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道 昨天
常州跑出未来独角兽:做工业机器人,年入6亿,百度押注,港股上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 | 铅笔道 阿欣

近日,常州微亿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 微亿智造 ")递交招股书,拟冲刺港股 IPO。

微亿智造的核心业务是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EIIR)。这类机器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机械臂,而是通过软硬件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自主感知、学习、决策与执行的能力。对制造企业来说,这类机器人带来的最大价值是柔性化和快速部署。

据灼识咨询数据,按 2024 年的收入计算,微亿智造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EIIR)供应商 。其当年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 2.718 亿元,位居行业第一 。

此外,权威市场研究机构 IDC 发布的《中国 AI 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份额 2024》报告中,微亿智造同样排名全国第一。

从 2022 年到 2024 年,其 EIIR 产品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达 183.4%。这也证明了市场对这类智能化、柔性化机器人的强劲需求。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为何收入增长率如此迅猛?借着微亿智造的业务,今天铅笔道和大家揭秘。

01

微亿智造的核心产品是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即 EIIR(Embodied Industrial Intelligent Robot)。

传统的自动化生产线,更像是一个设定好程序的计算器,只能一丝不苟地执行命令,一旦产品或流程有任何微小变动,就需要工程师花费数周甚至数月时间重新编程,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这在如今追求小批量、多品种、快速迭代的制造业中,显得力不从心。

微亿智造的核心,就是解决这个 " 僵化 " 的痛点。

它为机器人装上了基于人工智能的 " 大脑 ",使其具备了类似人类的感知、学习、决策和适应能力。

目前,微亿智造形成了三条相互补充的产品线:

-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EIIR)产品:这是公司的核心和旗舰产品线。

这些机器人由 AI 模型完全驱动,能够自主完成任务并学习新任务,无需人工编程。它们可以像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样,通过 " 眼睛 "(智能感知)发现问题,通过 " 大脑 "(AI 模型)思考解决方案,并指挥 " 手臂 "(执行器)完成高精度操作。

-AI 赋能的智能化产品:这可以理解为 " 定制版 " 的智能设备。

与 EIIR 产品不同,这些产品的 AI 能力主要集中在视觉感知、数据分析等方面,而不涉及由 AI 驱动的复杂机器人运动控制。比如,一台专门用于检测手机中框外观的设备就属于此类。

- 模组类产品:这是将公司的核心技术 " 化整为零 " 的产品,如智能感知硬件、工业软件、算法模型等,可以独立销售给系统集成商或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大客户。

02

微亿智造的突破性在于,它解决了 AI 应用中的 " 冷启动 " 难题。

传统 AI 模型需要大量数据来训练,但在新场景中没有数据怎么办?微亿智造通过其独创的 " 快慢思考 " 与 " 人类在环 " 来破解,具体来说:

" 快思考 " 与 " 人类在环 ":在新机器人部署初期,它并非完全自主。

云端的工程师专家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系统(BASH 系统)实时指导和修正机器人的决策 。每一次人工指导都会被系统记录下来,形成宝贵的 " 学费 " 数据。这使得部署周期从行业平均的数月缩短到了数天 。

" 慢思考 " 与 " 数据飞轮 ":这些在 " 快思考 " 阶段积累的人类经验数据,会被用来在云端持续训练和进化核心 AI 模型。

机器人工作得越多,学到的经验就越多,变得越聪明,从而逐步减少对人工干预的依赖,最终实现真正的自主。这个过程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 " 数据飞轮 ",构筑了难以被复制的竞争壁垒。

至今,微亿智造已积累了超过 15TB、包含超 10 亿条记录的真实工业场景精标数据。

在所有业务线中,EIIR 产品是其增长的核心引擎。

财务数据显示,2022 年该产品的收入仅为 3382 万元,占总收入的 15.3%,到 2024 年已飙升至 2.72 亿元,占比 45.3%,到 2025 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 53.6%。这条产品线的毛利率也从 2022 年的 45.7% 提高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54.1%。

03

在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这个新兴且专业的赛道上,微亿智造已经占据了领先地位。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按 2024 年的收入计算,微亿智造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EIIR)供应商 。其当年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 2.718 亿元,位居行业第一 。

此外,权威市场研究机构 IDC 发布的《中国 AI 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份额 2024》报告也佐证了其市场领导地位,在该报告中,微亿智造同样排名全国第一 。

尽管 " 具身智能 " 对大众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但在实际的工业应用落地层面,微亿智造已通过其商业化成果成为了该细分领域的 " 隐形冠军 "。

