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吗?跳水是一项受伤风险的很高的运动,不是因为落到了泳池边,而是因为人体从低密度、低粘度的空气,高速进入高密度、高粘度的水里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很多跳水运动员身上都带着伤和护具丨央视网
跳水运动员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训练,身上还常常带着伤。自然界那些从没进过一天体校的翠鸟,是怎么做到天天俯冲到水里抓鱼吃的?
翠鸟很得意:因为我头型好呀!

比雷公嘴再尖一点
吃鱼的翠鸟是高速俯冲捕鱼的高手,它们在俯冲捕鱼时的速度可达每秒 11 米,比博尔特冲刺还快。
说起来,冲这么快也是迫不得已。
一来,鸟类为了飞翔,身体轻盈、体内有气囊系统,羽毛之间还有很多空气,为了克服浮力不得不扎个大猛子,把重力势能变成动能窜进水里;

浮力太大且没有足够的动力,就会这样,潜不下去一点,还把鱼都吓跑
二来,鱼不会待在水面等鸟来吃,想吃到更多的鱼,翠鸟还得扎得更深一点,需要更快入水获得下潜动力。

正在高速俯冲准备捕鱼的翠鸟丨 Andy Morffew/Flickr ( CC BY 2.0 DEED )
面对这两个问题,吃鱼的翠鸟们选择把嘴长尖一点。
有的翠鸟吃鱼,有的翠鸟吃虫,总之研究人员测量了 71 种翠鸟标本的喙并 3D 打印出了模型,发现捕鱼的翠鸟有更长更尖的喙,喙末端也更细。

翠鸟喙部模型,左为吃鱼的斑翠鸟,右为吃蛇鼠蛙虫的笑翠鸟丨参考资料 [ 1 ]
接着,研究人员用这些翠鸟喙部模型模拟了俯冲入水。计算结果表明,和陆地觅食的亲戚相比,吃鱼的斑翠鸟的模型在入水时,喙周围的水流速度、水受到的压力都更小,入水引起的水流扩散范围也小,能像刺客一样安静又迅速地抓到没来得及反应的鱼。

斑翠鸟和笑翠鸟模型俯冲入水时,喙周围水流速度和压力的对比丨参考资料 [ 1 ]

雪地捕猎,也要尖嘴啊!
尖嘴翠鸟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捕鱼,还有一个雪地版。让我们把镜头转向北极狐。
茫茫雪原上,一只阿拉斯加(划掉)北极狐听到了积雪之下猎物移动的沙沙声。在锁定了猎物位置后,它猝不及防地原地起跳半米,以每秒 2 到 4 米的速度把脸戳进积雪中,杀猎物一个措手不及。
这种脸着地的捕猎行为被称为 mousing(有中文翻译为 " 鼠标跳 ",暂时不得要领,所以本文使用英文来描述)。

一次完美的 mousing 丨 BBC
之所以说北极狐 mousing 是雪地版翠鸟捕猎,是因为很多实验模型表面,当物体高速落到雪地这种颗粒介质上时,雪地表现出的特质和流体类似。
所以北极狐也有和翠鸟一样尖尖的嘴筒子。
北极地区的食肉动物中,和熊科的北极熊、猫科的猞猁相比,犬科的北极狐有更长更尖的嘴筒子,天生就被分配到了雪地钻头这个岗位上。
又长又尖的嘴不仅是和其他物种邻居竞争的优势,也是保命的特征。有科学家用 3D 打印做出了正常的北极狐头骨模型和嘴筒子缩短四分之一的模型,发现在高速撞击水面和雪面的实验中,正常嘴筒子受到的冲击力只有短嘴模型的一半。

爸妈生的捕猎造型是一回事,自己的修行又是另一回事,扎猛子捕猎还得好好估摸一下力道和深浅,这家伙高估了积雪厚度,扎下去受到了后坐力,脑子嗡嗡的丨 BBC

而这家伙低估了积雪厚度,拔出自己都很费劲丨 BBC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已经深深明白 " 尖嘴适合扎猛子 " 的道理。那么课后测验来了,下面这张照片中的翠鸟,它适合扎猛子捕鱼吗?

图丨 wikimedia commons/Benjamint444
参考文献
[ 1 ] K. E. Crandell, R. O. Howe, P. L. Falkingham, Repeated evolution of drag reduction at the air – water interface in diving kingfishers.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2019, 16 ( 154 ) , 20190125.
[ 2 ] https://peterfalkingham.com/2019/05/15/kingfishers-their-beaks-and-diving-physical-modeling-and-cfd/
[ 3 ] C. M. Eliason, L. Straker, S. Jung, S. J. Hackett, Morphological innovation and biomechanical diversity in plunge-diving birds, Evolution, 2020, 74 ( 1 ) : 1514 – 1524
[ 4 ] C.M. Eliason, L.E. Mellenthin, T. Hains, et al. Genomic signatures of convergent shifts to plunge-diving behavior in birds. 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3, 6, 1011.
[ 5 ] https://www.snexplores.org/article/plunge-diving-kingfishers-avoid-concussions
[ 6 ] J. Yuk, A. Pandey, L. Park, W.E. Bemis, & S. Jung, Effect of skull morphology on fox snow div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24, 121 ( 19 ) : e2321179121
作者:悲催的铊宝宝
编辑:李小葵
题图来源:Andy Morffew/Flickr

本文来自果壳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转载请联系 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