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汽车 8小时前
新能源渗透率近50%,长安杨大勇偏不“选边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当新能源渗透率逼近 50%,汽车行业似乎陷入非电即油的对立,要么全押电动化,要么死守燃油车基本盘。但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杨大勇的 " 左手启源、右手引力 ",却跳出了这种对抗思维,用用户需求分层与技术模块化,给出了传统车企转型的另一种可能。

这场双线操盘的核心,并非简单的油电并行,而是对中国市场复杂性的精准洞察。最新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充电桩覆盖率超 80%,年轻家庭追逐智能电动;但县域市场充电桩密度不足,无桩家庭对里程焦虑的担忧仍未缓解。杨大勇的策略,恰恰踩中了这道 " 市场裂缝 ",启源品牌瞄准新能源主流家庭,以技术民主化为抓手,将 CDC 魔毯悬架等高端配置下沉,让 30 万用户用主流预算享中高阶智能;引力品牌则守住燃油车基本盘,第四代逸动通过 500bar 超高压直喷发动机实现 6L 以内油耗,用 " 油电同智 " 让 10 万内家轿用户也能触摸科技红利。这种 " 不偏科 " 的布局,本质是拒绝用单一产品定义所有需求,而是让油与电成为互补的解决方案。

更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启源 A06 的天枢智能系统,还是逸动的场景魔方功能,都源自长安 " 北斗天枢 " 计划的技术储备,通过一套底层技术架构,拆分出适配新能源与燃油车的差异化功能。这种模式既降低了研发成本,避免资源内耗。启源可以专注解决年轻妈妈 " 要轿车优雅也要 SUV 空间 " 的需求,逸动则能聚焦燃油车用户 " 省油与智能 " 的务实需求。当不少车企还在为 " 油电资源分配 " 纠结时,长安已通过技术整合,让两条赛道形成协同效应。

当然,这种平衡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新能源与燃油车市场此消彼长,如何在研发投入上避免厚此薄彼,且不让逸动陷入技术落后的标签,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未来十年,长安计划在新汽车领域投入 2000 亿元,还将扩充 1 万人的科技创新团队,这些资源将为燃油车与新能源两条路线提供充足支持。

更关键的是,他始终锚定用户需求而非技术路线。启源的普惠智能不是堆砌参数,逸动的科技平权也不是噱头,杨大勇的 " 油电双线 " 更像一种清醒的务实。它证明,车企的转型不该是选边站的赌博,而是对用户需求的敬畏。真正的行业领先从来不是在一条赛道上猛冲,而是能在多元需求中找到平衡。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新能源 逸动 燃油车 渗透率 充电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