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 5小时前
量子计算是“下一个AI”?分析:入场时机至关重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量子计算正成为投资者关注的新焦点,但这一新兴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仍面临重大挑战。尽管最近取得了技术突破,且有消息称美国政府考虑入股相关企业,但业内人士警告称,在量子计算真正成熟之前,投资者面临的风险远大于潜在回报。

谷歌近期宣布其量子芯片在特定计算中的速度是普通计算机的 13000 倍,这一突破展示了量子计算的潜力。此前媒体报道,特朗普政府正考虑收购 IonQ 和 D-Wave Quantum 等公司的股份,尽管政府对此否认,这些消息仍推动量子计算概念股大幅上涨。过去一年,D-Wave Quantum 飙升 1811%。

然而,这一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目前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在大多数应用场景中仍无法超越传统计算机,主要瓶颈在于电子 " 大脑 " 规模不够大,无法可靠地修复计算错误。美国银行分析师 Wamsi Mohan 指出,可扩展性是未来五年至十年的关键问题。

技术瓶颈尚需时日突破

当前量子计算机性能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量子比特(qubit)数量不足且错误率高。与传统计算机使用只能是 0 或 1 的比特不同,量子计算机则利用所谓的量子比特的量子力学特性,使之可以同时具有 0 和 1 的两种状态。这使得能够同时处理更多可能性,从而解决传统计算机需要近乎无限期时间才能完成的问题。

但构建大规模且无错误的量子计算机难度极大。众多量子组件需要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才能发挥作用,设备通常体积庞大且计算机精密。IBM 在量子计算领域深耕约十年,生产出了一些最强大的量子计算机,但其最先进的系统也只有 156 个量子位。

分析师表示,量子计算机需要更多数量级的量子比特才能解决许多普通计算机无法处理的问题。IBM 今年发布的路线图显示,计划到 2033 年达到 2000 个量子比特。谷歌目前拥有一款 105 个量子比特的芯片,目标是达到 1000 个量子比特,但时间表尚不清楚。

技术路线之争胜负未分

谁将赢得量子计算的扩展竞赛远未明朗。IBM 和谷歌投入大量资金,亚马逊和微软等科技集团也纷纷入局。规模较小的上市量子计算公司也可能突围占领市场。此外,PsiQuantum 这样的初创企业也将在澳大利亚和芝加哥建设大规模量子计算机,该公司于 9 月在芝加哥破土动工。

量子计算产业仍处于早期阶段,甚至连哪种基本技术路径最具可扩展性都尚未明确。一些公司如 IBM 和谷歌使用冷却至绝对接近零度的材料,IonQ 等公司使用被悬浮悬浮并在空间中的带电粒子,PsiQuantum 则利用光的量子特性。

对于投资者而言,任何投资量子计算的途径都潜在着巨大的风险。今天的任何技术路径都可能失败,就像几十年前 Betamax 在录像带格式之争中输给了 VHS。政府早期对某种方案的支持也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押错了宝,反而会阻碍整个行业的发展。

商业化时间表仍存不确定性

行业整合需要多长时间尚不确定。法国巴黎银行分析师 David O'Connor 在最近的报告中指出,量子计算现在更多的是工程问题而不是科学实验,涉及如何制造更大规模的计算机。他估计这可能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

美国银行分析师 Wamsi Mohan 预计到 2030 年量子计算收入可能达到 42.5 亿美元。这个数字并不算惊人,但也不容小觑:这大约相当于英伟达十年前的收入水平。

如果这些挑战得到解决,量子计算似乎有望得到快速增长,并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回报。科学家已经使用量子计算机识别出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材料,模拟空客飞机的性能并优化电网。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可以快速测试复杂的分子组合,有可能加速新药的发现。

现在的问题与其说是量子计算是否会成为一项值得投资的技术,不如说是它何时会成为一项值得投资的技术,而这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量子计算机 谷歌 量子计算 量子比特 计算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