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汽车技术不断进步,手机无线充电功能逐步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普及,上到百万豪车,下到十万元的入门车型,大多都配备了这项功能。相比以往传统连线的充电方式,车载无线充电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适配率高,支持 Qi 无线充电协议的手机都可进行充电,开车出门不必再携带各类充电线,能有效避免车内线多杂乱的情况。那么对于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车型而言,无线充电功能的实际使用效果是否一致?本次我们将针对近一年内上市的 10 款不同价位的热门车型进行无线充电性能测试,涵盖了自主、合资和进口品牌,通过测试结果对比来寻找答案。


一、测试设备及流程
为了模拟真实的使用环境,我们采用苹果 iPhone 13 Pro 和华为 P50 Pro 两款手机作为固定测试机,车内环境温度设定在 25-30 ℃。测试时,首先将两款手机的电量耗尽,并确保手机初始温度与车内环境温度保持一致,然后分别放置在车载无线充电板上充电 15 分钟,来测试其充电效率。充电结束后,查看并记录充电量,同时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对两款手机的背部进行测量,以测试机身发热量情况。
二、测试结果分析
1、iPhone 手机充电 15 分钟测试
在针对 iPhone 13 Pro 的充电测试中,除了零跑 B01 和岚图 FREE+ 之外,其余车型 15 分钟内的充电量都超过了 10%。其中,领克 10 EM-P 的充电效率最高,达到 18%。相比之下,零跑 B01 对于 iPhone 手机无线充电的支持不太友好,15 分钟的充电量仅为 7%,充电效率较低。
在充电 15 分钟后机身发热量方面,因为零跑 B01 的充电效率较低,所以手机充电前后温差也比较低,仅为 0.9 ℃。而岚图 FREE+ 在此项测试中表现一般,充电前后的温度差值为 12.8 ℃,手感发烫。
综合来看,在 iPhone 手机充电 15 分钟测试中,比亚迪宋 PLUS EV 的整体表现最佳,在保证高效充电的同时,温差仅为 2.4 ℃。同样表现不错的还有特斯拉 Model Y L 和吉利银河 M9,不仅充电效率表现不错,温差也保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2、华为手机充电 15 分钟测试
在针对华为 P50 Pro 的充电测试中,比亚迪宋 PLUS EV 的表现一骑绝尘,15 分钟内的充电量达到了 34%。同时,领克 10 EM-P 的表现也值得肯定,充电量为 30%。而小鹏 P7 在该测试环节中成绩垫底,15 分钟的充电量仅为 2%。
在充电 15 分钟后机身发热量方面,小鹏 P7 在充电过程中对于温度的控制出色,手机充电前后温差仅为 2.9 ℃,当然这与其充电效率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示界 06 在此项测试中表现一般,充电前后的温度差值达到了 14.9 ℃。
综合来看,在华为手机充电 15 分钟测试中,比亚迪宋 PLUS EV 整体表现再次胜出,充电效率和温差控制都可圈可点。同样表现不错的还有岚图 FREE+,充电效率和温差控制也都较为出色。
3、手机无线充电功能
通过 10 款车型手机无线充电功能对比可以发现,小鹏 P7、特斯拉 Model Y L 和吉利银河 M9 均配备了 2 个无线充电板,但特斯拉 Model Y L 未提供通风散热功能,与另外两款车型相比还有提升空间。此外,一汽红旗天工 05、一汽 - 大众速腾 L 和特斯拉 Model Y L 的手机无线充电功能都不支持关闭,而岚图 FREE+、比亚迪宋 PLUS EV、零跑 B01、示界 06 和领克 10 EM-P 均支持两种关闭方式,实用性表现更出色。
总结:
此次参与测试对比的 10 款车型中,比亚迪宋 PLUS EV 的综合表现处于领先地位,对于 iPhone 和华为手机的充电效率较高,手机发热量也控制合理,并且手机无线充电还支持中控屏 + 语音的关闭方式,但仅配备了 1 个手机无线充电板成为了唯一的遗憾。表现同样值得肯定的还有领克 10 EM-P,只是对于手机充电发热量控制还有待优化。相对而言,零跑 B01 综合表现一般,由于配备的无线充电板功率偏低,因此对于两款手机的充电效率都不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