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传统的洗浴中心,准确来说叫浴池,多以街道和方位命名:如铁北浴池,客车厂浴池,辽宁路浴池,xx 职工浴池,从名字就能看出目标服务人群。它们票价五到十元,里面只有一个池子,水温滚烫,是皮糙肉厚的中老年男人的最爱。
他们进门,眼镜上霜,领取钥匙,用来开启一把机械锁而非密码锁。接着脱下棉服,毛衣毛裤,线衣线裤,露出棕黄色的身躯。再脱掉裤头,便一丝不挂走进氤氲中,撩点热水到大理石池边,坐上去,脚踩着水中的台阶,先泡膝盖以下,适应了温度后上半身再一点点滑下去,并发出 " 嘶—— " 或 " 哈—— " 的一声,才算是成功以身入局。
泡,蒸,搓,冲,是老式洗浴的基本流程。澡堂子都是湿蒸,水汽含量饱和,温度未知,是小朋友的奥斯维辛,进去呆三秒就呼吸困难。搓澡男人搓两面,女人搓四面,爸爸帮儿子搓,孙子帮爷爷搓,工友给战友搓,师傅给所有人搓,不愿意花钱的就在池子边上自助(当代洗浴把这个行为 ban 掉了)。搓下来的皴都是战果,证明今天没白来。黑皴白皴在背上和台子上混成一片,再一瓢热水浇上去,就可以去冲澡了。
没有浴巾,洗完去大厅里躺着。两条毛巾被,一条当床单一条盖身上,擦干和风干的过程中看电视,二十几寸的老显像管电视挂在天花板上,播 CCTV5,白天看火箭打小牛,晚上看吉林打广东,东北虎咬华南虎。姚明是厉害,但体力不太行,孙军才是老油子,于是俩陌生人达成了共识。其中一个准备去拔火罐,要祛祛湿,另一个不敢,就看着兄弟的后背被薅得从发紫到黢黑,最后全是印子。毛细血管都爆裂完毕后,悠悠点根烟,穿衣服还钥匙走人,归家路一般不超过五百米。
后来西安大路上新开了个气派的会馆,叫圣豪,开业时门口摆了两辆银色的保时捷,集洗浴餐饮住宿承办会议婚宴等活动于一体。外语班的同学说,里面脉动卖三十一瓶。我爸带我去了之后才发现没那么夸张,记得门票大概是五十块,有很多池子,都比辽宁路浴池更温暖宜人,就是泡了半天也没敢点水喝。
但随着东北洗浴行业开启了疯狂的进化之路,圣豪也很快没什么竞争力了。
2004 年开业的长春圣豪休闲会馆,现已关门。
在停滞的时间里,有两个场景持续高速发展,一为 KTV,二为澡堂子。二者不分伯仲,都是一场聚会的终场,看心情选择声嘶力竭酩酊大醉,还是穿着浴衣开麻将房。区别是前者定位清晰,各有各的核心客户,且只能在晚上暗渡陈仓,成为一种悄咪咪的本地生活。而后者则乘上流量时代的东风,装扮得愈发富丽堂皇,宛如主题游乐场,还可作为城市名片,吸引南方小土豆,害羞的就去泡私汤。毕竟洗白白天经地义,比起淄博烧烤也不遑多让。
从北京到东北,火车票价上涨但速度加快。车过沈阳北,下高铁上黑车直奔洗浴中心,没法搓澡自助但有海鲜自助,螃蟹澳龙虾爬子,三文鱼甜虾大扇贝,价格还算公道,不像首都或长三角,给你上点果盘就敢收三四百。池子种类丰富多样,带奶的,带碳酸的,带按摩的,带电的,汗蒸房更是千姿百态,石子房,黄泥房,火山房,冰雪房。生活带点苦,就用蜂蜜搓搓,喘不上气儿的,就去多氧房待待。
讨厌日本就去韩式,讨厌韩国就去日式,再不济长白山脚下还有真 · 黑土地 · 自然温泉药浴,山药当归枸杞 go,抓一把中药泡出一帖骄傲。广厦万间,谁不洗澡,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三温暖,其实就是 Sauna,桑拿,词汇来自芬兰,原意指一个没有窗子的小木屋。
桑拿房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处境。
在干蒸时动辄达到七八十摄氏度的空气里,如何自处是一门学问。室温太热,话都懒得说,大多时候只能静静地流汗。还总有那种嫌不够热的大哥,进门第一件事就是往那坨热石头上再泼点水,把房间弄得像高压锅,你也不能说啥,要不起身离场,要不只能受着。
一起来的朋友早就受不了了,有的干脆进都不进来,但人大老远从南方来,总得给人介绍下有啥项目。于是你进来了,他在玻璃外边看着你,你竖起大拇指说洒洒水啦一点都不热,其实就是东北人好面儿,你也不知道你为啥还在这屋挺着,快脱水了都。
静思冥想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俗称心静自然凉。见过有老哥把毛巾往屁股下一垫,就开始闭眼打坐,你出去冲完澡牙都刷了胡子都刮了回头一看,哥们儿竟又拿了条毛巾躺那儿了,甚至比刚才更 chill。极端环境里总有如鱼得水的奇人,来昭示某种生物进化的方向,比如在苦寒之地长时间浸淫的东北人,可能有更大概率拥有异常发达的下丘脑。
如何增强高温耐受度?说小话能分散一部分注意力,英语叫 small talk,一种和周围的人建立咸不咸淡不淡的关系之能力,一种当下的短视频中被广泛呈现的东北特长,亦可应用于在狭小桑拿房里两人赤裸相对的场景。类似于:
挺热乎哈?
