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5 日,东风本田官宣人事调整,猛士科技 CEO 曹东杰将出任公司董事并被推荐为执行副总经理,接过中方一把手职位;原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转任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候选人,原党委书记王彬彬则出任专务。而就在一个月前,广汽本田刚完成中方一把手调整,高洪祥取代李进担任执行副总经理。广本、东本短期内接连换帅,看似常规的人事变动背后,藏着本田在华共同的销量与转型焦虑。
从数据来看,本田的压力已十分明显。2025 年前 8 月,广汽本田累计销量 19.1 万辆,同比下滑 30.3%;东风本田累计销量 19.9 万辆,同比下滑 27.6%。反观同为日系车企的丰田,在华销量实现同比正增长;东风日产虽前 8 月仍有 10.6% 的跌幅,但开年时跌幅近 30%,之后一路收紧,7、8 月更是实现同环比双增,同比增幅约 20%。对比之下,本田不仅销量跌幅更大,复苏势头也明显滞后。
更关键的差距在新能源赛道。今年年内,本田与日产、丰田几乎同时推出全新新能源产品,但市场表现却天差地别。日产 N7 拿下合资新能源销冠,8 月单月销量破万;丰田铂智 3X 也成为合资新能源 SUV 销冠。而本田推出的 S7、P7,月度销量不足 500 辆,被日经直言 " 在华新能源竞争中已经掉队 "。本田高层在季度财报会上也承认,中国市场的转型困境源于两点:产品价格不合理、产品力不足,尤其是智能化领域的本土化合作迟迟未能突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曹东杰的调任被赋予了更多战略意义。不同于外来管理者,曹东杰是东风本田 " 老人 ",曾在制造、品质、技术、采购等核心领域担任管理职务,对合资公司的运作逻辑极为熟悉;之后他调任东风乘用车、东风猛士,在猛士科技 CEO 任上,成功打造出高端电动越野品牌,推出的猛士 M817 更是填补了国内高端电动越野市场空白,为东风集团打开了高端新能源市场局面。这种 " 懂本田、懂新能源、懂高端化 " 的三重背景,让他成为推动东风本田转型的合适人选——毕竟,要破解本田的新能源困局,既需要了解合资体制的痛点,也需要有成功的新能源操盘经验。
此前,包括东风本田在内的合资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中常受限于外方话语权过重的问题。外方对技术、产品的把控,使得本土化创新节奏滞后,难以跟上中国市场对智能化、电动化的快速需求。潘建新在任期间,虽推动了东风本田的数字化转型与本土化战略,但受限于合资体制,新能源板块的突破仍显乏力。而曹东杰在猛士科技时,曾主导与华为的深度合作,打造出技术领先的高端车型,这种 " 敢突破、善合作 " 的风格,或许能为东风本田的智能化合作带来新可能。
不过,曹东杰的到来,未必能立刻扭转本田的颓势。本田在华的核心问题,从来不是 " 缺一个好舵手 ",而是外方能否真正放权、推动深度本土化改革。合资主导的时代早已过去,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竞争,需要快速响应本土用户需求的产品策略、灵活的技术合作模式,若日方仍在技术、定价上牢牢把控,即便换帅,也难改转型慢半拍的现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