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长青研究社,作者 | 申斐莞,编辑 | 汪照颖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教你穿搭的博主,是一位 65 岁的爷爷?带你旅行的向导,是一位刚退休的奶奶?安慰你情感创伤的,是一位 53 岁的 " 霞士比亚 "?
这不是幻想,在小红书上,一群 " 银发博主 " 正在用视频、直播、图文来让这个曾被视为 " 年轻人阵地 " 的平台,成为他们展现自我的新舞台。
截至 2024 年底,小红书 60 岁以上的老年月活跃用户已突破 3000 万,过去两年,老年创作者的数量增长了三倍,累计发布笔记超过 1 亿篇。网友们亲切地把老人们分享的故事称为 " 老红书 "。
这个曾被贴上 " 年轻人聚集地 " 标签的平台,正成为老年用户的 " 新大陆 "。
据 QuestMobile 最新报告数据显示,2025 年 5 月,小红书国内月活跃用户 2.42 亿,同比增长 13.2%。
老年博主集体 " 闯荡 " 小红书并非偶然。这一现象背后,是平台特性、社会变迁与老年群体需求变化的共同结果。
技术门槛的降低是关键推动力。2024 年,小红书投入 34 亿元启动 " 银发触网计划 ",进行字体放大、语音播报、简化交互等适老化功能迭代。" 我们的用户不是排斥新技术,而是需要更适合他们的交互设计。" 小红书产品经理表示,平台针对老年用户优化的功能,直接带来了银发创作者的增长。
此外,平台对银发内容的流量扶持也很关键," 中老年穿搭 " 单一话题互动量就超过 100 万次,这种正向反馈,愈发使老年人愿意拿起手机记录生活。一位 68 岁的旅行博主曾在笔记中坦言:" 原本只是想存些照片,没想到发出来有几千人点赞,这劲头比年轻时上班还足。"
据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2024 年主流内容平台中,小红书 50 岁以上用户平均使用时长达到每日 58 分钟,仅次于微信视频号;2025 年第一季度用户画像报告显示,平台 45 岁以上用户同比激增 210%,占总月活用户 ( MAU ) 的 19%。
社会角色的转变,正催生银发一组强烈的表达与互动需求。中国老年科学研究中心相关文章指出,在社交层面,老年消费蕴含着独特的情绪体验。新一代以 "60 后 ""70 后 " 为主体的老人,经验、技能、阅历丰富,对数字网络、科技智能等 " 新技能 " 抱有积极兴趣,敢于尝试,因此在消费互动中,年轻人与老年人互动更为深入,隔代的温暖和善意流动。
兴趣岛发布的《乐龄族兴趣生活图鉴》也指出,乐龄群体正从 " 将就 " 到 " 讲究 "、从独处到社交,兴趣正在改写中国乐龄人生,而小红书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展示窗口。" 在这里,我不是谁的奶奶,而是拥有 15 万粉丝的‘时尚博主’。"72 岁的王阿姨表示。她的穿搭分享不仅获得年轻用户点赞,更引来时尚品牌合作。

来源:兴趣岛新鲜事公众号
代际融合的情感共振,为银发内容打开了 " 流量闸门 "。在年轻人高度聚集的小红书,千篇一律的年轻化内容逐渐引发审美疲劳,而老年群体带来的差异化视角与生活叙事,恰好形成一种内容补充。年轻人透过老年博主的笔记满足对晚年生活的想象,缓解年龄焦虑;老年人则借助平台连接外界,打破孤独感。这种双向需求催生了独特的传播效应,使得 @雪瑞姑姑的乡村退休日常、@梅英阿嬷的高能量生活等内容,既能打动同龄群体,又能收获年轻粉丝的追捧。
与传统平台不同,小红书 " 标记我的生活 " 定位天然适合生活化内容。而真实感是老年博主的最大优势,因此无需专业设备或剪辑技巧,用手机记录真实生活即可获得共鸣。
3000 万老年用户与 1 亿篇笔记背后,老年博主究竟在小红书上分享了什么?他们的内容又有何魅力?
" 反差感 " 与 " 实用性 " 构成了他们内容的底层密码,从四大经典内容赛道可见一斑:
生活 Vlog 赛道中,90 岁的 @梅英阿嬷以 " 高能量一天 " 系列出圈,从做三餐到做手工的忙碌日常,与年轻人的低能量状态形成鲜明对比,被网友调侃 " 二旬老人看九旬自律少女的一天 "。

