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汽车 6小时前
华为第一境“启”境“越界”,车圈再添变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当问界、智界、享界等 " 界 " 字辈品牌相继落子,旗下各车型在市场中拼杀时,华为悄然开启了另一条产品线—— " 境 " 系列。

在 11 月 14 日," 启境汽车 " 的官微已经发布了第一条动态,随后,11 月 20 日,即将举办的华为乾崑生态大会当中,启境品牌也将正式发布。

作为打头阵的 " 华为第一境 ",启境从诞生之初就贴着 " 华为深度赋能 " 的标签:双方团队合署办公、华为 IPD 研发流程全链介入、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全面上车。

这时候很多消费者看不明白了,不是都说 " 五界 " 才是华为的 " 亲儿子 "?但是现在看来,华为全新合作模式下的 " 第一境 " 和界字辈相比,受到的待遇完全是不遑多让。

那么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在华为鸿蒙智行凑齐 " 五界 " 之后,为什么还要引入 " 境字辈 " 合作模式?二者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启境作为 " 华为第一境 " 会得到什么程度的赋能,在产品上有何优势?在后续华为多元化合作中,启境是其普通一环,还是战略优先级最高的 " 第一境 "?

#五界之后,为何 " 启 " 境?#

鸿蒙智行的五界,这是目前市场当中华为与车企合作的结晶,这一合作模式当中,华为主导了产品的定义、研发,并且销售渠道也统归到了华为手中。

华为从简单的硬件供应商,转变为核心功能的软硬件开发者,再到为一些车企提供完善的配套解决方案,这一系列的角色转变背后所反映的只有一件事,华为要在汽车市场当中持续扩张。

五界的布局,可以说是华为在汽车领域深度赋能的一次试水,那么随着华为在汽车行业当中的角色演变不断深入,华为需要更大的施展拳脚空间,那么此时问题来了,五界虽然由五个品牌构成,但是按照其各自的产品布局与定位,统筹五个品牌的鸿蒙智行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那么面对后续的市场竞争,品牌的体量基本已经确定。

并且余承东此前也说过,未来不会再有新的 " 界 " 出现,鸿蒙智行的品牌后续也将围绕五界来构筑产品矩阵。那么在这样一个体系当中实现华为技术的持续扩张显然是不够的,那么此时就需要和更多车企开展合作。

这就是为什么在五界布局完成之后,华为还要布局 " 境字辈 " 品牌体系。在华为 " 不造车 " 的铁律之下,华为需要更多的技术出口,这样才能够逐渐构筑成博世、大陆这样的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规模,以实现 " 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 " 的品牌愿景,而启境就是华为基于此而倾力打造的全新品牌。

#境字辈 " 老大 ",与未来后辈有什么不同?#

启境作为 " 境字辈 " 落地的首个品牌,其对外释放的信息可谓是极其丰富,尤其是合作的深度,甚至和之前的问界非常相似,要知道问界可以说是含华量最高的品牌,难道未来启境能够不输 " 界字辈 " 品牌?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一系列的信息可以作为佐证。

从去年 11 月,启境品牌合作双方签订智能汽车战略合作协议之后,一年的时间内,双方高层频频出镜,尤其是华为高管的出镜率,甚至来到了一个 " 新高度 "。

今年 6 月,冯兴亚与任正非在深圳就汽车产业趋势、营销创新、用户洞察以及合作项目等内容深入交流,任正非还给启境品牌的起名提供了思路建议;今年 9 月 19 日," 启境 " 品牌启航仪式召开,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共同出席,双方高管团队到场见证。

那么这就引起了更多地遐想,这是高管通过站台的方式来表明合作深度?

与此同时,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 CEO 靳玉志在一场央视的对话栏目中透露,针对启境品牌,华为驻场团队有几百号人,而且就工作内容来说,不分彼此。

而且,根据官方给出的品牌运行机制,其引入华为 IPD(集成产品开发)和 IPMS(集成产品营销)全流程体系,意味着从用户需求洞察、产品定义、研发迭代到营销落地,广汽与华为的协同贯穿每个环节,而非单纯的 " 华为出技术,广汽造车身 "。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信息,颠覆了我们此前认为境字辈品牌体系就是车企和华为简单合作的认知,相比来说,这更像是鸿蒙智行的研发模式,那么这就意味着境字辈品牌当中,华为技术的渗透要更加深入。

