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匹夫老六说财税 ,作者:匹夫老六,原文标题:《我做尽调这些年(九十二)- 开票人引出的财务造假》,头图来自:AI 生成

一切财务造假、舞弊、资金占用、资产转移,都需要关联方的配合。
那他就一定要隐藏关联身份,让你看不出来存在关联关系。
如果你能从天眼查看出有关联关系,那就不是隐藏的,就是明面上的关联方,都是会披露的。
各种不为人知的交易、资产转移,都是通过隐藏的关联方进行的。
我们做尽调,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围绕调查找出被隐藏的关联关系。
其实这个工作不仅咱们需要,很多律师做相关业务的时候也需要。
其实整个尽调工作,或者反舞弊调查工作,律师、会计师、内审等都是关联度极高的,很多工作都是交叉重叠的。
你能找到被隐藏的关联关系,那么你就能发现背后的舞弊,资金的去向,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不然你的工作就是雾里看花,好像什么都做了,但实际什么用都没有。
今天简单聊聊。很巧合,今天通过开票人看到了一个被隐藏的关联方。
就是我们无意中发现,两个表面没有关联的主体,他们发票的开票人一样。
其实以前我好像也说过,就是可以通过看一看开票人,看看有没有重复的,去判断两个主体之间是不是存在关联关系。
但是我之前还是基于以前那种机打发票的逻辑。
以前那纸质发票下面的开票人,随便写的,怎么编名字都行。
所以我以前不怎么看这个东西,就算有重的也证明不了啥,都瞎写的。
现在不一样了,其实早就不一样了,我也是好久不开票,没意识到,要不说不能远离一线呢。
现在的数电发票,是实名制开的,要登陆电子税务局账户,个人登陆要验证码或人脸识别的。
所以现在,就这个开票人,100% 得是真实的, 那实际上对他们想隐藏关联交易就增加难度了。
企业可能有关联公司一大堆,但财务大概率是一套人马, 一般财务团队都是有固定的人开票的。
所以就很有可能他们公司的开票人是张三,他想隐藏的那个关联方开票人也是张三。
他想换人,没那么多人供他换啊,或者他就没意识到,这个需要换人,需要规避。
我今天发现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巧合——是他们把发票给我整理乱了 ,把收入发票和成本费用发票混了,正好前后两张,同一个人名,我就去研究了一下。
当然有可能重名哈 ,咱们多角度去验证。你发现重名的,你就标注成疑似关联方,然后你再去从别的角度去看。
对了,验证这个事,我也问了,很好验证,你让这个人登陆一下他的电子税务局,打开个人中心那,能看到他关联的所有企业,一目了然。
不过这个要求很有可能被拒绝,他拒绝,其实就是给你答案了。
其实我突然想到,办税人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这个办税人是公开信息里查不到的,大部分财务办很多事都需要实名制,绑定为办税人。
我甚至觉得,可以直接要求所有财务提供一下个人电子税务局关联企业的截图。
不仅能发现关联方,没准还能发现一些财务在外任职的情况呢,比如你突然发现:你家财务,在你某个供应商那里当办税呢, 哈哈,很有可能哦。
这母公司审子公司也可以用,内审合规反舞弊也可以用。
但只适合突击,因为办税人这玩意能绑定也能解绑,很方便,貌似手机就能操作。
不过如果他担任的是财务负责人,那就没那么好解绑了,得换一个。
感觉不能让老板知道这个,要不干兼职的财务都惨了。
作为企业角度,解决这个问题也不复杂,就是你弄所有虚假交易的开票,都用那个关联方的法人账户去开。
因为你们隐藏关联方,肯定是法人不一样的对吧,要是连法人都没隐藏了,那就是透明的关联方啊,所以用法人,比较保险,但就是登录的时候麻烦点。
这相同开票人的问题,我觉得税务角度也存在风险, 对于一些自己公司瞎开票抵成本费用的,还有对开的,环开的,那人家税务局系统不是一目了然?
多注意吧。
其实这个本质的逻辑,还是利用有些东西造假困难,成本高,费事,或者利用他的忽略、盲区。
实际上你去看二级市场,那些上市公司,很多系统性的财务造假,都隐藏不明白关联关系,他自己很可能就乱套了。
财务造假其实需要很高专业水平的,前前后后,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有一点错了,就是突破点。
所以我常说,一级市场,没什么水平很高的造假,基本都很简单粗糙。
恰恰,造假的没那么专业,查造假的也没那么卖力(没预算),所以乱七八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