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馆开始在全国各地兴起,支撑起它生意的其实是老年人?

" 点一杯茶,能坐一天。"
充满年代感的旧厂房,天花板上吊着老式风扇嗡鸣着,墙面上则留存着 " 努力向前 " 的红漆标语,点缀其间的是有些斑驳的历史墙画。茶客们三五好友围坐一桌,桌上摆着几杯清茶或三五碟茶点。
这不是穿越回历史,而是越来越多市井老茶馆里,稀松平常的一幕。
2024 年 9 月,长沙东茅街茶馆开业即出圈,成为长沙又一现象级品牌。一年过去,长沙的老茶馆越开越多——马王堆老茶馆、初恋茶馆、曙光茶厂及湖南米粉博览馆相继开业。
长沙之外,成都的大旗茶馆、南昌的明德路茶馆、东莞的东莞老茶馆……同样受到追捧。
这些爆火的老茶馆中,却又充满了 " 反差感 ":几千平大店却只卖 6 元一杯茶,茶客一杯清茶坐上一天,却从早到晚客流爆满;当这些老茶馆刷屏社交平台,成为了网红打卡地,它的主流消费群却是当地中老年人……

" 日均排队超千桌,客流破万。" 如今,老茶馆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热门打卡地。
最早出圈的当属长沙的东茅街茶馆。走红一年,热闹依旧。
刚开门,周边的邻里街坊就来饮茶过早,下棋、聊天的老人占据了过半数的茶桌,到了下午晚上,还有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逛吃逛喝,茶馆里一整天都是人声鼎沸。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夏天,东茅街茶馆单日最高接待量达 1.5 万人次,平均日单量过 3000 人次。截至目前,东茅街茶馆相关话题在抖音就有近三千万播放量。

△图片来源:东茅街茶馆官方公众号
今年以来,长沙涌现出更多高人气老茶馆,如马王堆老茶馆、初恋茶馆、曙光茶厂及湖南米粉博览馆等,家家都霸榜区域人气榜、打卡榜。
开业才一个月的初恋茶馆,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单日接待桌数一度超千桌,日均排号达 855 桌。
初恋茶馆负责人彭帅告诉红餐网,国庆期间是客流小高峰,目前茶馆每天接待桌数保持在 500 桌左右。
另一家新近亮相的曙光茶厂,150 张茶桌,国庆中秋假期吸引了超 10 万人次,座无虚席成为常态。
在成都、重庆、东莞、南昌等多个城市,也涌现出了一批热度颇高的老茶馆。
10 月初开业的成都大旗茶馆,据人民网报道,这家茶馆的客流量从开业日均 500 人,一路攀升至每日上千人,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大旗茶馆官方小红书账号
南昌民德路老茶馆的表现同样亮眼,开业当天接待量突破 7000 人次,目前日接待量约 5000 人次,成为当地文化消费新地标;东莞老茶馆,开业一个月,每天接待上千人。
此外,成都的金琴老茶馆、锦官驿老茶馆、清水河老茶馆,重庆的地下之城 · 防空洞老茶馆、长乐茶馆,贵阳的熙苑 · 那里老茶铺等,大多开业不到一年,但人气颇高,不仅成为本地顾客日常休闲的聚集地,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探店博主前去打卡。

老茶馆走红背后,我们看到了几个颇为 " 反常识 " 的点。
一边开着几千平的大店,一边卖着 6 元 / 杯的茶;走平靓正的性价比路线,却又不追求 " 高翻台 ",往往一杯茶,可以坐上一整天。
像东茅街茶馆、马王堆老茶馆、大旗茶馆等面积都在 5000 平米左右,初恋茶馆和东莞老茶馆等面积相对较小的门店,也有 1000-1500 平米。
在传统餐饮逻辑中,大店往往意味着高租金、高投入与高运营成本,要么将空间、服务卖出价值,意味着往上走品质贵价路线,要么将效率做到极致,高翻台、高周转。
然而,这批老茶馆生意经却不太一样。
从选址上看,老茶馆基本上都避开了商业黄金地段,并且通过改造既有建筑降低前期投入。比如,东茅街茶馆坐落在与繁华黄兴路步行街一街之隔的市井深巷中,利用废弃工厂礼堂改造而成;南昌民德路茶馆则由市政府礼堂改建;初恋茶馆由 1979 年的供 · 销社 " 爆改 " 而来;大旗茶馆由成都漆器工艺厂改造而来……
彭帅告诉红餐网,初恋茶馆从 7 月开始动工,到 9 月底正式营业,只花了 2 个月时间进行场景改造,项目整体投资为 200 余万。
与此同时,这些老茶馆在保持亲民定价的基础上,通过扩品类、全时段,既能承包顾客的一日三餐,又能吸引不同类型的客群。
比如,东茅街茶馆采用长沙人熟悉的 "258 麻将体系 " 定价,即 2 元的葱油粑粑、5 元的花生瓜子、8 元的红茶绿茶,还提供粉面、包子、茶点、小吃等,花 20 多元就能在这里消磨一天的时光。

