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 9小时前
律师称取款被银行连续询问并报警,反诈中心回应:银行若监控到异常情况做尽调可理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大河报 · 豫视频记者 陈甜甜

11 月 5 日,@周筱赟律师发文讲述了自己在山东一银行取款被银行连续询问并报警的经历,引发关注。当天,涉事银行告诉大河报《看见》记者,系执行地方反诈要求,防止用户资金被骗。对此,东营市反诈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根据目前的反诈形势,以及反诈法和金融监管行业的相关要求,银行理应要做尽调工作,但对于取现金额并无固定标准。若用户拒不配合,银行不能阻碍用户办理相关业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筱赟律师在文中介绍,他当时在山东东营出差,因要给即将结婚的朋友包红包,于是他前往银行取钱(低于 5 万元)。在办理取款业务时,柜员连续追问其 " 取现用途是什么?"" 具体是买什么?"" 上个月的某月某日,有个叫某某某的人给你转了若干元,这笔钱是什么?"

周筱赟律师告知对方 " 低于 5 万元,根据央行的规定,自己没有义务说明用途 ",对方却回复 " 我们这里规定,取现 1 万元以上就要说明用途,否则无法取现 "。

随后,他说自己是用于 " 个人消费 ",给结婚的朋友包红包。但柜员表示 " 已经打电话给反诈中心和派出所,但是电话没人接。只能让反诈中心出警来向你核实了 "。

对此,周筱赟律师认为银行严重侵犯隐私权,违反了现代文明社会最基本的法制精神。" 银行先默认每个储户都是犯罪嫌疑人,然后要求每个储户自证清白。其实,根据刑法的基本法理,即使犯罪嫌疑人都没有自证清白的义务,而是公诉机关举证证明其犯罪。"

涉事银行、当地反诈中心回应

针对此事,5 日上午,涉事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大河报《看见》记者,不管是取现 1 万元以上,还是 5 万元以上,都需要提供说明取款用途和资金来源。取现额度超过 5 万元以上,还需提前在手机 APP 上进行 " 大额取款预约 ",预约成功后次日可以直接到柜台取现。

该工作人员称,东营市反诈中心规定取现 1 万元以上都需说明取款用途以及资金来源,这边核实得比较严格,主要也是为了防范用户资金被诈骗。同时,对方表示各个地市反诈情况不太一样,所以各个地市执行的要求可能也有所不同,目前他们是根据东营市反诈中心下发的通知执行的。

" 东营市各个银行(取现要求)都是一样的,因为东营市反诈中心对本市各家银行开会都是这么要求的。

对此,东营市反诈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根据目前的反诈形势,以及反诈法和金融监管行业的相关要求,银行理应要做尽调工作,但对于取现金额并无固定标准。

" 银行会根据取款账户的资金流水情况,包括取款人行为是否存在异常等多重因素考量,若银行通过系统或人工识别监测到一些异常情况,为了保护用户资金财产安全对个人进行尽调工作,也是可以理解的。"

反诈中心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道:" 有些被诈骗的受害人在取现时,骗子会对其进行洗脑,教他如何去对抗银行和公安的核查,如何去编造一些理由,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去跟客户核实的时候,可能会请求公安的协助,进行一个警民联动,对当事人进行劝阻。"

此外,反诈中心工作人员称,若用户拒不配合,同时银行也无法核实用户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去向是否存在涉诈或洗钱的情况下,银行不能阻碍用户办理相关业务。

记者注意到,2025 年 8 月 4 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 新《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征求截止时间为今年 9 月 3 日。

这份新规中最引人关注的变化是:取消了 2022 年的旧版《办法》中关于个人办理单笔 5 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 " 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 " 的硬性要求。人民网曾在报道中提及,在新《管理办法》实行后,生活中单笔超过 5 万元的银行存取款,或将不需要说明来源和用途。

另外,新《管理办法》也保留乃至强化了旧版《办法》的部分规定,如单笔金额超过 5 万元存取款或其他交易仍要求登记基本信息并留存身份证明材料;客户信息和交易记录的最低保存年限由 5 年提升至 10 年等。

来源:大河报 · 豫视频 编辑:刘惠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报警 山东 金融监管 东营 派出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