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我是鲁阿姨,作者:漂亮的鲁阿姨,头图来自:AI 生成
我今年 36 岁,研究生毕业第二年就生了娃,现在是工作的第八年。我的生活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 职场人,在一家规模不小的咨询公司做部门负责人;
2. 海淀妈妈,养育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平时和老公双职工独立带娃;
3. 自媒体人,我有自己的微信、小红书、知乎账号,并且收益不错;
4. 长期健身爱好者,每周至少三次规律训练。
除了以上,我的其他爱好是读书(纸质书为主)、听脱口秀、户外、攀岩、做做护肤和按摩、干家务和收纳。
下图是我家日常情况,打扫的和样板间似的。
身为一个普通人,我在能力范围内,已经尽量做到家庭、工作、个人的平衡。并且目前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今天分享一下心得,希望和大家交流。
这么多年,我基本从不熬夜,10:00 上床,不带手机进卧室。我就是那个可以常年早睡的狠人。
晚 10:00~早 7:00,保证我充足的睡眠!
如果有急事忙,我会选择早起。比如 5:00 起来,干工作到 7:00。
在饮食上,我不怎么忌口,可乐、甜点、薯片,想吃就吃,因为吃这些开心;每顿饭只吃八分饱。从来不吃夜宵,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从不挨饿,也不暴饮暴食。
我坚持运动,60% 是力量训练,剩下 40% 是自己喜欢的多类型的运动,比如攀岩、有氧、爬山、普拉提瑜伽等等选。
就连出差也是带着弹力绳和运动鞋。
当你真正从健康的生活中受益之后,你就舍不得让自己的身体受苦了。
我非常热爱我的身体,所以,我只做对它好的事情。
每个阶段的人生主线,其实是不一样的。
所谓的人生主线,就是你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好是只有一件,最多不超过三件。
如果你当下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超过三件以上,那证明你还没有看到你目前困境的核心原因。
懂得明确自己一年、三年、五年内的人生主线是什么,是你拿到结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方向不对,努力全白费。
因为其实生活没有完全的平衡,只有取舍。
比如在教育熊熊方面,在他一二年级的时候,我投入的时间是非常多的。基本每个周末,我都会花 4~6 小时,帮助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的意识,带他学数学、英语,带他读书和运动。
当然,效果也是不错的。就拿数学来说,两年完成了小学课内六年的内容,现在直接跨级学四年级奥数。
今年三年级了,我就有意识地把精力收回来,更多放在自己的事情上。
人生要保持一种持续稳定的节奏感。
所以今年我除了本职工作顺利进行之外,开始投入更多精力在自身提高与自媒体运营上。
这是我本周的收益数据,我相信这只是我的起点。
曾有一个朋友问我为何很少内耗,我反思了一下,因为我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对我来说,除了生命当下的主线任务,其他都不重要。
比如工作,我来工作就是来赚钱的。至于其他人是否喜欢我,领导是否给我情绪价值,都不是我最 care 的。我在工作里的任务就是,提高能力 + 努力赚钱。
再比如育儿,我最看重的是亲子关系,所以,一切有利于亲子关系的事情,我就会去做;伤害亲子关系的,我就不做。
因为评判标准简单,所以我也不会 " 既要又要 "。
可能别人看到我始终在鸡娃的数学,但没看到的是,我们娘俩每次一起学数学、一起为了一道题绞尽脑汁一两个小时的时候,娃的那种快乐和满足。
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找到最主线的 KPI,然后牢牢守住这个 KPI 就可。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大概只有 20% 的事情会对之后造成影响,剩下 80% 的事情,都不怎么重要。
但是很多人,把大量精力,放在不重要的 80% 的事情了,占用了自己大量的认知带宽,去进行各种决策。
作为部门的管理者,我一般只会在重要的事情来做细致决策,其他事情尽可能交给团队。一是让团队有更多的自主感,工作体验感更好,二是让大家有更多时间,去做更有效果的工作,而不是耗在没意义的事情,改来改去,讨论来讨论去。
比如家里的事情,我也属于决策快的。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其实好点坏点,没多大区别。
举个例子,我们全家十一打算去港澳旅游,挑选宾馆的时候,我在预算范围内,选择希望的条件,比如要求有室内外泳池、房间大于 30 平米、有早餐、地理位置核心,然后简单看看评论,就决定了。
在生活方面,我不是很愿意为 " 性价比 " 这件事耗费太多精力。因为哪有什么真正的性价比?
我还是更愿意相信一分钱一分货。
我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如何让自己更有钱,从而有更多选择权上,而不是如何死磕消费时候的性价比。
如果你不忙,那就让自己彻底放松、闲着、发呆,也不要在小事上浪费时间,思来想去。
不重要的事情占据了你的大脑,重要的事情就进不来了。
四、做自己时间的主人,保持自己的精力
大脑需要一个安静和集中的状态,才能有好的产出。
大部分人最大的问题是,都被各种信息碎片化切割了。
有时候是不得不回复微信,有时候是自己主动想去刷刷短视频。
所以,一定要守护住自己的精力,强势安排自己的时间。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知道和做到,还是有距离的。
这需要有意识地去刻意练习,从一件件事情的正反馈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法论。
我每天做不同事情的时间,是有着比较固定的模块的。
我处理部门事务性工作的时候,做创造性工作的时候,我是不回复任何微信的。
因为知道我的习惯,所以如果工作上有着急的事情,领导 or 同事会电话我。
我读书和写作的时候,也是必须独处的。比如我会利用孩子学习、玩、上补课班的时间,给自己关在屋子里搞这些事情。
需要专注的时候,要避免一切被外在打扰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我在路上的时候,会看各种自媒体信息,听有声书,以及回复各种微信。因为这类事情不要求我的专注力。
碎片的时间做碎片化的事情,整块的时间做需要动脑的事情。
然后,留足时间,去休息,去玩,去享受生活,去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