赋能 " 百千万工程 " 的力量。
立足天然生态优势,那洲还以 " 会同 - 那洲 " 绿道环线为脉络,对沿线 6 大节点进行提升,打造 " 芳草那溪 "" 竹径通幽 " 等生态项目,将田园风光、潺潺溪水与版画艺术融为一体。这条全长 7 公里的文化长廊,已成为市民骑行、漫步的热门打卡地,推动 " 绿美生态 " 建设成果优势转化为发展辖区文旅经济、民宿经济、产业经济的强大动力,助力那洲打造成 " 既绿又美 " 的乡村文旅休闲珠海新样板。
傍晚时分,特报君在村口遇到一对 "90 后 " 情侣。男生是那洲本地人,女生来自湖南,正举着手机在古色古香的村牌坊前合影。" 爸妈当初听说我要嫁到‘养猪村’,整整劝了我三个月," 女生笑着说," 现在天天催我们快点结婚,说要搬来村里养老呢!" 男生接过话茬,语气中带着自豪:" 以前羡慕城里人,现在觉得家乡更有奔头。"
从 " 布匹洼地 " 到 " 智造高地 ",
从 " 臭气熏天 " 的养猪场
到 " 一步一景 " 的绿美乡村,
那洲村的蜕变,
不仅在于产业升级和环境整治,
更在于人的观念转变。
如今的那洲,
不再是那个边缘村落,
而是一个产、艺、文、旅
融合发展的现代化社区。
破旧立新之间,
那洲人真正把
" 百千万工程 " 的 " 施工图 ",
变成了高质量发展的 " 实景画 "。
珠海传媒集团 宋雪梅 陈文庆 / 文 吴长赋 / 图
阳紫微 / 编辑
赵思华 / 责编
常立波 / 三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