显然,华为十分看重 " 境字辈 " 第一境的落地成果,这关乎到后续合作的展开,以及消费者对于这一品牌体系的认同。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如果华为想要提升自己技术在市场的占比,显然不会止步于五界,境字辈品牌体系进入市场是华为技术扩张的必然,那么第一张牌显然要打好、打得漂亮。

#" 第一境 ",能否吃到 " 先入 " 红利?#

前面我们强调了启境是华为 " 境字辈 " 的第一境,为什么一直在说 " 第一 " 这个问题,因为通过目前五界的市场表现来判断,和华为第一个落地合作的品牌,往往能够实现最佳的发展前景。

赛力斯、北汽蓝谷、奇瑞、江淮、上汽,这是鸿蒙智行当中五家与华为合作打造 " 五界 " 品牌的车企,这可以说是华为的五个 " 亲儿子 "。

其中,作为最先和华为深度合作的问界,吃到了最多合作的红利,今年上半年财报当中,其营收达到了 624 亿元,净利润为 29.41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81%。

这背后,是问界 " 一骑绝尘 " 的销量,还是以今年上半年数据为例,问界半年就交付了 14.7 万辆车型,更重要的一点是,其面向更高端市场的 M9 和 M8 分别贡献了 6.2 万辆与 3.5 万辆的交付量,各自成为了 50 万与 40 万级别市场的销量冠军;而且在去年全年,问界在整个鸿蒙智行体系下,贡献了 87% 的销量,是毫无疑问的销量大户。

随后的智界、享界虽然如今也迎来了销量的增长与市场的认可,但是销售规模和问界还有一定的差距。

综上可以看到,问界的市场表现完全是 " 先发优势 " 的极致体现,作为首个和华为的深度合作品牌,这在消费者心中就已经深深打上了 " 华为 " 的标签,那么此时,我们可以把 " 境字辈 " 的 " 第一境 " 启境和 " 第一界 " 问界作为类比,其是否会像问界一样吃到足够的红利?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或许是肯定的,为什么这么说?

从之前华为要打造境字辈体系的时候,启境就已经获得了足够高的关注,在当时消息传出之时,就有大批媒体报道跟进,而且从报道的评论与反馈来看,消费者十分期待这种合作模式,而且也想要看到车企跳出鸿蒙智行的体系,在以汽车品牌为主的产品上应用华为的前沿技术。

因为这种车企与华为共同主导的产品将从 " 技术供货 " 转变为 " 技术共生 ",尤其是车企对于市场需求的反馈能够帮助华为更加精准地定义产品。

而且从境字辈品牌自身来讲,首个品牌首个产品,自然要掷地有声,这是境字辈品牌的门面和招牌,这是后续产品标准的确立,同时也是吸引后续合作的资本,所以说,华为的投入必然会在首个品牌上有更大的体现,优势资源肯定会像启境倾斜。

#" 境 " 是华为越 " 界 " 的延伸?#

结合以上的信息,我们甚至可以给出这样一个预测,未来 " 境 " 与 " 界 " 在产品的最终呈现上,启境的 " 含华量 " 不会低于鸿蒙智行的五界,而且在产品以外的层面,甚至还要优于五界。

对于华为来说," 境字辈 " 是华为想要扩大棋局的落子,当后续合作的品牌数量越来越多,其实华为自身技术在汽车市场上的覆盖就达到了更高的密度,这个时候,对于华为来说,就已经做到了不提华为,但处处都是华为。

其次,从合作的车企角度,自身能够对产品定义有自主权,这也能够让车企的技术成果在产品上体现,比如启境,后续很有可能在产品上看到传统大厂与华为双方的优势集合,而且渠道归到车企方面,相对也更加丰富。

最后,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选择华为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选择华为的技术,如果这一技术仅局限在五界当中,其实选择面会相对较窄,若是有更多地车企加入其中,其实是能够进一步盘活华为技术的覆盖面。

境字辈品牌的出现,其实就是市场当中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的延伸,通过新品牌的打造、通过更深入的技术赋能,让华为智能汽车的战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结合车企的优势,加快产品布局、提升智能技术在消费者群体当中的覆盖。

所以说,华为面对后续的市场竞争," 越界 " 是一个必然,而且随着后续启境品牌正式落地," 华为不造车,但市场处处是华为 " 的情况很有可能成为现实,而作为第一境的 " 启境 ",其价值也许不仅仅是一款 " 华为车 ",还将彻底改变未来智能汽车的市场格局。【iDailycar】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华为 鸿蒙 供应商 问界 余承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