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闻网 21小时前
一根不起眼的竹棒 记录着人民的好儿子夏云杰军长的战斗历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有一根微黄色的马棒,

竹质,长 72 厘米、直径 2 厘米,

根部有一麻绳拴连着,

前头有 1~3 厘米破损,

用麻绳固定着,

看上去很陈旧,

下半截已损坏了。

就是这样一根不起眼的竹棒,

指挥着抗联部队血战日寇,

使敌人闻风丧胆,

它记录着

人民的好儿子夏云杰军长的战斗历程。

夏云杰

1903 年出生于山东省沂水县四十里铺金厂庄一个贫农家里。少年时代,读四年私塾后停学参加劳动。1926 年 3 月,夏云杰因不堪忍受军阀混战和连年饥荒造成的痛苦,携妻女逃到黑龙江省汤原县寻找生活出路。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顽固地执行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的气焰。1932 年 4 月 9 日日军连续轰炸汤原,侵占了松花江下游两岸的通河、依兰、汤原、佳木斯、富锦、绥滨等城镇。

在民族危亡时刻,夏云杰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在地下党组织的教育下,激发起了抗日决心。于 1932 年春投入抗日斗争的行列。同年秋天,参加了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冯仲云在汤原县举办的学习班,成为第一批学员,提高了政治觉悟。冯仲云在与夏云杰的接触中,了解到他的身世,认为他苦大仇深,爱国热情高涨,阶级意识强烈,是一个有培养前途的骨干。经冯仲云同志介绍,1932 年 11 月,夏云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 年 8 月中旬,汤原中心县委派干部到 " 青山 "" 占中央 " 等义勇军中做联合工作,联合五百余人的义勇军队伍,在汤原吉兴沟成立了东北民众联合反日义勇军。1935 年 6 月,夏云杰在一次战斗中负伤痊愈后,积极开展政治工作。游击队员情绪饱满,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1936 年 1 月中旬,汤原反日游击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夏云杰任军长,李兆麟同志代理政治部主任,冯治纲任参谋长。为避开敌人军事大 " 讨伐 ",夏云杰身带马棒率领部队在小兴安岭东部黑金河、格节河一带与敌人周旋,歼灭大批的日伪军。六军在战斗中不断壮大,同年 5 月部队发展到 1200 余人。9 月 18 日,夏云杰在帽儿山参加了珠河、汤原中心县委和三、六军党委联席会议。会上成立了北满临时省委,夏云杰当选为北满临时省委委员。

11 月 21 日,夏云杰军长带着随身不离的马棒及副官吴长江、刘铁石和少年连李连长等近百人,骑着战马与地方接关系,联系给养和装备。太阳快落山时,担任尖兵的李连长带两名战士骑马走在前面侦察探路,夏云杰等人刚一上山,便遭到敌人的伏击。夏军长小腹中弹,从马上跌下来,他忍着疼痛,手握马棒指挥部队反击,并告诉刘铁石说:" 就是我死了,也要把我的尸体带回去,绝不能让敌人得到做反面宣传。" 战斗结束后,战士们把夏军长抬到山里疗伤。当时的条件很差,无医无药,夏军长的伤口不断恶化,他自知生命危险,便紧急通知参谋长和指挥员们开会,研究部队的安排事宜。因伤口严重感染恶化,1936 年 11 月 26 日下午 2 时,夏云杰长眠在他战斗的汤原大地上,时年 33 岁。

夏云杰同志是汤原抗日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的创始人。他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为民族解放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英勇献身的光辉事迹千古永存!

夏云杰牺牲后,战友们把他在战斗中使用的马棒保存起来,经过多年风雨洗礼,如今这根马棒收藏于东北烈士纪念馆。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王静 / 文

图片由东北烈士纪念馆提供

编辑:马云鹏

相关标签

伏击 日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