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 11小时前
2025 年,你还在折腾刷机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编注: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的优质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前不久,借着国补的东风,我在京东购入了一台三星 Galaxy Tab S10 fe 平板。我选择这款平板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不用额外花钱买手写笔(机器自带 S Pen),另一方面是许多三星定制的专属软件也在吸引着我,例如配合 S Pen 使用的「三星笔记」、可以增强系统功能的「Good Lock」、专属的绘图应用「PenUp」等等。然而,在平板开机后,自带的「定制版系统」却令我大失所望,不仅自带的部分应用极其简陋,许多三星专属应用也不见了踪影。

更让我感到无语的是,这个「定制版系统」中还处处有广告的身影 —— 以常用的应用市场为例,它的 UI 设计不仅简陋,最主要的是在搜索应用的时候,列表中排序前十的应用中,推广的应用竟然多达 7 个,而且在应用安装的过程中还会有推广广告出现。除此之外,许多「本地化」适配也做得很粗糙,特别是在从原生应用切换过去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严重的违和感。终于在忍受了一个星期之后,我决定将它刷成国际版系统。

三星应用商店的「国区」与「非国区」对比

其实我在选购平板时,就已经将「设备能否刷机」作为重要的选购考量。因为一旦设备自带的系统不好用,我也能通过刷机的方式来使自己多一种选择。于是在决定刷机之后,我顺利在网上找到对应的国际版固件并下载到本地。在电脑中配置好相关刷机环境之后,我将平板关机,然后在按住音量加减键的同时插入数据线,成功进入 Fastboot 开始刷机。

Galaxy Tab S10 fe Fastboot

在等待刷机的过程中,我一边在心里祈祷别出现意外,一边在心里感慨:没想到 2025 年了,我的刷机操作竟还如此熟练!搜固件、装驱动、进 Fastboot 等操作仿佛成了本能。等待间隙,我不禁回忆起曾经被我折腾过的机型:Nokia 5300、Nokia 6120c、Meizu M8se、Blackberry 8310 ...... 这些老机型承载了我最初的玩机时光。即使到了今天,我也清晰地记得它们用的系统与特色功能(啊 ~Symbian 40、Symbian 60、Windows CE 以及 Blackberry OS,多么遥远又熟悉的名称!),而当时 Android 系统还没有流行起来,而我 ...... 我使用的第一台 Android 手机是什么型号来着?

好像 ...... 是 Motorola ME525 ( Defy ) ?

还记得在 2011 年,20 岁的我已经在某个论坛中混成了「版主」(那时还是用 GPRS 网络上网)。某一天。我偶然看到有人在发帖讨论新发布的 HTC Desire 与 Motorola ME525 ( Defy ) 性能谁优谁劣。出于好奇,我点进了帖子想看个热闹,却在不经意间被 Defy 的外观以及三防特性所种草。于是不久之后,我揣着攒了好久的存款, 奔向手机市场以 2700 元的价格买回了一台水货 Defy。

Motorola ME525 ( Defy )

这台手机出厂搭载的系统版本是 Android 2.1,虽然摩托罗拉对系统做了一些优化,但作为早期的 Android,它自身具备的功能其实很难称得上好用。幸运的是,这台手机作为当时的全球热门机型,加之摩托罗拉也没有对手机做出特别严格的限制,因此,在社区中涌现了许多基于 Android 源码开发出的第三方系统。

当时最为流行的第三方系统是 CyanogenMod(国内通常简称为 CM 系统 ) ,与官方系统相比,CM 系统不仅具备许多官方系统中不具备的功能(例如个性化主题、应用权限控制、后台管理、一键超频等),也比官方系统更加精简、流畅。而且因为它是开源的系统,因此更新极为迅速。典型的例子是当基于 Android 2.3 源码开发出来的 CM7 发布后,Defy 的官方系统才更新到 Android 2.2,落后了一整个小版本。

CyanogenMod 7

然而,CM7 虽然优秀,但毕竟是由国外开发者开发出来的系统,这也就导致了该系统中的许多功能并不符合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于是,在国内的玩机论坛中,逐渐出现了许多修改版 CM 系统。

国内热门 ROM 的聚集地之一:机锋论坛

在这些修改版系统中,最受国内用户喜欢的功能有大概有三个,一是来电归属地显示。

在当时,来电归属地显示远不如现在普及。我的印象里,它最早是出现在一些第三方软件上 ── 当有电话拨入时,软件会将来电号码与自带的数据库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来电号码的归属地信息会显示在悬浮窗中。后来,国内开发者将这个功能集成到了固件里,实现了来电界面(以及短信和通话记录)直接显示归属地的效果,成为了国内修改版固件的标配。

