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车企的转型阵痛撞上智能化的生死竞速,广汽集团的选择不再是单打独斗。
与华为携手共创 " 启境 " 品牌,可视为一次重要的技术协同探索,也是对当前市场趋势的积极响应。从混动技术路线的选择到与华为合作中的磨合,广汽不断推进战略优化与业务调整。
这一次,广汽能否在华为的深度介入与自身品牌主导权之间找到平衡点,真正撬动高端市场的天花板?
不走寻常路的创新尝试
今年 1 月,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同意投资设立 GH 项目公司(即华望汽车),注册资本为 15 亿元,标志着广汽与华为正式开启深度战略合作。
九个月后,双方共同打造的全新品牌 " 启境 " 首次亮相。这一动作不仅承载着广汽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战略,也代表着华为在汽车领域合作模式的进一步突破。
与华为此前推出的鸿蒙智行(原智选车)模式不同,启境品牌并未成为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之后的 " 第六界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也曾明确表示,由于资源和人力有限,鸿蒙智行不会新增 " 第六界 "。这意味着 " 启境 " 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将此次合作阐释为 " 全栈式合作 ",覆盖了从产品联合定义、开发制造、销售服务到用户生态构建的全领域。
图片来源:冯兴亚微博截图
这种被业内称为 "HI PLUS" 或 " 小智选 " 的模式,核心创新在于华为贯穿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前端的产品定义与造型设计,到核心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技术,再到后端的营销策略与服务环节,华为均深度参与并拥有相当程度的主导权。但与此同时,新品牌预计不会进入华为现有的终端门店销售体系,而是将建立独立的全新渠道。
该模式巧妙地在深度赋能与品牌独立之间取得平衡:既确保了华为能够将其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如华为乾崑智驾与鸿蒙智舱等——深度集成至产品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广汽作为传统汽车巨头对品牌主导权与销售渠道控制权的考量。
冯兴亚评价称,这种合作 " 既保留了以主机厂为主导的特征,又融合了华为智能化的技术优势,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双方的长处 "。
对广汽集团而言," 启境 " 品牌的推出是其应对市场变化与自身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2024 年,广汽集团遭遇销量下滑与首次年度亏损,其主力新能源品牌埃安也因 B 端市场饱和而显露疲态。因此,借助 " 启境 " 进军 30 万元级高端智能新能源市场,不仅是广汽推动品牌向上、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一步,更是其在行业智能化竞争中的重大布局。
冯兴亚明确强调:" 启境项目对广汽集团举足轻重,广汽将把启境置于最高优先级,集中优势资源保障其长期发展。"
对华为而言,与广汽的此次合作是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模式的一次重要拓展。在鸿蒙智行模式已验证市场号召力的背景下,与广汽的合作展现出华为赋能车企的另一条路径——即便不大量占用自身终端渠道资源,仍可深度参与甚至主导一个高端汽车品牌的打造,从而更灵活地扩大其智能汽车技术的市场影响力与份额。
目前,启境品牌已规划轿车和 SUV 两款车型,将同时提供纯电与增程两种动力版本,首款产品预计于 2026 年正式上市。
在渠道方面,华望汽车已于 8 月启动城市渠道招募计划,优先覆盖北上广深及成都、重庆等重点城市,并计划采用 "1+N" 模式进行网点布局。
与此同时,华望汽车引入了华为的 IPD(集成产品开发)和 IPMS(集成产品营销)全流程体系,旨在实现从用户洞察、产品定义、研发迭代到营销落地的全流程高效协同。
总体来看,启境品牌的诞生既是广汽推进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举措,也是华为将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以创新合作形态落地的重要实践。双方通过突破常规的合作架构,试图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中走出一条新路。
高端攻坚
广汽集团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汽车工业演进的一个缩影。
从 1997 年至 2007 年,通过与本田、丰田等国际车企的合资合作,广汽逐步建立起现代制造体系与管理基础,积累了初期的资本与技术经验。
2007 年至 2017 年,集团进入自主创新的重要阶段,推出自主品牌 " 广汽传祺 ",实现了从 " 以市场换技术 " 到自主开发的关键转变。
2017 年至今,广汽集团持续推动向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转型,先后推出独立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以及高端品牌昊铂,以积极应对行业变革与市场竞争。
近年来,广汽集团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挑战。2024 年,集团全年累计销量为 200.31 万辆,同比出现一定回落。进入 2025 年上半年,销量仍处于调整阶段,共实现 75.53 万辆。
其中,两大核心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的销量分别为 14.63 万辆和 10.9 万辆,均有所回调。在推进品牌高端化的过程中,集团仍面临一定的市场压力。
财务方面,2025 年上半年,广汽集团合并营业收入为 421.66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 25.38 亿元,为 2005 年以来首次中期亏损。
回溯 2023 年至 2024 年,集团总营收由 1297.06 亿元降至 1077.84 亿元,显示其当前正处于销量与盈利能力的调整阶段。
