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 昨天
爸妈,求求你们别再玩手机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老年人手机上瘾,特别是沉迷短视频,已经成了一部分家庭的痛点。更有很多有娃家庭,家庭矛盾之一就是老人沉迷短视频,结果孙辈的也受到影响天天抱着手机看……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笔者作为一个曾在短视频平台工作过的小小 " 业内人士 ",也经常被朋友们咨询,有没有合理有效控制爸妈手机上瘾的方法呢?

还真有,不过在正式开始介绍这些方法之前,笔者要特别说明,有研究表明,对老年人来说,适度使用数字产品(包括短视频平台),对身心健康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咱们需要干预的是那些过于沉迷,以至于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接下来咱们就聊聊如何帮老年人摆脱对短视频的沉迷。

方法一:关通知

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看到 APP 图标上有个红点(或者是红点套数字)就浑身不舒服,点了才能安心,这对老年人来说也一样。

为了理解手机应用中红点、通知和提示音对我们手机依赖的影响,可以参考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这是俄罗斯生理学家伊万 · 巴甫洛夫(Ivan Pavlov)在 1900 年代进行的一项研究,用以探讨动物和人类的学习与条件反射机制。

巴甫洛夫原本研究的是狗的消化系统,但他注意到狗在看到食物之前,听到助手的脚步声时就开始分泌唾液。他设计了实验,每次喂食前摇铃,狗逐渐学会了将铃声与食物联系起来。最终,即使没有食物,只要听到铃声,狗也会分泌唾液。这就是条件反射——狗将铃声与即将到来的食物关联起来。

现在想一想,手机里的提示音和红点是否像是巴甫洛夫实验中的铃声?我们可能都不需要点击详细查看,但仅看到通知就下意识地感到好奇,甚至焦虑。

事实上,手机 App 的通知设计与巴甫洛夫的实验原理非常相似。它们通过提示音和视觉标记,让用户形成习惯性反应,进而增加使用时长。每当收到通知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带来愉悦或满足感,这种奖赏机制促使我们继续点击、打开和参与。例如,收到点赞或评论通知时,我们会感到被认可,这强化了对通知的反应。

这就像巴甫洛夫的狗期待食物一样,我们的大脑也在期待社交反馈或新鲜信息带来的满足感。你有没有觉得,有时候不知不觉中就被这些通知 " 牵着走 " 了?

老年人很多时候,弄不清楚手机里的各种系统设置、功能设置,所以是时候帮爸妈把手机里不重要的干扰信息尽量屏蔽掉,尤其是关掉声音哦。

方法二:关推荐

大多数人刷短视频停不下来,跟算法的精准猜测和推荐息息相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国务院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

所以,现在国内的包含推荐算法信息流的主流 App,绝大部分上线了 " 关闭个性化推荐 " 功能。

只不过这个选项的入口,通常都在菜单深处,不太好找,咱们爸妈一般都不知道。所以,这里我们悄悄说,实在不行,你就帮爸妈把短视频的 " 个性化推荐 " 关掉,保管在使用时长的减少效果上立竿见影,让人不知不觉就把手机放下。我给你指个路,一般是在 " 设置——个人信息管理——个性化内容推荐 " 这个三级菜单里,多找找,肯定有。

但是,这个方法是一时之计,因为每隔一段时间,App 可能弹出提醒,询问用户是否开启个性化推荐。好在这个方法对于短时间脱敏,逐步降低对短视频的依赖,还是有很大帮助的。(亲测有效,要不你也试试)

方法三:限时间

手机系统设置,以及短视频 App 的设置里,都有控制软件使用时间的功能。

比如某短视频里,我这样设置,每隔半小时提醒一次使用时间,每天使用总时间超过两小时后不能再使用了。这里的时长,你可以根据习惯进行个性化调整。

设置入口呢,以某常见短视频 APP 为例,在 " 更多功能——使用管理助手——时间管理 " 的三级菜单页面。

如果爸妈平时刷短视频实在太流连忘返了,每日花费数小时,咱如果一次性控制降低到最低值,肯定很难戒断,而且说不定还会引起爸妈的情绪反弹——准备面对疾风暴雨吧,轻则摔手机,重则面临 " 不孝 " 的罪名。

