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飓风的 Tim,去相亲角这个事情大家应该略知一二了。
Tim 故意写了一张真实,但是又没那么真实的条件表,比如说把自己的学历写成了国内的学历是初中,父亲是快递公司的高管,他写成快递相关,自己的职业,他写成摄影工作。人生规划里面还有计划在当地买房。
你说这些东西是假的吗?其实也不是假的,有一些情况甚至是相当真实的,比如说身高和年龄以及离异的情况。但这些东西一定没有很客观的体现 Tim 的相亲价值,这件事情也是肯定的。
于是就有一大批人哈气了,小红书上漫山遍野,你们可以去找。

本来我也不想说什么,小红书嘛,我在猜发帖人的性别比赛当中取得零秒的好成绩,这就是我们天生爱人的能力啊。
但是紧接着媒体开始下场哈气了,红星新闻发文称其是反向凡尔赛表演,掩饰不住的傲慢,用 " 整活 " 消费人间疾苦等。
影视飓风转发该微博并强硬回复,双方目前均已删除微博。
Tim 今天还专门发了视频解释这个事情,属于是剖腹验粉了
并且这条推文当中 Tim 的反应是假的,不知道从哪个 ai 软件里边直接输出的,这明显已经涉嫌编造新闻了,你们的职业道德底线到底在哪里?
我真的劝你们求你们了,你们团队内部能不能管一管?你们好歹大小也是个官媒,能不能不要随便来个办公室编辑就能够夺舍你们的大脑搞出一点意义非常不明的推文出来,你们的三审三校在哪里啊?
感觉比我发个 bb 空间差不多随便,没活就去报室温超导。
这是一个报道框架的问题,什么是报道框架,意思就是媒体在报道某个事件的时候,选择如何陈述信息,把它归类到哪一类事件当中去,这叫一个框架。从事实当中选择组织突出一些东西,形成一种结构来影响大众理解。
比如,2022 年 2 月,大量的中国媒体跟随俄国媒体的报道,选择性地引用俄罗斯官方说法,声称俄国不会发动战争,战争情报都是美国挑事。
这就把一个战争是不是要来的事实问题转化为了一个反对美国的立场问题,相信美国的情报,就是支持美国,站在美国一边,抹黑围堵俄罗斯。
这就是报道框架在新闻行业的实际应用。当媒体报道无法或不愿基于事实本身进行叙述时,就会诉诸于 " 立场框架 ",通过重新定义问题的性质、转移矛盾焦点、将事实判断转化为价值站队。
刚才这段话划重点,我们接下来还会提到。
但这个框架的最大弱点在于,它必须接受最终事实的检验。当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罗斯的坦克真正越过边界时,这个以 " 否认开战 " 为核心的报道框架瞬间崩塌了。
回到 Tim,红星新闻就将其解读为了富家公子哥创业有成来消费普通人的疾苦。上升为阶层冷漠、消费弱者、不尊重底层现实。这一套报道框架的杀伤力是很足够的,把一个轻量级娱乐行为塑造成阶层伦理冲突,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站队、输出价值判断的目的。
在这个框架里面,Tim 是精英,是大 V,而另一边是大众,形成了一个非常重量不均的天平。
不光是小红书,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也选择了跟着这个报道框架走。
为了展示叙事框架的魔力,我现在要提出另一个框架:
Tim 不是在炫耀,也不是在消费弱者,他是在用自降、自黑的方式进行了无意识的社会实验,让公众看到婚恋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只讲交易,只讲性价比,非常赤裸裸的功利社会。
是国内初中还是海外名校,是摄影工作还是公司 ceo,是计划买房,还是每年拥有上亿流水。这些东西是对一个现实的两种描述,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暴露了上迁婚市场下对普通男性的筛选规则,更深层次是底层男性的无力与焦虑。
爱情与婚姻在多大程度上是上演在相亲角的交易?当社会将成功的标准不断提高,那些不顶尖、不富裕的个体,他们的情感空间在哪里?我们社会中对个人价值的评估体系是否有改善的空间?
