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笑创客 15小时前
贸易战2.5:市场太乐观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嬉笑创客,作者:CB,原文标题:《贸易战 2.5,一个低概率的长尾情形》,题图来自:AI 生成

关于这次升级,如果一定要阅读,读培风客的《贸易战升级》和 tuzhuxi 的《中美贸易战推演》两篇基本足够了(包括我这篇啰嗦也不重要),我也赞同他们整体乐观的倾向和分析判断。只不过想补充一个可能的低概率暧昧情形,即摩擦时间比预期长,且截至月底的 APEC 会议也没有定论,而非速战速决快速 TACO。

这次摩擦市场在经验上有准备,但心理上不太有准备。一方面,市场有了 4 月 V 型走势的经验,对 TACO 的预期更强,对后续走势有了参照物。目前几乎所有研究预测的基调都是会缓和,逢低买的声音比较强。但没准备之处在于,中美其实刚在 TK 上交易有眉目,关系眼看开始改善,为 APEC 顶对顶的会面做准备,准备阶段性言和后各自处理家务事,突然又被拽回摩擦之中。

虽然互相出了很多牌,但核心还是落到半导体和稀土,两者也是上下游关系。可以说,这一年来,无论是资本市场、产业政策还是外交,科技尤其是 AI 产业链,都是边际上最重要、牵扯最广、最消耗精力的事项。正因为如此,无论是看宏观的还是研究地缘政治的,都不能不懂科技,至少要对技术的演进、关键要素、泡沫大小有所判断。

美国政府停摆到连就业数据都发不出来,中国的十一假期人均消费再降一层,双方都有要忧虑的事情。大国不止有科技,还有民生,民生占 99%,但此时都被那战略性的 1% 牵制住了精力。

我们其实也想把重心转移回国内的。

有一条消息其实很多人忽略了。BB 社多篇报道称,中国在与美国的上一轮谈判中提出过以大规模增加对美直接投资,作为交换,希望美方放宽对中国投资及企业交易的限制措施。据称这一提议发生在 9 月的马德里会谈中,中方曾提出大规模的投资额度,并在谈判中还要求美方降低中国企业在美建厂所需进口原材料的关税,以及希望美国在敏感问题上调整政策立场。

虽然无法完全证实真伪,我相信这是中方怀柔、建设性外交的一步,也很需要魄力,尝试打破数年以来脱钩、互相远离的趋势,释放了很强的善意。直接投资是双刃剑,一方面把自己的软肋交付给了对方;但另一方面也大幅加深了绑定,直接深入到接受直接投资的当地民众中,和居民的就业、本土的发展紧密结合,等于是在本土培养支持自己的声音。

无论是小红书事件,还是亲身久居美国的体验都表明,普通民众之间的直接对话,对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改善至关重要。中国虽然不怕打,但也并不想长期纠缠在外交战线上。

美方看起来也需要中国大规模制造的经验——改革开放 30 多年后,看到中国在美国扮演当时港资和日韩对华投资的角色,帮助制造业起飞,颇有些时代的趣味。

直接投资离本土人才和技术也更近。想想最近沸沸扬扬的 K 签证。当然,这是一个敏感点。这或许是美方的反应更加冷淡、审慎的原因,目前仍没给中国积极的回应。

相反,美方在之后进一步出台了针对性的半导体、船只方面的限制。

这个行为会大幅增加双方的不安全感。双方加速驶入贸易 war 2.5,被迫不断将战略资源武器化。其中确实可能有美方草台执行层,按部就班推进既定政策导致的过头行为,参考 tuzhuxi 的文章。

因此期待 TACO 是完全合理的,但 APEC 会议不一定会成为关键节点。在会面和不会面之间,还存在一个仅参与多边 " 礼节性 " 会议但不单独会晤的可能性。APEC 本身就是多方会议,仅提供舞台,一对一要不要上演完全取决于中美双方。

对于中国来说,更习惯和谐的会面,习惯执行层达成交易后才见面,不太习惯顶对顶直接交锋。尤其是面对的人善于极限施压、不可预测:对方在周五发小作文已展现出高度情绪化。

从对内的角度,如果会晤完你好我好,国内一宣传,结果又出尔反尔,让我们怎么应对?如果会晤的宣传基调是我方训话、严厉声明,会晤完对方变本加厉,那如何看待训话的效果?

所以一个可能是双方态度冷淡、礼节性礼貌握手。最坏情形下,甚至到 11 月 1 日都没有结果,加税短暂生效,那这轮摩擦的不确定性会延续更长时间。市场在乐观后会超预期焦虑,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虽然我并不怀疑最后仍然以各方步会告终。

而且当前市场点位已经显著高于 4 月份,美国的宏观弱势开始显现,中国的融资杠杆明显提升,市场结构更加脆弱。但这个放在下篇市场部分再细聊。核心的结论是,小心长尾风险,毕竟当前市场的预期过于乐观。

