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坦克品牌的人事动态持续引发行业关注。继前 CEO 被曝失联后,坦克 300 商品总监于善春离职并加盟一汽红旗,接任者赵鹏飞的背景信息尚未完全公开。长城汽车对此暂未正面回应,但这一系列变动已让外界对坦克的发展状态产生疑问。
人才流动在汽车行业本属常态,尤其当下新能源赛道与细分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对经验型人才的争夺从未停止。于善春的离开,其实暗含两层信号:一方面,这折射出红旗加码越野市场的明确意图,今年上海车展上,红旗已亮相首款越野车的 Concept 版本,如今吸纳曾打造出坦克 300 这款爆款的核心人才,无疑能快速补齐产品策划与市场落地能力,加速其在越野赛道的布局;另一方面,这也将坦克品牌的深层问题推向了台前。
从销量数据看,坦克的压力已十分明显。2025 年 1-8 月,品牌累计销量 14.37 万辆,同比下滑 4.88%,而全年 24 万辆的国内销量目标,目前完成率仅约 60%。这意味着接下来 4 个月,坦克每月需至少卖出 2.5 万辆才能达标,但从现状看,2 万辆的单月销量似乎已成为难以逾越的天花板。更关键的是,品牌销量高度依赖坦克 300,从第三方数据发现,8 月坦克 300 销量 6361 辆,远超坦克 400、500 等车型。这种 " 单款撑局 " 的结构本就暗藏风险,如今核心商品人才出走,更让这份风险被进一步放大。
不过,人事变动与销量放缓只是表象,坦克真正的困境在于战略路线与市场需求的错位。近年来中国方盒子市场已发生明显变化,用户需求从硬派越野转向城市越野。对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穿山越海的极端场景并非日常,他们更需要一台兼顾硬派外观与日常通勤舒适性的车型。换句话说,方盒子市场的增量空间,正集中在 " 向往越野风格而非执着越野性能 " 的普通用户群体。
但坦克似乎仍停留在硬派越野的固有认知里。保持硬核 DNA 确实能强化品牌辨识度,却难以支撑规模化增长。反观竞争对手,捷途旅行者以轻越野为卖点,精准击中休闲需求用户,单车月销稳定在 7000 台左右;方程豹则更清晰地拆分产品线," 豹系列 " 专注智能越野," 钛系列 " 聚焦城市场景,近期发布的钛 7 以不到 20 万的起售价,在舒适度与智能化上做足文章,直接瞄准方盒子市场的增量用户。
这些对手的动作,恰恰戳中了坦克的短板。坦克若继续固守 " 金字塔尖 " 的硬派定位,只会一步步陷入小众困局,既无法将既有技术与口碑转化为上量动能,也会给对手留下更多抢占市场的机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