图片来源:昊铂
在向新能源高端化转型的过程中,昊铂品牌作为广汽集团的重要布局,其发展路径也反映了当前自主品牌向上突破所面临的共性课题。
昊铂品牌成立于 2022 年,旨在通过高性能与豪华配置切入高端新能源市场。品牌陆续推出超跑 SSR、轿跑 GT 及 SUV HT 等车型,并在技术上搭载了鸥翼门、800V 超快充等配置。从市场表现来看,昊铂 2023 年销量为 8000 余辆,2024 年提升至 1.97 万辆,但与设定目标仍有差距,目前仍处于品牌培育阶段。
2025 年前四个月,其主力车型销量保持在三位数水平,品牌影响力尚待进一步拓展。
面对市场竞争与品牌建设中的挑战,广汽集团自 2024 年起推进了一系列结构调整与改革举措,统称为 " 番禺行动 "。其中,昊铂品牌被提升为与埃安、传祺并列的三大自主品牌之一,并成立独立的营销本部,以增强资源聚焦与市场响应能力。
人事方面,由曾负责埃安东南亚市场的马海洋出任昊铂品牌 CEO,推动营销服务体系的优化,包括推行 " 一口价 " 机制、直营交付模式等。在产品层面,昊铂计划于 2025 年推出多款新车型,并布局增程动力路线,以拓宽用户选择。
冯兴亚表示,未来三年将全力支持昊铂品牌发展,投入优势资源。在体系能力建设上,广汽积极推行 IPD 管理体系,力争缩短车型开发周期,优化成本结构。同时,集团持续整合供应链资源,构建具备成本竞争力的全球化产业链,以提升整体市场应对能力。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迭代加速,品牌塑造与用户体验成为关键。昊铂乃至广汽自主品牌的高端化路径,仍需在产品力、服务体系和品牌认知上持续积累。
广汽集团所推进的 " 番禺行动 " 及其配套改革,其成效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昊铂品牌能否在高端新能源市场实现突破,仍需持续观察。而随着启境品牌的发布,广汽在高端化布局上也展现出新的探索与尝试。
还来得及吗?
广汽集团近年发展历程中,管理层在多项关键战略决策上持续探索与调整,其中对插混技术路线的判断以及与华为合作模式的演进,被视为其适应行业变化、不断优化布局的重要体现。
早在 2014 年,广汽就牵头完成了国家 863 计划 " 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 " 重大项目中的增程式纯电动轿车研发与产业化技术攻关课题,并在国内较早实现了传祺增程式纯电动轿车的量产,展现出在电动化领域的前瞻布局。
在当时行业环境下,集团内部评估认为增程与插电技术尚处发展初期,未来主流路径存在不确定性。
随着市场对混动车型需求的快速增长,广汽也逐步加大对相关技术的投入。据中汽协数据,2025 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693.7 万辆,同比增长 40.3%,其中混合动力车型销售 252 万辆,增长 31.1%。目前,广汽正积极推动传祺品牌插混车型的布局,并持续优化产品矩阵。
在技术路线演进的同时,广汽与华为的合作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体现出传统车企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对合作模式与自主发展之间平衡的持续探索。
2017 年,广汽成为国内较早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车企之一,双方初步确立了在智能网联和电动化领域的合作意向。随着项目推进,双方在具体合作方式和商业条款方面进行了多轮沟通。
2020 年 9 月,广汽与华为重新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并于次年启动广汽埃安与华为联合开发的中大型智能纯电 SUV 项目 AH8,计划搭载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总投资近 8 亿元。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广汽基于对核心技术自主掌控和品牌差异化发展的考量,于 2023 年 3 月将合作模式调整为华为作为重要供应商参与。这一调整旨在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同时保持与华为的持续协作。
图片来源:广汽
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广汽也持续优化对外合作策略。从 2024 年起,双方进一步推动合作落地,冯兴亚在广州车展上表示,广汽与华为的合作 " 源远流长、深度全面 "。
今年 1 月,广汽董事会批准投资 15 亿元设立 GH 项目公司(后注册为 " 华望汽车 "),作为双方深化合作的平台。九个月后,合作首款车型 " 启境 " 品牌正式亮相,标志着合作进入新阶段。
面向未来,广汽集团计划到 2027 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 200 万辆,占集团总量 60% 以上,其中海外市场 50 万辆。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转型关键期,机构预测,到 2030 年仅部分新能源品牌可保持盈利,这意味着车企需在有限时间窗口内加快推进转型。
广汽的 " 华望 " 项目也面临行业共性挑战:华为已与多个品牌建立合作,华望作为新入局者,需在华为赋能基础上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其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快速形成品牌辨识度与技术积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确立自身定位。
结语:
广汽集团的探索为中国传统车企提供了值得观察的案例。在产业快速变革的背景下,企业对技术路线的判断需更具前瞻性,合作模式也需更加灵活。在依托合资业务的同时,不断增强自主板块的竞争力,是行业普遍面对的课题。
目前,广汽正推进一系列调整,涉及组织架构、技术路径以及营销合作等方面。冯兴亚表示,公司将围绕用户需求优化运营体系,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主要转型任务。
从行业整体看,汽车领域的竞争仍在持续深化。面对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广汽的转型窗口较为紧凑,其多年积累的体系能力与应对挑战的实际成效,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