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阅读专栏:第 66 期
作者 | 刘国华 原创出品 | 管理智慧
在商业史上,总有一个让人唏嘘的悖论:企业活得越久,往往越不敏锐。就像一只年老的猎豹,跑得依旧稳健,却再也捕不住突然跃出的猎物。组织的惯性就是这样——它一方面是护城河,让你能稳定防守;另一方面却也是深渊,等你掉进去时,才发现自己爬不上来。
惯性藏在三个地方:
流程的路径依赖:一旦成型,环环相扣,动一下就是牵全身。
文化的自我复制:培训、晋升机制,就像一台复印机,把旧思维一遍遍拷贝。
权力的稳定结构: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现有的领导层。他们天然抗拒打破秩序。
很多企业的第一反应是 " 换血 " ——招一堆新人来冲。但这种做法代价高,破坏稳定,还常常昙花一现。聪明的办法,是像身体免疫系统一样,不大动干戈,而是给组织植入 " 认知抗体 "。
把组织看成一个巨大的生命体。想让它焕新,不必开膛破肚,只要像注射疫苗那样,放入一些 " 变革酵母 "。
这些人不是来推翻旧体系的,而是承担神经突触的角色。靠高频率的小注入,把新认知一波一波传出去。做法有三条:
高频接种:每月一次主题讨论,保持认知的鲜活感。
小范围试点:只挑少数关键岗位,不搞全员大动员。
辐射扩散:让这批人感染周边,慢慢改变氛围。
妙就妙在,它不伤筋动骨,却能一点点改造整个组织。
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最怕零售业的惯性。他亲自挑了 150 个 " 觉醒节点 "。每月拉他们开会,围绕几个核心问题:消费者怎么变了?是谁在推动?企业内部谁能接住这个球?
每月一个主题,每月一次互动。时间久了,这 150 人带动了几千人,再带动整个大组织。靠的不是革命,而是持续渗透。靠的不是喊口号,而是天天 " 补针 "。这也是为什么优衣库能保持敏锐,不至于像别的零售巨头那样越大越迟钝。
90 年代的 IBM,被说成 " 大象跳不动舞 "。新任 CEO 郭士纳并没有上来就砍掉部门,而是发动了一场价值观对话。
不是高层拍脑袋写文化手册,而是让员工通过一次次对话、辩论、反思,去重构 " 我们是谁 "。这种认知的火花,最后沉淀为新的价值观,成了 IBM 的免疫系统。于是,大象真跳起来了,完成了从硬件巨头到服务企业的转身。
华为的做法更像是一种制度化的 " 抗体 "。任正非清楚,惯性往往源自 " 一言九鼎 " 的权力格局。所以,他设计了轮值 CEO 制度,让不同高管轮流当家,带来不同视角。
这样一来,变革就被常态化了,不必等到危机才换将。权力在流动,思维也在流动。华为才始终保持一种紧绷感,不至于迟钝。
无论是优衣库的 150 人、IBM 的文化对话,还是华为的轮值 CEO,其逻辑都一样:少数点的觉醒,带动多数面的更新。
换血式变革像手术刀,快,但风险大;认知抗体更像针灸调理,慢,却能润物无声。真正可怕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你自己的僵化。市场上的死因大多不是 " 打败 ",而是 " 老死 "。
小注
此篇所录,出自所著《新商业思维》(第二辑)。并于原稿之上,多有略微删润,以增益其义。
套书共六辑,洋洋洒洒百万余言,以 " 短阅读,长思考 " 为成文原则,广涉商界诸般思维,常有洞见。然书成之后,阅者寥寥。虽或有读者妄语曰:" 读此六卷,世间再无新思维;纵有新意,亦不过换汤而已。" 此言或讥或赞,不可尽信。然有友人劝曰:" 观点思维若不传,终将珠玉蒙尘,实为可叹。" 余闻此,颇感其言有理。且其已久无再版,市井难寻,欲购亦不可得。
故此立志,将以数载光阴,择时细述,陆续刊布。惟愿诸君偶有所得,一言半句,能启思路,便不负笔墨一场。
作者|刘国华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品牌与传播事业部负责人,专注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企业史与企业家思想,常年为多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为您推荐:
华夏基石最新推出 2025 企业内训大课:
这套实操方法论,目前已为一线城市的企业内训超 300 场,超 60000 名企业家和管理精英参与学习,2 天学会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顾客经营体系,助力企业实现市场突破和组织变革。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
中国管理咨询的开拓者和领先者
彭剑锋、黄卫伟、包政、吴春波、杨杜、孙健敏领衔
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品牌
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
咨询合作扫码
感谢阅读和订阅《管理智慧》,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最新推送,敬请星标本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