是,赶海南了。
你家冬天也去海南啊?
去,来暖气前儿拔腿就撩,省得交采暖费。
全家都去啊?
孩子不去,孩子找工作呢。
孩子搁哪儿呢?
搁上海呢。
你把孩子搁那地方干啥啊?
大概就是这样。但如今的洗浴中心已经不只服务于周围的社区,半熟不熟的搭讪自然越来越少。在休息大厅里,大家已经不会再盯着那台中央电视,每个躺位都配了台单独的电视,随便点播想看的节目,再不济就刷手机,一线城市的中高端洗浴更是在休息区中开辟工作区,带笔记本电脑加班已是一部分人的刚需,为打工者全面建设 5G" 洗浴 +" 场景迫在眉睫。
一张门票,加上几十块钱的过夜费,也让洗浴中心成了半个酒店。速 8 和布丁不复往日辉煌,还是澡堂子能给人平价的体面。风尘仆仆地来,再干干净净地走。洗澡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只有搓澡师傅屹立原地,几十年来发着狠劲儿,不悲不喜。
只有前面提到的那种棕黄而粗糙的皮肤,才受得了同样粗糙的旧时代澡巾,那是另一种小孩儿地狱,在我的记忆里称之为砂纸或钢丝球都不为过。现在的人哪造得起这种罪,白花花的身体泛着精致碳水的光泽,也没了 " 我今天来搓澡非得掉层皮 " 的架势。
以前搓澡师傅会和你有挺多真挚的寒暄,小伙子多大了,在哪儿上学,诶我家姑娘也是 x 中的。隔一阵没准就能在城市晚报上看到搓澡工培养出 985 高材生的新闻,在版面上和出租车司机 or 清洁工家庭出来的寒门贵子共享一个温暖人心的豆腐块。
后面几年再聊这些就太虚了,师傅也学精了,谈笑间把钱挣了才最实在。搓着搓着他问你开车没?你说开了。他问一会儿还开吗?你说开。真开啊?真开。完了他就啪一下子把最贵的搓泥宝给你打开了。你说开开开你开玩笑呢。
时代在进步,老派洗澡要登大雅之堂,必须经受审视,进行改良。把自己变成一个 fancy 的自助餐厅或水上游乐场,再运营抖音直播间只是其中的一个主流选项。面子有了,里子也得踏实。君不见现在长春正规洗浴中心的按摩包间上钟时必须得全程开着门,沈阳更是在今年 9 月成立了全国首个沐浴学院,这里能学修脚采耳刮痧,学拔罐中医理疗,还能学如何打盐打奶打芦荟浴的专业搓澡。毕竟,它的全称是 " 沐浴休闲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 ",而沐浴行业涵盖餐饮、娱乐、电竞、棋牌等多种业态,需要未来的专业型人才。
曾有歌唱:There are nine million bicycles in Beijing. 沈阳沐浴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表示,现在沈阳有 1354 家沐浴企业,有很高用人需求。骑车和洗澡,它们都通过一种行动的切片,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在一个年代的气质。
据北京市交通委统计,2024 年北京共享单车骑行量 11.44 亿人次——换了一种统计方式,也换了一种拥有方式,自行车的车轮在北京依然滚滚向前。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跟随时代发展的沐浴行业,或也将推动着东北的旅游服务业欣欣向荣。
贾樟柯的电影《小武》中,主人公从第 67 分钟开始洗了三分钟的澡,在充满回声的老澡堂里动情地唱着 " 为什么总在那些飘雨的日子,深深的把你想起 ",该片上映于 1998 年。到了 1999 年,由姜武、濮存昕、朱旭主演的电影《洗澡》获长春电影节优秀华语故事片,同年获多伦多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我想,大部分东北人应该都没看过这两部片子。毕竟去过,泡过,生活过,就用不着再看了。
注:北京有 900 万辆自行车的数据来源不详,《Nine Million Bicycles》为创作者 Katie Melua 来中国旅行后在 2005 年发布的单曲。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