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智慧 4小时前
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很多企业依然搞不清市场、销售、营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导读   

现实中很多企业即使做到百亿规模还是搞不清市场、销售、营销的区别,把这三个职能完全搞混了,陷入一个基础性困局:市场部沦为销售引流工具,销售部陷入价格肉搏,而真正的营销(构建用户关系)职能缺失。企业为什么会在这些基础认知上混乱?三者是什么样的良性关系?作者给出了生动、犀利的阐释。

作者 | 江刀鱼

原创出品 | 管理智慧

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很多企业依然搞不清市场、销售、营销?

这其实是个很可悲的事情。

经常走进一些营收百亿甚至已经上市的企业,但是一打开他们的组织架构图,往往会看到一幅让人哭笑不得的景象:

市场部干着销售的活,拼命的搞流量要线索;销售部干着促销的活,天天搞些打折的活动,求人去下单;而号称营销部的团队可能正在帮着写一线销售话术。

整个组织就像一支装备精良,但是却指挥混乱的军队。

市场部,带着空中部队在埋头拼刺刀,销售这支地面突击队却要用高射炮漫无目的地轰炸。而企业真正的战略核心,营销——这个负责构建用户关系的部门,却不知所踪。

责任错位、人员乱配、各自为战、内耗严重,这是多少企业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在管理理念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基础性的认知错乱还依然存在呢?

这背后其实是中国企业狂奔几十年留下的后遗症。

销售的铁蹄过处,寸草不生

过去的几十年,是中国市场从无到有、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当时,企业的销售方式简单而粗暴:如何把产品卖出去,如何把货币换回来,销售成了毋容置疑的王者,因为它是离交易最近,效果最立竿见影的职能。

企业不需要思考长久的用户关系,因为市场是一片蓝海,今天的客户离开了,明天依然会有海量的客户涌进来。

于是,整个组织的资源和基因都向销售严重倾斜,能卖货的就是英雄,能回款的就是元帅。这种路径依赖如此的强大,以至于深深烙印在企业的骨子里,企业只学会了如何 " 狩猎 ",却从未真正学会 " 农耕 "。

销售是高效的狩猎,目标是明确的猎物(订单),手段是直接的捕杀(成交)。

所以当一家公司,从管理者到中层到一线,都是以销售为见长,如何能让他突然转向构建跟用户的关系呢?

在所有的人的眼里,大家会感觉不直接销售的行为都是一种无用功。

市场部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必须要变得像销售一样,必须拿出销售的线索,否则就会是成本中心,这就导致了市场的异化,它的核心任务也不再是培育品牌、营销的造势,而是沦为了销售的前端引流工具,它的工作效果就是用线索数量、电话接通率来粗暴的进行衡量。

某传统制造型企业巨头,市场部最核心的 KPI 就是每月为销售部门输送多少条有效线索,所以市场部全年都奔波于各大展会,唯一的目的就是扫码送礼,疯狂的收集客户的名片,然后不加甄别地扔给销售。

销售团队面对海量的无效线索会怨声载道,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市场会觉得销售无能,销售会认为市场废物,但是他们从未想过,市场的真正价值或许不是给销售递上猎枪,而是让猎物主动找上门。

用 " 投广告 " 的旧思维去干 " 构建关系 " 的新工作。

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市场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让品牌宣传被无限地放大。

每年央视标王的故事都会深入人心,让企业们相信品牌就是砸钱投广告,市场部就是花钱买声量的部门。

所以在那个时代,市场部或者叫品牌部和销售部是两条毫无交集的平行线,销售埋头攻渠道搞回款,市场则负责设计精美的海报,拍摄高大上的 VCR,在主流媒体上刷存在感。

这种模式在渠道为王、信息不对称的时代非常有效,但它的后遗症也很明显。

因为企业普遍将市场狭义的理解为品牌曝光,而忽略了市场最根本的作用就是洞察需求、连接用户、创造价值。

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传统媒体的中心化效应被逐渐打破,那么这种粗放式的品牌轰炸的性价比就会变得急剧降低,对于习惯了花大钱买流量的市场部,突然发现自己不会打仗了。

因为他们既无法像销售一样能够带来直接的转化,又无法在碎片化的媒体环境中有效触达客户,就会显得无能。

在销售的强大话语面前,市场部被迫转型,从一个高高在上的 " 空军 " 被拉下水,变成了为地面战果负责的一个 " 步兵 "。但他手里又没有销售的权力,只有拼命的给自己武装上各种所谓的数字化营销工具,试图用点击率、曝光量这些中间指标向销售证明 " 我轰炸过了,是你们地面部队不行。"

