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阅读专栏:第 65 期
作者 | 刘国华 原创出品 | 管理智慧
我在 2016 年出版的《雷军:乘势而为》一书里,记下过雷军的一段反思。他说,自己在金山时,把大量精力放在写计划、改计划上,结果忽略了市场趋势,错失了大量的先机。
这话看似平常,其实打在要害:计划,为何有时候变成了企业的枷锁?
一、计划的错位理解
很多公司里,计划被当成圣旨。管理者把目标拆解成表格,把过程写进日程,再一遍遍检查完成度;员工则对着清单打勾,像做选择题。计划变成压在头上的铁板,而不是帮你找路的地图。
结果有两个:
计划僵化:市场风云突变,今天写的计划,明天可能就成了废纸。
资源浪费:人力物力耗在修正表格上,却没人抬头看一眼市场走势、客户情绪、竞争格局。
雷军当年的教训就在这里:不是计划没用,而是把计划看成终点,就成了纸上谈兵。
二、计划的真正价值
那计划到底有啥用?在我看来,核心不在执行,而在于它能带来三个更高层次的作用:
计划是意志的统一器。组织的本质,是一群人往同一个方向走。计划,就是大家校准节拍的过程,让 " 各唱各调 " 变成 " 合唱一首歌 "。
计划是资源的盘点器。企业资源分散,部门各有算盘。计划过程,就像做一次全身 CT:看清哪里有存量,哪里有缺口。资源盘清楚了,大家才能知道自己在棋盘上的格子。
计划是战略的宣誓器。计划不仅是一份文档,更是一种仪式。那一刻的承诺,会让组织形成向心力,哪怕以后不断修正,方向感也不会散。
所以,计划的真价值,是帮企业在起跑前,建立起清晰的秩序和共识。
三、计划与趋势的平衡
战略思维里,有个辩证法:计划是术,趋势是道。
有计划没势,容易僵化,像没风的船,只能原地打转。
有势没计划,就成了乌合之众,随风乱跑。
亚马逊的 "working backwards" 机制很有意思。立项之初,就写未来的新闻稿,假设用户那天会怎么评价。这不是把未来锁死,而是用客户的需求来牵引计划。
四、计划的动态智慧
企业像船:计划是罗盘," 势 " 是风。只有罗盘没风,船动不了;只有风没罗盘,船会漂。
真正的智慧是:用计划统一内部秩序;用势感知外部趋势;在执行中动态修正,不执着完美,也不盲目追随。
计划的价值,不在它有多精准,而在它让复杂的组织凝聚成一个整体;势的价值,在于它决定了方向和机会。二者合在一起,才可能有真正的战略执行力。
小注
此篇所录,出自所著《新商业思维》(第二辑)。并于原稿之上,多有略微删润,以增益其义。
套书共六辑,洋洋洒洒百万余言,以 " 短阅读,长思考 " 为成文原则,广涉商界诸般思维,常有洞见。然书成之后,阅者寥寥。虽或有读者妄语曰:" 读此六卷,世间再无新思维;纵有新意,亦不过换汤而已。" 此言或讥或赞,不可尽信。然有友人劝曰:" 观点思维若不传,终将珠玉蒙尘,实为可叹。" 余闻此,颇感其言有理。且其已久无再版,市井难寻,欲购亦不可得。
故此立志,将以数载光阴,择时细述,陆续刊布。惟愿诸君偶有所得,一言半句,能启思路,便不负笔墨一场。
作者|刘国华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品牌与传播事业部负责人,专注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企业史与企业家思想,常年为多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为您推荐:
华夏基石最新推出 2025 企业内训大课:
这套实操方法论,目前已为一线城市的企业内训超 300 场,超 60000 名企业家和管理精英参与学习,2 天学会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顾客经营体系,助力企业实现市场突破和组织变革。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
中国管理咨询的开拓者和领先者
彭剑锋、黄卫伟、包政、吴春波、杨杜、孙健敏领衔
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品牌
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
咨询合作扫码
感谢阅读和订阅《管理智慧》,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最新推送,敬请星标本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