二是流量管理。在 2011 年,移动互联网尚未发达,网络流量不仅价格没法和现在比,而且提供的套餐流量也非常有限。我仍然记得当时的流量套餐都是按照 MB 计算的,例如 10MB、50MB、100MB 等,像现在这样动辄几十 GB 的套餐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因此,那时的用户需要精打细算的使用流量。国内开发者面对这一需求,也在固件中加入流量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功能。该功能不仅可以在通知栏显示实时网速,还可以设置流量套餐的上限,避免产生超额费用。

论坛中的第三方固件

最后是应用后台管理。原生 Android 默认是让系统根据实际情况智能地进行内存管理的,它会尽可能地将应用进程保留在内存中,当用户再次打开这些应用时,系统不需要从头开始加载,而是可以直接从内存中恢复。Google 认为这样的设计可以加快应用启动速度,提供更流畅的使用体验。但是,由于懂的都懂的原因,国内的应用生态十分混乱,许多应用(尤其是一些社交、购物、新闻软件)会通过相互唤醒来保持后台活跃,进而导致有许多不必要的进程在手机后台持续运行。它们不仅会占用宝贵的内存,也会消耗更多电量,令手机发热卡顿。所以,国内开发者针对这种现象,通常会在固件中添加诸如「一键清理」和自启动设置等后台管理功能。

两年后,Defy 的性能逐渐落伍,我将自己的手机更换为了 Motorola ME865 ( Atrix 2 ) 。这台机器也同 Defy 一样,适配的固件非常多。在这其中,我尤为喜欢使用一个由国内开发者开发的第三方固件 —— 魔趣 OS(MoKee OS)。

我的 Motorola ME865 ( Atrix 2 )

魔趣 OS 同样也是基于 Android 源码开发而来,与当时国内其它第三方固件相比,它更新稳定,并拥有原生 Android 所拥有的所有功能,同时完全遵循 Google 的设计规范,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许多本地化功能及高级控制。例如上文提到过的来电归属地以及短信验证码识别、工作日闹钟、农历、法定节假日等等,在高级控制中,魔趣 OS 也加入了许多实用的系统增强功能,例如更精细的应用权限控制(例如设置应用的后台和唤醒权限)、内置了 CPU 超频方案、内存管理等高级设置选项,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手机进行更深度的优化。

魔趣 OS 介绍

转眼到了 2013 年,Google 与 LG 发布了 Nexus5 手机。作为 Google Nexus 系列手机中最新的一员,Nexus 5 是市面上首款搭载 Android 4.4 的智能手机。最主要的是,它拥有 HDR+ 拍照、低功耗音频等独家功能,其中最突出的是与 Google Now 完美融合的主屏幕启动器 Google Now Launcher 。

Google Now,又称 Google 即时资讯,是 Android 平台上首个由官方深度整合的智能个人助理软件,它的核心功能是智能推荐卡片和热词唤醒。首先是智能推荐,Google Now 会根据用户的搜索记录、历史位置、日历、邮件等来确定用户可能需要的信息,并将它以卡片的形式显示在手机上。例如它会根据你家和工作单位的位置,在每天指定时间自动提醒你回家的交通情况。又比如它会根据你的搜索记录来猜测你喜欢的体育比赛,并将该比赛的最新动态显示在卡片中。

至于热词唤醒功能,则是在主界面喊一声「OK Google」,即可自动唤醒语音助手。该助手不仅可以进行网络搜索,还可以实现诸如拨打电话、设定提醒与闹钟、播放音乐和开启导航等功能。这两个功能的深度整合,使得 Nexus 5 成为了当时唯一一部可以实现「语音」操作的 Android 手机。

Nexus 5(Android 4.4)

这是我首次接触「智能个人助理」的概念,也是在看过 Google Now 的功能演示之后,被它智能化的概念所折服,以至于在 2014 年新年过后,自己把心一横,通过在论坛上认识的网友,冒着被骗的风险购得了一台 Nexus 5 的美版水货。

我的 Nexus 5(刷的 Lineage OS)

然而,就在我满怀期待地登陆 Google 账号后却发现,当时的 Google Now 虽然已经支持中文输入,但受国内条件限制,可使用的功能并不全面。这种预料外情况使我陷入了两难:是继续坚持原生等待系统更新呢?还是像从前那样刷一些第三方固件呢?简短的思考过后,我选择了后者,为 Nexus 5 刷入了当时在刷机圈讨论度非常高的 MIUI。

