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昨天
城关区以民生为笔绘就宜居生活新画卷 “城市更新·走进县区看变化”系列报道之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编者按】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国家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战略部署,亦是兰州激活城市肌理、增进民生福祉的核心路径。从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口袋公园的见缝插绿,到文创园区的新旧共生,兰州正以精细更新绘就幸福图景。

即日起,本报推出 " 城市更新 · 走进县区看变化 " 系列报道,将走进全市八县区,聚焦老旧空间焕新、社区功能升级等城市更新的亮点,记录兰州践行以人为本、有机更新理念,在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优化空间功能布局中探索的特色路径,展现各县区在更新实践里的民生温度与发展动能。

近年来,城关区以民生为笔、文化为墨、生态为纸,在老城区的城市更新中勾勒出一幅幅民生幸福图景。

老旧小区改造

拆堵点通民心

老房子焕发新生

" 叮—— " 陇盛花园 4 号楼的加装电梯门缓缓打开,72 岁的李女士提着菜篮走进来,脸上满是笑意地说:" 以前爬 3 楼得歇两回,现在摁个按钮就到家,这电梯装到了我们心坎上。"

在城关区雁北街道,像这样的 " 幸福按键 ",已被 700 余户居民按下。截至目前,雁北街道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中的 74 部电梯加装。

加装电梯只是老旧小区 " 逆生长 " 的一个缩影。城关区 2000 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 1600 余个," 管道跑冒滴漏 "" 冬天暖气不热 "" 楼道漆黑脏乱 " 曾是居民的 " 心头堵 "。近年来,该区分年度推进改造,如今已完成 1038 个小区升级,2024 年启动的 600 余个项目,更将惠及近 10 万户家庭。

改造不是 " 表面功夫 ",而是实打实的 " 里子工程 "。在辰北花园,施工队不仅给外墙裹上保温层、换上节能窗,还把埋了几十年的老旧管网全换成新的。红西村社区天益小区的变化更直观:曾经黑乎乎、满是涂鸦的楼道,如今刷得雪白,还装了声控灯," 晚上下班回来,一跺脚灯就亮,心里都敞亮。" 居民张星芳笑着说。

要改得好,更要改得稳。" 双节 " 前夕,雁北街道的专项检查组扎进交干校家属院工地:一边对照图纸查墙体翻新进度,叮嘱施工队 " 避开居民做饭时间铺路面 ";一边蹲下身看临时电箱,发现线路杂乱,当场让施工方整改。

为了让改造合民心,城关区还搭起了众人商量的台子。雁南街道班子成员每周泡在工地,遇上停车位规划有争议,就把居民、施工队拉到一起开现场会,3 场会就化解了 10 多件矛盾;不少小区还请居民当质量监督员,火车站街道一个老旧小区的改造现场,居民王艳美每天都来工地转:" 我得看看墙面刷得平不平,瓷砖贴得牢不牢,这是咱们自己的家。"

区级层面更立下规矩:施工企业若出质量问题,直接列入 " 黑名单 " 终身追责,让老房子的新日子过得长久。

口袋公园

抠 " 边角料 " 造绿客厅

方寸地藏着大幸福

" 你看这廊架多精致,还有这么多花,以后遛弯不用跑远了。" 南关十字西北角的南关小游园里,刚退休的张蕊正跟老姐妹视频。在这里,217 株乔木错落有致,6 万余株灌木织成彩色花带,防滑石板路绕着休闲椅转了个圈。这个曾经的闲置地块,如今成了日均接待数百人的 " 绿色会客厅 "。

在城关区,这样的惊喜还有很多。截至目前,该区已在道路后排绿地、拆违空地、荒弃地块上," 抠 " 出 40 多个小游园,总面积达 25 万余平方米,种植国槐、银杏等乔木 60 余种,海棠、月季等灌木 20 余万株,其中 24 处还入选了兰州市第二批口袋公园目录。这些散落在城市里的 " 绿色宝珠 ",正串起居民的 15 分钟幸福圈。

每个小游园都有自己的特色:新港城儿童友好空间里,字母造型座椅、月相科普地面透着童趣;盘旋路廉洁文化游园里,廉政景墙配着景观亭,遛弯时还能学知识。

这些方寸之美,藏着设计者的巧思和城市更新的设计理念。" 我们要让每块‘边角料’都有生命力,还要有温度。" 园林高级工程师何江燕说。南关小游园的如意廊架,用的是节能环保材料,还融入了兰州地域文化;盘旋路游园铺的透水地坪,下雨不积水,走上去还软乎乎的;所有游园都留了无障碍步道,轮椅、童车都能顺畅走,智慧健身器材、充电座椅更是标配。

特色街区

改旧厂房育新动能

老地方玩出新花样

国庆前夕,段家滩兰州文创产业园里,一场 " 我心中的祖国・百米画卷 " 活动火了,数百名大小朋友趴在画布上,有的画白塔山,有的画中山桥,彩色颜料涂出了满满的幸福感。走进园区,更让人惊喜:红砖墙上爬着绿藤,旧机床成了景观摆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厂房,如今变身设计工作室、艺术展厅,文艺气息里透着工业记忆。

这片网红地,曾是兰州恒孚油泵油嘴厂和甘光厂的老旧厂区。2009 年起,这里进行了更新:保留厂房的梁、柱、砖墙,再添上现代设计元素,让工业遗存 " 活 " 起来。如今,园区总建筑面积达 5 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及工作室 150 余家,提供就业岗位 1000 多个,还成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老厂房不仅没 " 老 ",还成了年轻人追逐梦想的新舞台。

"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换‘外衣’,更要给老地方注入新动能。" 园区相关负责人说,针对城关区老城区 " 空间受限 " 的难题,园区联合甘肃省文化产业规划设计院,打通与甘光大厦信创基地、兰州电影制片厂、兰州财经大学的 " 隔墙 ",按 " 数字创意公园 " 标准打造,让 " 园区、校区、厂区、街区、社区、景区 " 融成一片。" 以后这里不仅能逛文创店,还能学数字技术、看电影展,年轻人能创业,居民能休闲,老工业基地就能变成‘城市新客厅’。"

这样的旧貌换新,在城关区的特色街区里不断上演。焦家湾附近的六毛厂街区,曾是承载着工业记忆的老厂区,如今已变身六毛厂创意产业园,旧厂房的硬朗框架下,装进了音乐工作室、家具市集与特色餐饮,成了周边居民的新去处。原本普通的街巷,因特色小吃、地方美食的聚集,成了市民寻觅美食、感受市井风情的打卡地,老兰州的生活气息与新消费的时尚感在这里碰撞出独特魅力。

" 接下来我们会跟着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把民生保障放在前头,优先推进老旧居住区宜居改造这类基础工程,同时也会多谋划城市更新的其他项目,让更多居民受益。" 城关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谈及未来规划时,语气坚定。目前已对接省规划院开展城市体检,同步编制《兰州市城关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5-2030 年)》,会盯着城市体检找出的问题清单和整治清单来规划。

本报记者 颜娜 实习生 缪彩霞

来源:兰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王艳 兰州 老旧小区改造 美好生活 老城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