对比国际同行,欧美的波士顿动力、ABB、日本的发那科等公司在机器人本体和运动控制方面积累深厚,但在复杂制造场景的柔性落地上,微亿智造这样的中国公司走得更快。

可以说,国外在通用性和底层硬件上领先,而国内企业则在成本效率和行业适配性上逐渐实现突破。

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 2022 年至 2025 年前六个月,微亿智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 2.21 亿、4.34 亿、6.00 亿和 4.12 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 -9201.0 万、-11380.4 万、1573.9 万和 668.4 万元。

成立至今,微亿智造共完成多轮融资,股东包括工业母机基金、深创投、洪泰基金、普华资本、百度、Hao123、东海投资、青枫投资、松禾资本、领航新界等知名投资机构。

04

微亿智造所处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正告别 " 傻瓜 ",迈入 " 学徒 " 时代(G2 阶段)。

根据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发布的指南,全球具身智能行业目前主要处于 G2 发展阶段。就是机器人已经告别了只能死记硬背、重复动作的 " 傻瓜 " 阶段,进化到了一个能够感知环境、组合技能来完成复杂任务的 " 学徒 " 阶段 。

最大的突破在于破解了工业生产中 " 效率与柔性 " 的悖论。

传统产线要么追求极致效率但极其僵化,要么依赖人工来实现柔性但效率低下且不一致。

以微亿智造为代表的 EIIR 产品,通过 AI 驱动,实现了机器的高效率、高稳定性和类人的灵活性,能够快速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需求,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尽管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市场仍在呼唤一个能真正自主思考、像 " 大师傅 " 一样工作的机器人。这其中蕴含着超多新机会,具体来说:

机会一:更通用的 " 大脑 " ——端到端工业大模型成为主流。

当前,很多智能机器人仍依赖多个 " 小模型 " 串联工作,一个模型负责看,一个模型负责判断,一个模型负责动,效率和协同性有限。

未来的趋势是开发出端到端的工业大模型(如 VLA 模型),一个 " 大脑 " 统一处理视觉、语言和动作。

这意味着,未来的机器人可能不再需要复杂的编程,工厂管理者可以用自然语言(比如 " 把这个零件上所有划痕都打磨掉 ")下达指令,机器人就能自主理解并规划执行。这将极大降低使用门槛,让更多中小企业也能用上智能机器人。

机会二:经验的数字化——让老师傅的 " 手艺 " 永流传。

工业生产中,最宝贵的资产之一就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积累的 " 手艺 " 和 " 直觉 ",比如如何判断一个瑕疵是否严重,如何拿捏打磨的力道。这些隐性知识很难用代码来描述。

未来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将通过更先进的人机交互和多模态感知系统,把这些经验 " 学 " 到手,并将其转化为可以复制和传承的数字模型。这不仅能解决熟练工人短缺的难题,更是将人类智慧大规模沉淀和复用的机遇。

机会三:从 " 数据洞察 " 到 " 闭环行动 " 的能力跃迁。

今天的工厂已经能收集海量数据,但很多时候数据分析和实际生产是脱节的。" 数据报告说次品率高了 ",然后人再去调整产线。市场迫切需要一种能将数据洞察直接转化为物理行动的智能实体。

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成为数据闭环的最终执行者,它们能实时分析数据,做出优化决策,并立刻在生产过程中精准执行,形成一个真正自我优化的 " 活 " 的生产系统 。

05

通往 " 大师 " 的道路并非坦途,同样要应对 " 三座大山 " 带来的挑战。

挑战一:高质量数据的 " 护城河 " 难以逾越。

AI 的进化离不开高质量数据的 " 喂养 "。

例如微亿智造的优势之一就是通过多年的商业化落地,积累了庞大的真实工业场景数据。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如何获取这些贴合真实工况、经过专家标注的高价值数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没有足够的数据,再好的算法也只是纸上谈兵。

挑战二:通用性与专业性的平衡。

市场既需要机器人能像人一样具备处理多种任务的通用能力,又要求它在执行具体任务时达到远超人类的精度和稳定性。

如何开发出一个既 " 博学 " 又 " 专精 " 的 AI 模型,在不同场景间快速迁移而无需大量二次开发,是行业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

挑战三:跨场景的商业化落地能力。

从一个行业成功迈向另一个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可迁移性,更需要对不同工业场景生产逻辑的深刻理解。

如何将技术与特定行业的工艺知识(know-how)深度融合,形成可复制、可扩展的商业闭环,是对所有从业者的巨大考验。

以微亿智造所代表的技术浪潮,正重塑对 " 工厂 " 和 " 工人 " 的认知,一个由更聪明、更灵活的 " 新劳动力 " 驱动的制造业新时代,或许不远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ai 常州 港股 智能感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