来源:DT 商业观察
时尚穿搭赛道里,88 岁的 @康康和爷爷分享的 OOTD 兼具潮流感与质感,打破了 " 老年 = 保守 " 的刻板印象,评论区满是 " 爷爷比我会穿 " 的赞叹。
美食领域的 @八零徐姥姥凭借东北乡村美食制作视频收获 108 万粉丝,质朴的烹饪场景与家人互动引发年轻人对家乡的思念。
情感赛道的 @霞士比亚则以双马尾造型和犀利语录成为 " 年轻人的情感教主 "," 靠腰嘞 " 等口头禅成了评论区热梗。
这些内容看似多元,实则都抓住了 " 真实 " 与 " 反差 " 两大关键词——既展现老年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又打破大众对老年群体的固有认知,而情感元素与生活化场景的结合,正让老年博主的内容成为年轻人的 " 精神避风港 "。
因此,该内容的受众群体呈现 " 双圈层 " 特征。一类是老年自身群体,他们关注健康养生、生活便利等实用内容,在评论区交流广场舞技巧、慢性病调理经验,形成了温暖的同代社群。另一类核心受众则是年轻人,他们既为解决养老焦虑寻找答案,也为表达孝心挑选礼物,构成了 " 子女买单、老人使用 " 的消费闭环。更重要的是,老年博主的内容往往超越技巧分享,传递生活智慧,引发情感共鸣。
此外,老年博主的内容也正在重塑社会对老龄化的认知。过去 " 衰老 = 衰弱 " 的刻板印象,在小红书被 " 优雅老去 "" 活力晚年 " 的形象取代。85 岁演员吴彦淑的时尚大片评论区里," 女孩子和年龄无关 " 的留言获赞数万;64 岁模特 @马姐的工作日常,让网友看到 " 精神独立不分年纪 "。这种认知的改变,不仅让老年群体获得更多尊重,更为银发内容的持续传播奠定了社会群众基础。
对于老年博主而言,小红书不仅是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实现流量变现的 " 掘金场 "。
其一,内容种草与电商带货是最直接的变现方式。老年博主的带货往往聚焦三大刚需领域:健康养生、生活便利、情感陪伴。它们凭借岁月沉淀带来的 " 天然信任感 ",在特定品类中展现出惊人的转化能力。54 岁护肤博主 @Angel Z 推荐的抗衰产品,以 " 过来人 " 的身份背书,转化率远高于年轻博主。这种 " 自用即推荐 " 的模式,铸就了极高的粉丝粘性,复购率普遍超过 40%。

来源:小红书 @Angel Z
其二,知识付费与线下服务延伸,充分挖掘个人 IP 的长期价值。许多老年博主将积累多年的才艺,转化为线上可销售的课程。例如,68 岁的书法博主推出楷书入门课,通过小红书引流实现月销 500 余份;退休教师开设的广场舞教学专栏,既卖课程又售配套服饰,形成 " 内容 + 产品 " 的复合变现模式。更有博主依托线上流量打造线下品牌,如 @雪瑞姑姑将乡村生活 Vlog 的热度延伸至线下农场体验,吸引年轻人打卡消费,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流量闭环。这不仅让收益更稳定,也让老年博主的专业价值得到持续释放。

来源:小红书 @依胖
其三,品牌合作成为重要收入来源,且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从最初的老年保健品、服饰,到如今的旅游平台、智能设备,品牌对老年博主的认可度持续提升。某旅行平台与 10 位银发旅行博主合作推出 " 乐龄专线 ",通过真实的旅行体验笔记引流,报名人数远超预期;某智能手表品牌邀请 @康康和爷爷拍摄宣传片,借助其 " 潮流老人 " 形象触达双圈层受众。对于头部博主而言,单条品牌合作笔记报价可达数万元,实现了 " 退休比上班挣得多 " 的逆袭。

来源:小红书 @康康和爷爷
当然,无论是什么方式,都要和账号内容、博主 " 人设 " 挂钩。虽然一些中老年博主未必是平台头部博主,却因为其粉丝活跃度高、粘性高,而备受品牌方重视。数据显示,@梅英阿嬷 在小红书平台上虽然只有 19.34 万粉丝,属于腰部达人,但其活跃粉丝占比却高达 98%;@周大爷不服老 的活跃粉丝占比也有 70%,都属于较高的水平。并且,方片新媒体联合创始人阿鹏也提到,与同粉丝量级账号相比,中老年账号的商业价值会更高。
在小红书上,老年博主们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生活态度——退休不是退出,而是换个舞台登场。在科技赋能、生活多样的当下,老年群体不再是边缘人群,而是与年轻人共舞的 " 潮流人群 ",是内容创作的生力军。他们不仅银发经济的参与者,更是跨越代沟的情感连接者。
小红书上的银发博主们,用 1 亿篇笔记打破 " 衰老即沉寂 " 的偏见,在实现自我突围的同时,也为当代的年轻人对抗浮躁、焦虑提供了充足的底气:最好的人生不分早晚,只看是否能活出自己独特的模样。
资料来源: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明杰:养老产业的 " 新奔头 "》,2024 年
兴趣岛:《乐龄族兴趣生活方式图鉴》,2025 年 10 月 29 日
亿媒网:《中国短视频用户行为研究报告(2025 版),10 亿人每天刷 2.6 小时视频》,2025 年 10 月 28 日
千瓜数据:《(小红书平台)2024 用户画像洞察报告》,2024 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