MIUI 作为小米公司最初的软件产品,同样是基于开源的 Android 代码深度定制而来。但与个人开发者的单打独斗不同,MIUI 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开发、推广以及维护,因此,MIUI 的更新十分稳定与迅速 —— 开发版固件每周五更新,稳定版固件官方每月一更。MIUI 论坛的设立更使得大量「米粉」聚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群。

2014 年的 MIUI 官网

得益于使用前两部手机时的刷机经验,我十分顺利的地将 MIUI 刷入了手中的 Nexus 5。与我之前使用的第三方固件相比,MIUI 在系统层面对 Android 进行了深度的优化和定制化,例如它不仅支持更换主题,还可以单独应用主题中的元素(例如应用图标、通知栏的信号和电池图标等)。除此之外,MIUI 也对通知栏快捷开关、通话录音、陌生电话拦截 / 标记、垃圾文件清理等功能做出了支持与完善,这使得 MIUI 在功能性和美观性上完爆当时的原生系统。

MIUI 的拨号界面、流量管理、百变主题、通知栏开关、一键清理

然而,随着 MIUI 越做越大,各种功能的堆砌使得系统越发臃肿,竟开始逐渐拖累起手机的运行速度来,这一变化使得我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著名的国产定制系统—— Flyme。

Flyme 原本是魅族手机独享的系统,但或许是受到了 MIUI 的刺激,在 2014 年 6 月,魅族董事长黄章突然在微博上放出了 Nexus 5 刷入 Flyme 并成功运行的视频,并表示 Flyme 即将开放给更多第三方设备。

魅族官微转发了黄章的微博

看到消息的我兴奋不已,以为魅族很快就会放出 Flyme for Nexus 5 的刷机包,结果没想到一直等到了 9 月中旬,才终于等来第一个公测版本。

实在是没找到 2014 年的图片,放张 2016 年的凑数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成熟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定制版 Android 系统,Flyme 以其简洁、扁平化、清新优雅的界面设计而闻名,它的设计细节和视觉美感令我很是心动。当然,若仅是好看,它也不会至今令我印象深刻。实际上,Flyme 系统中的许多交互都设计得很有巧思,例如小窗模式、适合单手操作的控件布局以及诸多手势控制功能,在当时都属难得的系统操作体验。除此之外,Flyme 大概也是当时国内最早进行生态建设的系统之一,不仅可以方便地同步联系人、短信、系统设置等,还能通过云端进行手机查找和数据备份,同时也在系统层面集成了如访客模式、应用加密和一键挂失等等安全功能。

Nexus 5 上的 Flyme(公测版的图没找到,图中是后期的版本)

然而,纵然 Flyme 有不少优点,但对 Nexus 5 的适配速度却是远远不及 MIUI 了,四个月过后才推出了第二个公测版本,这也就导致了它 Bug 频发,根本无法作为手机中的主力系统使用。到了 11 月,Nexus 5 获得了史诗级的 Android 5.0 更新,不仅拥有了全新的视觉设计与性能提升,与 Google Now 的整合也更加深入,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在更新之后,只要手机屏幕处于点亮状态,就可以直接说出「OK Google」来唤醒语音助手,使操作体验更加流畅与实用。

Nexus 5(Android 5.0)

因此,我果断将手机刷回了原生系统,并在体验过后发现,获得了 Android 5.0 更新的手机竟然使用起来如丝般流畅,与当时还在使用 Android 4.4 的 MIUI 和 Flyme 相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即使原生系统尚有一些功能上的缺失,也完全可以通过安装第三方进行弥补,更在我发现 Tasker 这个自动化大杀器后彻底失去了使用定制系统的冲动(Tasker 在定制系统的稳定性上不如原生理想)。

Nexus 5 中的 Tasker

就这样,我渐渐的在原生系统上安份了下来。即使后来又陆续使用过国行的 Moto X play、Nokia 7 Plus、一加 7T 等手机,无一例外到手后不久就被我刷入了更接近原生系统的国际版固件。而在一加 7T 之后,年龄见长的我也再难以像曾经那样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去「折腾」手机了,于是终于在自己 35 岁的年纪,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苹果手机 —— iPhone SE3,也算是体验了一把 iOS 系统的魅力。

只是「苹果」虽好,可如今看着面前已经成功刷入国际版固件的三星平板,我再一次怀念起了那份调校、掌控手机的快意,想要「折腾」一下的欲望也随之蠢蠢欲动起来。于是,我一边品味着自己的欲望,一边向自己问出了那个被无数人问了无数遍的问题:我的下一部手机,是继续选择「不折腾」的 iOS 呢?还是选择回归 Android 的怀抱?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三星 nokia matrix 三星galaxy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