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6小时前
修复“为人民服务”飞行地标为何令人动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华社乌鲁木齐 11 月 10 日电(记者苟立锋、张啸诚)最近,一组 20 世纪 60 年代刻在戈壁滩上的飞行地标大字,因一段视频成为网络热议话题,由此揭开了一段半个多世纪的尘封故事。今年 9 月,自媒体博主陆遥在查看卫星地图时,发现了 " 为人民服务 " 等飞行地标,本想去现场讲述大字背后故事的他,到了以后才发现 " 人 " 与 " 民 " 之间凭空出现了密密麻麻车辆漂移留下的圆圈。

飞行地标被修复前。

" 看到地上那么多车辙印,一下子就很痛心。" 陆遥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军属,他当时就决定必须把地标修复好。" 它们可能不再具有飞行地标的功能,但是作为我们心中的精神地标值得永远传承。" 在朋友帮助下,陆遥找到与大字周边自然环境相似的砾石,最终拉运了 20 吨石头,耗时 9 天对受损区域进行修复。

自媒体博主陆遥修复飞行地标的过程。

11 月 6 日,修复后的 " 为人民服务 " 巨幅飞行地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啸诚 摄

这些飞行地标,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官兵于 20 世纪 60 年代在戈壁滩上刻画而成,用于飞行员训练时导航参照。彼时戈壁滩无任何地面参照物,飞行训练易出现串空域问题,严重威胁飞行安全。航校官兵们仅凭皮尺、铁锹、木板等简陋工具,刮除砾石层、露出浅色碱土,刻下 " 为人民服务 " 等 5 处巨幅飞行地标。

之后一段岁月里,这些大字成为飞行学员的空中导航参照。一批批学员驾机飞越戈壁上空,目光掠过 " 为人民服务 ",更坚定了学好本领、报效人民的誓言。

近日,哈密市邀请原航校飞行员卢建华、韩郑与修复者陆遥齐聚,共忆那段激情岁月。" 陆遥做的这件事,我真的非常佩服。" 韩郑激动地说," 能从那么远的地方专门跑过来修复地标,真的非常了不起。"

11 月 6 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飞行员卢建华、韩郑在 " 为人民服务 " 飞行地标旁查看保护情况。新华社记者 苟立锋 摄

11 月 6 日清早,卢建华、韩郑和陆遥再次回到地标旁。看到地标周围已有围栏保护,卢建华、韩郑欣慰地讲起从前。" 几十年前,我们在这片空域训练,周末就带上水壶、馕来维护清理被风刮进字体里的小石子,这就是我们的来时路啊!" 寒风中,韩郑红了眼眶,几度哽咽。

新疆哈密市生态环境局和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局)开展现场勘测和文物保护认定工作。

记者 11 月 7 日从新疆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局)获悉,位于哈密市伊州区沁城乡戈壁滩的 " 为人民服务 " 等 5 处巨幅飞行地标,已正式被认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后对其保护利用将更加科学规范。

戈壁苍茫,岁月流转。" 为人民服务 " 几个大字静静铺展于大地之上,从半个多世纪前官兵们手中的铁锹刻痕,到新时代修复者眼中的精神信仰,这份刻在石上、记在心中的初心使命,是跨越时空、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戈壁 航空 体育 旅游局 新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