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闻!前几天,有一批小勺子漂洋过海,率先抵达了它们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和阳江市的越冬地。这些小勺子有个非常贴切的名字:勺嘴鹬(Calidris pygmaea)。
9 月 4 日,率先到达阳西滩涂的这只勺嘴鹬编号 L5,比如年的首只抵达时间早了 12 天。
可爱的 L5,还带着繁殖羽就来准备过冬了|红树林基金会
9 月 6 日,湛江红树林也迎来了第一批抵达的勺嘴鹬,在沙滩上狂炫小海鲜。
湛江和阳西的滩涂软泥里藏满美味的底栖动物,正是勺嘴鹬最爱的 " 自助餐厅 "。近年来广东的生态保护很给力,这里成了它们年年往返的 " 安心驿站 "。小勺子们会在这里待到明年 4 月,大批观鸟爱好者喜极而泣,终于又可以见老朋友了!
奇怪的勺子
勺嘴鹬(spoon-billed sandpiper),鹬科滨鹬属,顾名思义,可知道它的嘴长得像勺子。
勺嘴鹬 [ y ù ] 是不是很可爱?|HBW Alive
你可能难以想象一种鸟会随身携带 " 取食工具 ",但这对鸟类来说并不新奇,是跟它们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性、取食方式相适应的。
金雕的喙带钩,利于撕开猎物;啄木鸟的喙像尖锥,可以凿开树皮寻找躲在里边的虫子;翠鸟的喙像长矛,适合在水里捉鱼……鸟嘴形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们吃什么食物丨 Tyler Lang;汉化:日历娘
勺嘴鹬的嘴扁扁的,说明它的取食方式与那些捉鱼吃的尖嘴水鸟不同,更像是鸭子那样的滤食式。退潮的时候,勺嘴鹬会到滩涂或者潟 [ x ì ] 湖边的小水坑,把勺子样的嘴深入到泥水中,左右摇晃着脑袋,试图用宽扁的嘴从水中过滤出小鱼、小虾、沙蚕等海生的小动物。那样子真是萌点十足。
比如说这样丨 Oriental Bird Images
像勺嘴鹬这样嘴型奇特的鸟类也不算少,比如拖着琵琶嘴的大型水鸟黑脸琵鹭;嘴巴反勾超神气的反嘴鹬……
黑脸琵鹭与反嘴鹬,后者也是勺嘴鹬的亲戚丨 Cp9asngf、Jutta234 / wikipedia
勺嘴鹬的萌还不仅仅在嘴型上。作为一枚换装达鸟,勺嘴鹬还会在繁殖季节变装成红衣的侠客,吸引异性与之交配。可惜它们的繁殖地在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的冻土带,难得亲眼目睹其繁殖羽。平时大家在国内见到的勺嘴鹬都是迁飞季节在中转站或越冬地的灰白样,混在大量鸻鹬 [ h é ng y ù ] 类的群体中,并不容易分辨出来。只有用长焦望远镜仔细地搜寻,才有可能寻觅到勺子的身影。
换上了繁殖羽的勺嘴鹬丨 Jan van de Kam / Birds Korea
萌物没好命
作为迁徙的候鸟,勺嘴鹬对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的依赖很高。它们对繁殖地很挑剔,只在潟 [ x ì ] 湖附近的苔藓植物或者矮小的桦木丛等地方繁殖,一般在离海 5km 的范围之内,俄罗斯远东沿海很小的一片区域就是它们中意的繁殖地。在越冬的迁徙过程中,它们会经过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的迁徙中转站,到中国南方沿海地区、越南、孟加拉、泰国等地越冬。
图片:adlayasanimals.wordpress.com
研究认为,栖息地的破坏是勺嘴鹬在过去几十年间数量急剧下降的关键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繁殖地的冻土层减少,让勺嘴鹬特有的繁殖生境减少和退化,繁殖后代的机会减少。在勺嘴鹬迁徙停歇的地方,栖息地大量丧失和退化,比如韩国新万金防潮堤近 40000 公顷的大型填海计划;中国黄渤海地区的围填海和污染;如东洋口湿地的破坏与污染等等。而中国沿海地区铺天盖地的捕鸟网,虽然不是针对勺嘴鹬,却也造成了勺嘴鹬的死亡。繁殖机会的减少,在迁徙途中和越冬地高居不下的死亡率,使得勺嘴鹬的数量逐年减少。而勺嘴鹬对繁殖地特殊的要求又使得其数量在遭受重创后恢复缓慢。
太可爱了!|ebird.org/Kenneth Lam 摄