△图片来源:东茅街茶馆大众点评店铺
大旗茶馆实行分时段定价,每天上午 10 点前,5 元一杯茶,10 点后 10 元一杯,还有 8 元一碗豆花,11 元一碗担担面,人均消费只需要 20 多元。
东莞老茶馆则是 "1369" 定价体系:1 元喝现磨豆浆,3 元吃包子油条、茅根粥,6 元点茶、食排骨肉丸、糯米鸡,9 元享烧麦煎饺、东莞炖汤。
" 老茶馆消费丰俭由人,‘ 1369 ’对广东人来说,也是吉利的意头。" 东莞老茶馆创始人林维蒂说道,东莞老茶馆就是为顾客提供一个休闲舒适的社交场所,让消费者进来没有压力感。其盈利的核心在于薄利多销和全时段经营,客流量覆盖从早茶、午食、下午茶到夜宵的全场景,保证了老茶馆的整体营收和利润。
开业至今,东莞老茶馆还在不断增加产品。" 比如现在到冬天了,我们会增加煲仔类产品,适合晚餐。" 林维蒂说道。

△图片来源:东莞老茶馆大众点评店铺
值得一提的是,文创、零售等产品,也是老茶馆们的普遍 " 卖点 "。
东茅街茶馆创始人简名就曾表示,线下是营造景观建立品牌的场所,零售和文创才是未来营收的关键。目前,东茅街茶馆已经上线了文具、茶礼、长沙小吃等产品。
资深消费投资人黄海则指出,东茅街老茶馆要的不是翻台,而是 " 用户停留时长 ",因为其本质是做体验式经济,如果顾客用餐完很快就离开,就没有办法让消费者和品牌之间产生深度链接的。而老茶馆的经营逻辑,是让消费者深度体验后,销售更多的产品,比如具备长沙特色的伴手礼、文创产品。
换句话说,顾客停留越久,消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彭帅、林维蒂也告诉红餐网,刚开业店内只有少量文创产品,未来会围绕茶馆代表的方志文化上线更多零售、文创产品。

当老茶馆成为城市文化地标,不断刷屏社交平台时,线下消费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挤满了本地中老年顾客。
比如东茅街茶馆、东莞老茶馆里,常见三五成群的中老年人围坐一桌,一壶茶配上几碟茶点,就能闲话家常大半天;初恋茶馆的大厅里,中老年团体常常结伴而来,有的对着墙上的老照片驻足回忆,交流往事。

△东莞老茶馆,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大旗茶馆更是七八成客人都是中老年人和家庭群体,竹椅上、戏台前,轮流打卡拍照的老年人一波接一波。
在彭帅看来," 老茶馆最大的卖点是这个场景给人的情绪价值。" 他表示,顾客走进初恋茶馆就能看到原供 · 销社的场景复现,一些老物件能引起回忆共鸣。
事实上,大部分老茶馆都是以老建筑为载体,融入方志文化与市井元素。例如,成都大旗茶馆保留了原漆器工艺厂的建筑格局,仅以牌匾、书画、漆器点缀,搭配竹桌竹椅与盖碗茶,还原老成都市井风貌,还不定时推出川剧变脸、非遗功夫茶等表演。
长沙初恋茶馆以 20 世纪 80 年代红色农耕为主题,陈列着 600 余件村民捐赠的蓑衣、黑白电视机等老物件,还提供湖南花鼓戏、开慧手打鼓等表演。

△图片来源:初恋茶馆
对于中老年顾客而言,老茶馆不只是卖茶空间,更是一个承载集体记忆的场所。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老年人往往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从早到晚全天候营业的老茶馆,平价不贵,也满足了他们日常社交——饮茶聊天、下棋娱乐的需求。
有意思的是,大量附近社区的中老年顾客来老茶馆喝茶、聊天,提供稳定基础客流的同时,其本身也成为了线下空间 " 烟火气 " 的代表。
而这种真实鲜活的市井气息,通过社交平台的传播和放大,吸引了更多人年轻人或者游客前来打卡。
像东莞老茶馆、东茅街茶馆等,上午以中老年客群为主,到中午、下午以及晚上时段,年轻人以及打卡的游客则越来越多。
本文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