美方也有可能低估关税的冲击,高估关税带来的收入益处。外资行对关税影响有非常详细的追踪。

一方面,关税启动后,在特定产品上中国和欧盟、日本确实降低了出口价格,等于自己承担了部分成本。

另一方面,有效税率的提升,带来了每月 250 亿 + 美元的额外收入,对于商人思维来说非常诱人。

且这一轮关税对物价的影响和渗透要慢于上一次贸易战。一直觉得 " 我会赢 ",往往是触发过激行为的导火索。

回到国际关系本身。

我们又回到了非常典型的安全困境和猜疑螺旋。安全困境的本质正是因为相互之间无法完全信任,为了生存被迫升级武器,最终使得事态向不可控方向发展。这是几乎所有国关学生的第一课,模型简洁、优雅。在奥巴马时代,尤其是中国加入 WTO,并在 2008 年合作缓解全球金融危机时,现实主义的声音一度低了下去,以至于校园里不少人带着怀疑戏谑的眼神看着我们亲爱的米尔斯海默教授。但十年之后,验证了谁才是王者归来。

随着美国在其主导的泛美体系中收缩,甚至主动放弃一些对海外的能力投射,国际社会更加回到古典的现实主义体系,国家之间安全感进一步下降,现实主义的影响力抬头。但今天的现实主义和一二战、冷战时期的以军事为主导的现实主义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现代国际关系有了核威胁后,拥核国家之间在军事层面更加谨慎,美国在 Trump 的带领下甚至主动收缩,大有重回孤立主义的态势。对应的是,直接军事冲突和介入的风险在下降。当然这仅针对核心国家。地缘政治本就动荡的区域,随着美国这个接近于裁决者的角色淡出,反而可能变得更加动荡,各国的诉求、野心受到的遏制都更弱,也会鼓励机会主义行为。我们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更多军事冒险行为。(因此一直叫别减持黄金,最好的兜底资产)

但按下葫芦浮起瓢,对于核心国家来说,虽然军事冲突的风险可控,在军事以外的贸易、科技、资源争夺方面,大家开始打造自己 " 核武器 ",或至少创造自己的威胁性武器(虚空造牌)。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议题,但过往更多是美国作为制裁方使用,如今各国开始学习,争相打造非军事 " 武器 ",且往往从依存度入手。依存度越高的交易对手,越可能造成直接伤害,并将伤害武器化。

美国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我们有样学样。就像美国开始学习我们招商引资、大搞基建。对抗真是人类学习和进步的加速器。不确定性会始终萦绕中美。双方的互信基础被反复挑战。

自贸易战 2.0 开始,我其实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贸易伙伴之间转向对抗,到底是买方还是卖方更有谈判力?

从传统商业角度来说,一个理论上有无限购买力的买方能绑架挟持全球经济是很不合理的。

仅仅因为我更能买,且能注入无限流动性转化成货币,所以你们都需要我?

对核心供给有把控的卖方,理论上应该有更强的话语权,能不断抬升要价。

所以拆解美国的话语权,本质上依然是,我在关键领域有核心资产,我有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我有全球最好最赚钱的企业和最具定价能力的金融市场,以及我的货币是全球共识度最高、最有流动性的货币。你要想参与这个体系,就必须接受我给你开的空头支票(也就是美元这一信用货币)。

你愿意出口给我 100 美元的商品,只换回 60 美元的商品,另外 40 美元以美债或者美股的形式存着,就是看重这个的参与权。但你既然今天要把我排除出去,我对你的需求自然下降了。

但国和民的需求是有差异的。民会更慢、更喜欢流动性和超越国境的所有权。民的反应会慢很多,甚至在国和民存在阶段性矛盾的时候,对高流动性、超国界的货币和资产需求反而上升。

买家的议价能力就来自于这样的门票吸引力。一定不要低估了体系参与门票的吸引力。参考赎罪券。

大家意识到了这个 bug 后都在积极分散,降低了对美暴露。但这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共识之一,并且在 AI 新生产力的叙事盛行后,大部分参与者依然更依赖美国的 AI 技术。鼓励我们的科技企业走出去,也有助于提升我们体系的吸引力。

要注意,并不是 " 能买 " 这一行为天然就能强化买家的议价能力。有储备货币地位的国家或区域不止一个。

终究到底,还是因为这个买家能提供的东西。是那 60% 的输出,换来其他人接受 40% 的白纸支票。

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各国都在寻找自己的那关键输出。中国在架构自己的战略关键资源,稀土、电池只是其中之二。

最后是对 Trunp 的一点观察。

在选举中冲在最前方和选民直接对话,是对抗旧有政治体系的好方式,也是 Trump 的擅长,大幅简化了信息传递,也让人感受到了真性情。但在国际谈判中,和另一个举足轻重、手上同样有牌的对手也用直接对话的方式先喊麦,抛出极限然后再退让,会让人累积对 TACO 的预期,也让威胁可信度下降。

王不见王,最后变成了一方的王整天在冲锋陷阵然后被逼退,最后全是麾下谋士捡了理性、务实的名声。在今天的体现就是 Trump 威胁可信度下降、各国纷纷降低对泛美体系的依赖度(黄金、非美受益)。

什么时候 Trump 会意识到这个方式的局限性?或者说,反正年纪也大了,人生就是做自己?

We will see。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美国 就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