在这个框架里,Tim 不再是一个外来者,而是融入了群体的一份子。
一旦你把这个框架展开,整个事件的意义会瞬间反转。
回到 Tim 的事情上来,我明白,红星新闻的编辑也必然明白报道框架理论,他们知道自己的报道框架,随时都有可能被另一个叙事所直接推翻,所以他们着急做实报道框架。
而另一边,小红书和微博用户如此着急哈气,心里面虽然未必能讲清这个逻辑和道理,但是他们一定意识到了某些危险的威胁到自己的东西,让很多原本有对价优势的人感到不适。使这些人也如此急迫的要把红星新闻提出的叙事框架做实。
所有人都在抢叙事框架,因为叙事等于利益。如果让另一种框架跑赢,他们自己会输。
你当然可以说 Tim 违背了这个市场交易原则,缺乏最基本的诚信,但是这个交易原则到底是不是合理呢,这个规则长期以来反复碾压一部分人的时候,你到底有没有站出来仗义执言,说这个规则是不合理的。
很多人只在 Tim 扮猪的时候反对他,是因为自己真的被讽刺到了。如果 Tim 真的来相亲,反而是要竭尽全力凑上去,轮不着这种人责怪别人不诚实,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呀,你心里边惦记的是什么大家不清楚吗?
重复一边刚才跟大家强调的重点:当无法或不愿基于事实本身进行叙述时,就会诉诸于立场框架,通过重新定义问题的性质、转移矛盾焦点、将事实判断转化为价值站队。换句话说,着急做实立场本身就代表了一种隐藏的立场。
答案呼之欲出了,因为 Tim 的行动挑战了婚恋市场上的价值评估体系的正当性,直接的暴露了市场失灵。
当你们用这套标准筛选掉这个 " 只有初中学历,家里干快递的摄影工作者 " 时,筛选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很明显不是基于个人,而是基于一整套程式化的认知模式所做出的简单判断。
市场筛掉的是这套规则本身无法识别的价值,这是个极端荒唐的匹配机制。
总有一些人身上的价值是这条规则本身无法识别或者是很容易被误判的,哪怕是 Tim 这样的绩优股,也可以在语言魔术之下变成垃圾股。
Tim 直接动摇了这套功利主义评估体系的权威和正当性,这对于那些依赖并坚信这套规则进行交易的群体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冒犯和颠覆,引发了巨大的认知不协调和生存焦虑。
所以尽管自己也说不上来哪里不爽,但就是非常不爽,必须把 Tim 钉死,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在市场上的安全,确保熟悉的市场运行下去,确保自己交易价值的最大化。
眼神只有三分象,你却一时慌了神
而至于是哪部分人把行为当成笑话,哪部分人把这个事情当成结构性威胁,我为了避免挑动对立,就不说了,但我认为,这个群体恰好我们这个社会天量性别对立情绪的来源。
大家可以做个简单的想象实验,如果 Tim 性别改变,还有人哈气吗?
其实这件事情我觉得另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就是,哪怕大家都采用了第二种现实框架,大家也要装作是第一种,精英和底层的框架激怒了自己。倒不如大大方方,踏踏实实的坦诚自己在这个市场上就是以色列人,筛选的就是外在标签,还算诚恳
承认自己就是因为交易模型过拟合,面对单个离群数据出现局部失灵了,不好吗?
可惜了,诚实太难,做不到,只能反过来指责 Tim,说他虚伪不真诚。
虚伪不真诚的到底是谁啊?
嫌贫爱富就嫌贫爱富,非要说什么扮猪吃老虎;比社会地位就比社会地位,不用非说缺乏诚信原则;要求彩礼就要求彩礼,不用指责别人流量至上;
心里都在搞精算,嘴上却要讲童话故事。给自己整那么好听干嘛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既要又要,又要对方的条件足够丰厚,又要对方爱自己的人。如果直接说我就是要找有钱的,会把自己置于道德洼地,失去了在关系中指责对方不爱我这个人的道德权利。
Tim 往湖里面扔入了一颗石子,却炸出了一圈涟漪,一分钟的片段,连一个直接对手盘都没出现,只是和一群来替孩子相亲的中老年人交流,就引起了如此巨大的波浪,甚至官媒下场痛批。
与其说是 Tim 傲慢,不如说是有人宁可指责别人,也不愿意对自己诚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