我们曾经接触过一个新消费品牌。

他们初期是靠精准的社交媒体营销和 KOL 投放,然后迅速崛起,市场部功不可没。但随着规模扩大、资本要求增长,公司就引进了一个带有传统快消背景的高管,这位高管带来的逻辑就是要规模就要上央视上分众搞 " 饱和攻击 ",所以市场预算疯狂的投向各大传统媒体,而用于社交媒体、互动用户、社群运营的预算则被大幅削减。

结果可想而知,品牌看上去有了知名度,但却与真实的用户之间失去了连接,变成了一个冰冷的符号,复购率持续降低,这就典型的用 " 投广告 " 的旧思维去干 " 构建关系 " 的新工作。

那么,这三者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销售、市场、营销三者间的良性关系

在我们的理解当中:

(1)销售就是 " 开车 ",要完成产品到货币的过程。他的核心是交易,是转化,是临门一脚,所以它会追求效率、方法和执行力,因为一辆性能无论再好的车,也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地和方法的。

(2)营销就是 " 开路 ",它的核心是构建关系。那这条路就包括让客户信任你、让客户需要你、让客户容易找到你,开路是战略性的,因为它能决定车能够跑多远开多稳。营销回答的是为谁创造价值、创造什么价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3)市场就是 " 空中部队 ",是侦察机,也是品牌的宣传队。它的核心是创造势能和洞察需求,它通过市场研究、品牌传播内容、创造活动策划,在目标客户当中建立起认知,激发客户的兴趣,为地面部队也就是销售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但也为修路队营销提供一些决策支持。

一个理想的作战流程应该是:

营销通过深度的洞察,确定出要修一条通往客户关系的路,并规划路径,那么市场作为空军先行,先进行火力的覆盖和舆论的造势,让消费者知道品牌并空投传单,也就是内容营销,吸引他们的关注,最后销售作为地面部队,沿着修好的路稳步推进,精准触达这些已经被教化的潜在客户,并顺利的完成交易。

而如今很多企业的混乱在于:没有修路,也就是营销这个战略环节,直接让空军也就是市场去帮陆军销售打仗,市场被迫只能被迫使用轰炸机广告投放去进行精准的打击线,进行线索获取,成本高昂,效果不佳,销售会抱怨,没有好路,只能在泥泞中挣扎,靠价格战等原始手段进行肉搏。

面对这种现状,要打破局面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企业进行一场深刻的 " 基因改造。"

首先,一把手必须率先完成认知的升级。如果创始人或 CEO 依然只问销售这个月回了多少款,而不问营销 " 我们和用户的关系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那么这一切的改变都是空谈。因为所有的企业的战略引领者都需要明白:在存量竞争时代,客户关系才是企业最深的一个护城河。

其次,要重新定义部门的核心价值与 KPI。销售的 KPI 可能是订单额、回款率,市场的 KPI 应该是品牌的健康度、潜在客户的储备量和内容互动率,那么营销的 KPI 则是客户生命周期的关系、复购率和推荐率。让专业的部门去做专业的事情,并要用正确的激励和制度去衡量他们。

第三,要建立起一种协同机制,而非简单的服从机制。不是市场为销售服务,也不是销售为市场服务,而是市场和销售共同为赢得客户服务,并统一在营销(构建关系)的战略指引下,建立从线索到回款的协同流程,定期进行联合复盘,而不是互相甩锅,互相抱怨。

时代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市场的游戏规其实已经彻底的发生了变化。

那个靠销售铁蹄就能够驰骋市场,靠广告轰炸就能占领用户心智的 " 粗放时代 " 一去不复返了。

未来的赢家,一定是那些能够真正理清市场、销售、营销的关系,让空军、陆军在营销的统筹下协同作战,从狩猎者成功进化为农耕者的企业。

  —— · END · ——  

   作者|江刀鱼  

华夏基石高级合伙人,超级用户体系落地实践专家。擅长一体化用户运营、市场营销策略、会员体系等领域。专注新用户思维的落地实践,曾为尖沙咀餐饮集团、美好蕴育、金鑫珠宝、卡吉诺、全棉时代、河南人保、邮储银行等几十家企业提供全案咨询服务。

为您推荐:

华夏基石最新推出 2025 企业内训大课:

这套实操方法论,目前已为一线城市的企业内训超 300 场,超 60000 名企业家和管理精英参与学习,2 天学会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顾客经营体系,助力企业实现市场突破和组织变革。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

中国管理咨询的开拓者和领先者

彭剑锋、黄卫伟、包政、吴春波、杨杜、孙健敏领衔

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品牌

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

咨询合作扫码

感谢阅读和订阅《管理智慧》,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最新推送,敬请星标本公众号。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效果 中国企业 黄金时代 中国市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