所以,咱们设定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 " 梯度减少 " 计划,比如每隔三天,把使用时长限制减少 15 分钟,这样使用者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也不会由于习惯突然中断而引发焦虑等负面情绪。

方法四:靠孙辈

社会研究还表明,很多老年人由于担心他们的上网行为会对孙子孙女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干扰孩子学习等等,主动限制自己的互联网使用。因此与直系子女的建议相比,孙子孙女的监督往往更有效地鼓励他们预防或解决自己网络成瘾。所以,有时候儿女的劝告不如孙女外孙的撒娇。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咱们要跟爸妈说明道理,一个家庭里,如果大人一天到晚看手机,那么小孩的学习专注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手机瘾问题也很突出,家庭氛围得从 " 根儿上 " 抓起。这么一说,爸妈出于 " 爱孙心切 " 的心理,也会一定程度上加以自控。

此外,如果咱爸妈手机的系统里可以对色彩进行调节,你可以尝试对色彩饱和度、亮度等参数进行适当调节。一方面,可以减缓视觉疲劳,另一方面,让手机里的东西显得不那么 " 花里胡哨 ",降低视觉刺激,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成瘾程度。

最后,再次强调,很多情况下父母沉迷手机,原因并不是意志太薄弱或 " 平台太狡猾 ",他们只是为了排遣孤独和无聊,因此最最根本和有效的方法,还是多增加陪伴父母的时间,多带父母去户外走走,在户外活动也能减少老年人刷手机的时间,毕竟咱们的爸妈都节俭,精打细算过日子,家里的 Wi-Fi 不限流量可劲儿用,但外面的移动网络流量可不免费呢。

有时间也可以跟爸妈讲讲现代科技背后的原理," 这些平台的目的就是让你多看一会儿,这样他们能赚更多广告钱。每看一个视频,平台就能赚到广告费。"" 你觉得是休闲,实际上是浪费时间。刷短视频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觉得是休闲放松,但实际上是一点点把时间浪费掉了。一抬头,半天就过去了。每天使用太长时间,对视力、腰椎、颈椎等生理健康都不好,最后对健康造成了负担,多不划算啊。"

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就像很多科技在点点滴滴影响我们生活的过程,咱也可以用这个思维来更好地管理家庭关系和生活。

参考文献

[ 1 ] Volkow, N., Wise, R. & Baler, R. The dopamine motive system: implications for drug and food addiction. Nat Rev Neurosci 18, 741 – 752 ( 2017 ) . https://doi.org/10.1038/nrn.2017.130

[ 2 ] Egerton, A. et al. The dopaminergic basis of human behaviors: a review of molecular imaging studies. Neurosci. Biobehav. Rev. 33, 1109 – 1132 ( 2009 ) .

[ 3 ] Stauffer, W. R., Lak, A. & Schultz, W. Dopamine reward prediction error responses reflect marginal utility. Curr. Biol. 24, 2491 – 2500 ( 2014 ) .

[ 4 ] Cui, K., Zou, W., Ji, X. et al. Does digital technology make people healthier: the impact of digital use on the lifestyle of Chinese older adults. BMC Geriatr 24, 85 ( 2024 ) . https://doi.org/10.1186/s12877-023-04651-1

策划制作

‍‍‍作者丨‍‍‍‍‍‍‍木木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专业 资深产品经理   人工智能创业者‍‍‍

审核丨杨小洋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

策划丨丁崝

责编丨丁崝

审校丨徐来、林林

相关推荐

1.半夜口干舌燥,可能不是缺水!这 6 种情况一定要警惕

2.一种远远被低估的抗衰方法,越早开始越好!还不知道亏大了

3.就因为喜欢这种 " 清新的绿色 ",这家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被毒死了

4.遇到这种 " 爆炸烤肠 ",千万别随便捡回家!

5.澳洲女子掀开地板发现长满头发,并且还在继续扩张,但它在东北却是美食?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 " 转载 "

点亮 " 在看 "

一起涨知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短视频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俄罗斯 个人信息 互联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