数据显示,1976 年全球的勺嘴鹬有近 2500 对繁殖对,到 2000 年下降到约 1000 对,2009 年只剩下了 120~200 对(一共约 360~600 个体)。最近的野外种群评估再一次确认了勺嘴鹬的野外繁殖对不会超过 200 对。2002 年至今,整个野外种群数量下降了 88%,并仍在以每年 26% 的速度继续下降。虽然 2016 年在中国又发现了新的越冬地和越冬种群,但是勺嘴鹬的全球境遇依旧十分严峻。
在各个繁殖点,勺嘴鹬的数量急剧下降丨 Z ö ckler / 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勺嘴鹬的濒危等级评估是极危(CR),比大熊猫在降级之前的濒危(EN)等级还要高一级。极危是仅次于 " 野外灭绝 "(EX)的等级,一个物种被评估为极危,就意味着,如果现在还不采取有效的保育措施,该物种在未来一二十年内就要灭绝了。
" 诺亚方舟 " 与 " 偷蛋计划 "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这个故事放在当代来看,不太合时宜。作为水鸟中的一大类,鸻鹬类是沿海各迁徙路线上 " 死亡网阵 " 最大的受害者;而蚌等贝类又是 " 竭泽而渔 " 的受害者之一。今日 " 渔翁 " 看似是捕鸟拾贝的 " 得利者 ",从长远看却将成为生态平衡破坏的受害者。
图片:薛承豪 / 美境自然
好在,勺嘴鹬的保育行动正在努力地推进着。目前,有两个主要的勺嘴鹬保育项目,分别是 " 方舟计划 "(Ark Population)和 " 偷蛋计划 "(head-starting)。
" 方舟计划 "由世界水禽与湿地基金会(WWT)主导,将勺嘴鹬的卵从俄罗斯的繁殖地带到人工环境下孵化,以提高其孵化率,然后再将雏鸟运到英国的 Slimbridge 自然保护区生活。现在已经有 24 只勺嘴鹬生活在英国的 Slimbridge 保护区,这些勺嘴鹬不再回到原生地,但一旦它们顺利生育下一代,这些后代们将回到俄罗斯的繁殖地去继续生活。而Slimbrideg 就是勺嘴鹬继续生存下去的 " 诺亚方舟 "。
Slimbridge 保护区参与了很多圈养繁殖计划。图为保护区圈养的夏威夷雁,其野外数量一度下降到 30 只丨 Biggerben / wikipedia
" 偷蛋计划 "(head-starting)则是由世界水禽与湿地基金会(WWT)、Birds Russia、莫斯科动物园、英国皇家鸟类学会、国际鸟盟等众多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的,在俄罗斯远东繁殖地展开的勺嘴鹬繁育计划。" 偷蛋 " 一说是保护者的戏称,因为真的就是通过专业偷蛋来增强勺嘴鹬种群的繁育。首先,科学家们在繁殖地搜寻和收集勺嘴鹬诞下的卵,带到人工环境下孵化并饲养,这样能将孵化率和幼鸟存活率提高 5 倍以上,而成鸟被偷了第一窝蛋后一般还会产下第二窝。这些人工孵化和饲养的幼鸟出巢后会自行离开,回到原生境。
为了了解这个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对野外种群的贡献,科学家们还会对这些人工孵化和放归的勺嘴鹬进行环志和跟踪。从 2012 年至今,项目已经抚育了超过 80 只勺嘴鹬,而科学家们也陆续在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发现了 "head-starting" 项目繁育的勺嘴鹬。
人工孵化的勺嘴鹬幼鸟丨 Ben Cherry / WWT
随着繁育计划的顺利开展,新的繁殖地、新的越冬地也在被科学家和鸟友们发现,勺嘴鹬或许能迎来新的春天。
小勺子也许是族群的希望丨 ark population
但是,不管是怎样的种群恢复计划,在没有停止的栖息地丧失与破坏面前,都不会根本性地解决勺嘴鹬的生存困境。而迁飞途中的各种捕杀不停止,勺嘴鹬的命运也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人工繁育和野外放归是人们在紧急情况下选择的最快速恢复勺嘴鹬野外种群的办法,但根本的解决方式,是要恢复勺嘴鹬失去的栖息地,让它们在野外能够有足够的生存空间,繁衍生息,完成生命的传承。
恢复栖息地才是根本丨 Kajornyot Wildlife Photography / Shutterstock
保护的道路远比繁育更加困难,但希望,或许存在于你我的智慧和行动中。愿勺嘴鹬的故事,不会是一个悲伤的结局。
作者:林吴颖
本文来自果壳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转载请联系 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